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精彩来源于课前的潜心研读 关于读书,古人已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谈到自己备课是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我心".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是教师在充分研读名著文本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名著结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文化符号等方面对名著进行解剖的角度。导读,意思是对读书给予引导。读的"书",在这里限定为中外名著,又特别以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规定的学生阅读名著为核心。专题导读课的课型设计,按现在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分为"读前导""读中导""读后导"三类,因学生的阅读度的不同,它们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如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的心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出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  相似文献   

4.
所谓教师课前备"读"是指语文教师在上阅读课之前,通过反复读,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并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的过程,成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上述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指引下快乐的阅读,让学生"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7.
一、回顾情节,感受"思念"课前板书:22.理想的风筝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投影:女娲造人甩泥巴腾起一片笑声泛起酸涩的感情健壮的右腿圆木撑地急速地一转一阵激动的心跳手持线拐扶摇直上一蹦一跳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师:结合课文片段读读这三组词语,说说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词,想象画面。师:读书就要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透过这三组词语你想到了哪三个画面?生:我仿佛看到刘老师正拄着他的圆木棍站在讲台前,靠着健壮的右腿为学生们上课、写板书呢!  相似文献   

8.
余映潮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上撰文认为,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进行课文研读。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把每一篇课文教"薄"。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对于课文,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在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朗读声中,我们的学生如何真正做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神韵、读出情味,在反复的读书中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是作为当前一线教师所要研究探讨的,也正是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只有读得好读得透才能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自古以来就有"声为至清者"一说。从而可见读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要充分地研读,读出感知、读出语韵、读出情感。因为朗读的根本就是用嘹亮的声音将文字赋予一种表达艺术。所以,"读"是文本和语文教学的桥梁。"读"一直伴随在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四季之美》。单元目标: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1.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通过标题猜测文章体裁和写景文章的特点。2.通过默读、自由朗读、小组轮读、选择美读、展示读达到熟读成诵,读出写作顺序,读出主要内容,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有效、深入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自身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一、反复朗读,其义自见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无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前提。如果离开了"读"字,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意义。若课  相似文献   

13.
《石榴》为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册第16课课文.本课设计,我整合了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引导学生在"在石榴园,我看到了_"的读书交流中开展一系列以读书为主要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不但要读出感受,而且要借助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回放: 师:我们已知道<刺客列传>是一篇"类传".分别写了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五位刺客,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只节选了"荆轲刺秦王"这部分.今天的这一课也是学习<<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最后一课,根据专题的目标要求,我们在上一课"文字整合""自主研读"和"小组互助"的基础上,集中讨论本文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1.在研读课文中寻机创新。   研读课文是进行创新实践的有效方法。学生带着研究的眼光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说理性、评价性、鉴赏性的阅读分析,时而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   2.运用推读法力求创新。 推读法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独特的读书方法。他读书时往往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推想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想过后再看书是怎么写的。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消化“别人”,读出“自己”来。这种读出“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   3.通过专题性作文训练实现创新。一是假想性作文训练。如《假如我是长》、…  相似文献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研读是最好的备课.只有将广博的、持久的读书与反思相结合,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才能让备课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备课不仅是按照教材去设计教案,更需要全方位进行研读.教师只有真正读懂课标、教材、教参、学生和自己,做到"五读"俱全,才能让备课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教师课前备“读”是指教师在上阅读教学课之前,通过反复读,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并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它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课前备“读”的具体要求和作用,很多教师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这个环节往往被忽略,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的新颖与奇特上。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议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读出感情.学生读思结合,读议结合,在读书实践中逐步能读出情(情感),读出形(形象),读出境(意境),读出韵(神韵).如教学&;lt;养花&;gt;一课,我让学生先回忆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lt;劳动最有滋味&;gt;、&;lt;我们家的猫&;gt;,再要求读&;lt;养花&;gt;一文,议议老舍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要在师生"抛"与"接"的互动中见"真义"。要让学生在"读"中赏景、体情、悟理。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的曹华老师正是以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的,这节课在教师自己"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了音乐美、读出了散文美、读出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读"进了语文世界,促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如何进行读说训练呢? 一、多读少讲,力求准确流利 读是说的基础,要提高说的能力,必须重视读的训练.只有多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得正确流畅,话才说得清楚、流利、有感情.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宇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