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学者们所注目。然而,审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状况,在理论上还有一些模糊性,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误区。误区一: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误区二: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误区三: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针对这些误区,本文提出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对策,即将通识教育提升为一种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践的误区与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我国研究型大学移植了美国通识教育理念,但在通识课程实践中却存在四大误区:通识课程目标不明,课程内容杂乱,课程实施不力,评价标准缺失。与此相对应,走出困境也有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这一关系的探讨和实践尚不成熟。本文将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作为案例,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元培计划为实施通识教育而采取的制度性安排及其实施效果;然后考察了元培计划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一些提法和做法;最后,针对有关改进建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各种困境,指出在我国实施通识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通识教育主要借鉴了国外的经验。目前,我国地方性本科大学的通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通识教育的作用被低估等。实施路径包括全面理解通识教育的含义、完善其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以及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认识与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如对大学通识教育的概念理解混乱,对通识教育的普适性缺乏批判思考,对通识教育的昂贵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在实践上模式单一、重形式轻实质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结合现实国情,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大学教育实践。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通识教育,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途径实施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一种普通的、全面的教育,即大学在培养学生一定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非职业性的知识,其具体内容非常广泛。在过度注重专业教育的今天,大学实施通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却并不乐观,存在着多种困惑,从政府对通识教育的财政支持、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人们深思。对通识教育本义理解上的误区,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都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因素。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造中国教育传统理念,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来讲,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历史视野、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生成知识、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的误区.开展通识教育,至少要考虑"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前后是交叉包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下的通识教育,做到"一个学会一个精通":学会学习,精通专业.学会学习是大学的共同文化教育,精通专业就是表现出的个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当前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以通识教育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构成要素与制约因素;依据大学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式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府将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美国州立大学通识教育治理的核心特征包括规范性要素符号系统在秩序基础上表现出强烈的约束性期待、具有国家认同的政治意蕴、通过隐蔽而规范的机制来实现。借鉴美国对大学通识教育的治理机制,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逻辑应走出"唯认识论"的误区,应注重与价值观教育在操作层面上的相通性,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作为大学管理者弄清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推进大学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理念,应当体现在大学的各个方面。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把通识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我国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在大学教育里,它起初是指大学课程里的共同部分,即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成为和专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大学教育高度专业化的弊端和缺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创新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实和完善我国的通识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然而,不少高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文章提出了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通识教育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一直倍受瞩目,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经验,国内一些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大都赞同在大学(特别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通识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不仅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及其与专才教育、自由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以及通选课和公共课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在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具有可行性与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透视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的视角来透视和诊断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就会发现存在着三大方面的严重问题,其一是全球化的“两重性”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两难处境;其二是大学通识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其三是大学通识教育中如何达成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问题。揭示大学通识教育的这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流的课程体系,我国大学现有的课程体系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要建构高质量课程体系,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的课程基础,我国的大学就必须从现实出发,选择能体现自身教育理念的课程价值取向,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课程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综合研究型课程,适应全球化时代大学通识教育需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特色,塑造一流大学课程形象;以激励机制为保障,建立功态课程实施体系;优化课程管理系统,为课程的实施提供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措施。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设置理念陈旧;盲目模仿他国通识教育模式,忽视不同教育环境差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误区,通识教育效果不明显。立足于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为:重视通识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理性思考通识教育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通识教育;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升通识教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