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一说学习目标师:孩子们好,看看今天的课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生:今天上课不用桌子。生:今天教室里多了两条马路。  相似文献   

2.
袁梅 《贵州教育》2008,(17):26-2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中的主题活动四<平安回家>(教科书第18至21页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记住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生活中搜集资料的方式,归纳整理.3.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4.情感与态度:强化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执教《平安回家》(苏教版)一课时,采用了到电视演播室现场参加电视节目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聊聊、认认、演演、评评、考考等活动,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犤课堂实录犦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电视“交通安全”栏目的节目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节目的演播现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今天请来的两位特邀嘉宾:一位是交警中队的中队长(学生扮),马…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平安回家》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由于文中涉及大量的交通安全知识,单纯的讲解势必枯燥乏味;而且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利用了课件的声音和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优化教学方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一改课堂原有的教学弊端,使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精彩起来,让活动和探索贯穿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真正的需要。本文拟从执教《平安回家》的教学体验,来阐述笔者的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7.
1.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袭自然的情感,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2.现在流行一句话“动什么也别动感情”,可是没有感情的生命有什么意义?语文更不能没有感情,语文失去感情,就好比春天没有花朵,夏日没有绿阴,秋天没有硕果,冬日失去暖阳;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可能给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师:从古代到近代,从现代到当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时演进,感应社会脉搏的小说创作百花齐放,它记录着民族的历史、时代的声音与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除法是小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因此,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动手分物品的活动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接着通过例1的  相似文献   

9.
《秋魂》教学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书课题)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朗读的过程中,把表现秋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各自朗读,教师巡视) 师:刚才读了一遍,现在大家要完成两个任务,整体把握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1.文章题为“秋魂”,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弄清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并体会在文中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梅花魂》。请一位同学读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节课我们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   生:要知道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   生:要搞清楚课文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作用,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说得很好 !老师现在归纳一下本…  相似文献   

11.
一、点词读句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相似文献   

12.
13.
<正>一、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民间叙事诗,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本课时从诗言志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己找到相关语段,自己先行朗读、讨论、分析,借助人物对话梳理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加以引导、归纳,解读主人公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5.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踏着《春》的脚步而来,携我们观看了梅雨潭的《绿》,陪我们观赏了《荷塘月色》,尔后,他离我们《匆匆》而去,把《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位作家是谁? 生:(齐)朱自清。师:下面咱们回顾一下有关他的文学常识。生:(齐)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16.
17.
一、比照《水经》,导入新课 (屏显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幅长江三峡图.这里素有山水画廊之称.中国最早介绍水系的地理著作《水经》里,只有十五个字介绍它,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屏显.生齐读.)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师:这句话意思是长江水又向东流经巫县的南边,盐水从巫县东南流过,注入长江.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认为《水经》的介绍太简单,于是给《水经》作注,他的注可不像我们课下注释那样简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整体感知特定情境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按照朱自清本人的要求——"要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的意思的发展的节奏。注意文本的意思,不要被声音掩盖了,滑过去"——来朗读。(学生纷纷有感情地朗读)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篇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生:主要写了荷塘,还有月色。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20.
(生课前背古诗)   师:同学们古诗背得真好,让我们给自己鼓掌吧! 人,要学会为自己喝彩.(生热烈鼓掌)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怪人,他一生最爱的是竹子.这个人就是郑板桥.他说:"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为什么他独爱竹呢? (出示竹图)谁来说说竹是什么样子的?   生:竹子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