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语言的产生根源来看,语言是离不开实践的。思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形成的过程。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其主要的任务。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组织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不要受语文教科书内容的限制,应该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增强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潜心积累,增长语言智慧;创设语境,培养语言能力;读写结合,提升语言技能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广泛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语言实践。是学生在大量的了解内容、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我们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语言积累、言语实践、综合性学习、习作及思维方式、情感习惯等的养成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考、表达及应变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力促成学生精神的成长,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规范语言应用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提升他们掌握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从品词析句、模仿迁移和实践扮演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看到“语言实践”,大家想得最多的是语文实践活动,如做调查报告、演讲、表演等,或者想到口语交际课.其实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无处不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认为,语文实践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的语言实践,如语言表达、语言运用等.日常语文教学活动要重视语言实践,充分利用学生语言实践的最佳场所——课堂,灵活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语言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就如何通过语言实践来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们认为,语文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除了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外,还要突出“三化”,把握好四个关系。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必须突出“三化”1.语文生活化——在模拟语境中培养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实践”的手段,在不断地“说”和“写”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语言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把人们共同使用的规范而又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不是语文学习的终点,大的语文观要求我们必须冲出这“高墙内的四角的天空”,放飞童心,放飞脚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搭建语言实践平台,从而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人文内涵。不同的课文类型,语言实践所采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营造学好蒙古民族语言文字的语言教学环境,加强对蒙古族学生进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学生结合实践学习蒙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关键。责任心强、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传授民族语言文化起主导作用,并且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蒙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实践就是读写听说的实践,就是言语实践;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是在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含义是这样框定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或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合而言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靠其自身在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实践活动中而习得的…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其语境与课文系统不同,为学生在不同语境下提升语文素养提供了空间,具有复杂性、功能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本文从语文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四种不同语境支持下的语文实践策略,即联系课文语境,深化要素反思实践;服务训练语境,丰富语料积累实践;回归生活语境,强化语言运用实践;链接历史语境,拓展文化感悟实践,揭示了语文园地作为集成性语文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具有紧密的联系,是具备基础性与文化性的核心学科。而语文教师实践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探寻我国悠久文化底蕴,解析传统思想美德的教学过程。实践智慧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是新理念,是新方向,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发展而展开的具体行为。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为响应新课标与新思想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借助反思实践、积淀文化、建构理论以及德育教育激发语文教学的内在功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文化素质。结合实践智慧的界定,探析实践智慧的社会意义与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实践智慧教育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语言文字实践.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合理利用有效资源,扎实地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家国情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进而能够自觉地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见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一、强化实践环节。感悟语言  相似文献   

19.
聋生由于失聪而丧失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导致了聋生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这种"因聋致哑"的双重缺陷严重的阻碍了听力残疾学生的发展。聋生语词记忆能力差对于学习语文往往是学得慢,忘得快。聋生由于语言实践的时间、次数太少,极易回生,记忆保持时间短易遗忘,语言贫乏。其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水平的提高比起健听学生更需要不断地实践练习。因而引导聋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见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一、强化实践环节。感悟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