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金银忍冬茎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以C18色谱柱为分析柱,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04~0.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为1.05%.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检测方法可行,含量测定准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预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用90%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用W aters Sep-Pak-C18固相萃取小柱预分离,以安捷仑ZORBAX Stab le Bound(4.6 mm×50 mm,3.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0.2%(体积分数)的磷酸和甲醇(体积比50∶50)为流动相,在该色谱条件下,莲须中的槲皮素和山萘酚在1.5 m 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方法标准回收率为9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87%~1.22%,比常规液相色谱法缩短了80%的分析时间.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采用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中丙酮和正丁醇残留量的方法.色谱柱为DB-1石英毛细管柱,柱温为150℃,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ID,以DMF为溶剂.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丙酮和正丁醇的线性范围为10~90 mg/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3%和99.28%.本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原料药中丙酮和正丁醇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4.
离子色谱法测定野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抑制型离子色谱测定野菜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色谱柱为YSA型8025A- 1#阴离子分析柱,电导检测器,淋洗液为2.4 mmol/L NACO_—2.4 mmol/L NaHCO3,淋洗液流速0.9 mL/min,NO2^-和NO3^-的检出限分别为0.0111 mg/L和0.004 mg/L.NO2回收率为88.9%~103.8%,NO3^-回收率为94.4%~106.9%.与化学法测定结果比较,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测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山柰素的HPLC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黄芪中山柰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YWG-C18色谱柱(4.6mm×250mm,10μm),甲醇与0.4%磷酸水溶液(70:30)溶剂洗脱,检测波长375nm,柱温30℃,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山柰素的回归方程:Y=1730.75838X±1.3279795,r=0.9998.平均回收率99.6%(n=5).结论:不同产地黄芪中山柰素含量相差很大,本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对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可以实现一次进样分析多种组分.但由于气相色谱柱的专用性和处理数据结果软件的特殊性,导致测试过程中需要多个色谱柱和频繁切换.根据延迟焦化裂解气体的特定组成,采用一般的气相色谱仪(如GC9000A)和简易的气相色谱柱,同样可以较准确、快捷地分析延迟焦化裂解气体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黄采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从甘肃岷县黄芪中分析鉴定出48种脂肪酸酯、29种脂肪酸、5种芳香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全部脂肪酸的55.50%,亚油酸的含量达41.33%,亚麻酸含量为10.59%,为岷县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C18色谱柱,丙酮和水为流动相,以间接光度检测法实现了甲醇和乙醇的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流动相中丙酮比例和检测波长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确定了4%(体积百分数)的丙酮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色谱柱温度30℃、检测波长233 nm、流速0. 8 m L/min等分析条件。出峰次序为甲醇峰(正峰)、系统峰和乙醇峰(负峰),分析时间小于4 min。甲醇和乙醇峰面积与其浓度间存在较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3)。采用HPLC-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HPLC-EAT)对该方法的流动相从安全因子、健康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其绿色指标EAT得分0. 017 5,显著优于常规液相色谱流动相。该方法可用于白酒和含醇燃料中甲醇和乙醇的测定,可作为仪器分析实验课内容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露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2):105-108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硬脂酸甲酯催化加氢产物中十八醇含量的方法,从而能够简便地对实验室合成十八醇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考察了氢气压强、载气压强、空气压强和色谱柱温度等因素对硬脂酸甲酯催化加氢产物分离分析的影响.选定的最佳分离条件为:氢气压强为0.08 MPa,载气(N2)压强为0.18 MPa,空气压强为0.1 MPa,色谱柱温度为205℃.在这种条件下,十八醇能够在5 min得到分离检测.最终测得实验室采用的两种不同合成条件下产物1和2中十八醇的含量分别为8.7%和30.1%.结果表明,合成条件2优于合成条件1,但仍需改进以提高十八醇的产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模拟生活中泡茶工艺,泡制白茶、铁观音、普洱茶、碧螺春、正山小种、高山云雾、西湖龙井及云南红茶多种茶叶水.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开发适用于分析茶水中咖啡因浓度的色谱方法,并用以检测上述各种茶水中咖啡因的浓度.结果表明,模拟泡茶a,经1小时浸泡白茶茶水中咖啡因含量较高,接近200mg·L-1,碧螺春其次,而正山小种的含量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提取溶剂及pH对云南滇红红茶色素的吸收光谱的影响。用不同的溶剂从滇红茶中提取茶色素,对茶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滇红茶中的茶色素主要由茶红素和茶黄素两种水溶性色素构成。提取溶剂的极性强弱对茶红素和茶黄素的溶出有很大影响,以水做溶剂提取的主要是茶红素和茶黄素。茶红素和茶黄素结构受酸碱影响较小。以水做溶剂提取茶色素,pH值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普洱生茶、熟茶与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普洱生茶、熟茶及红茶在278 nm处具有截然不同的色谱图及化学成分.普洱生茶保留了较多的ECG,EGCG以及C等多酚类物质;红茶因其酶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的氧化产物—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也保留了一定量的未氧化的多酚类物质;而普洱熟茶的湿热作用却只形成一定量的TR,未氧化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质量分数)也较低,ECG和EGCG几乎完全氧化,且氧化产物中不含茶黄素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4.38%,回收率为96.6%~104.0%.其分析结果为: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不发酵的绿茶,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发酵程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提法从黑茶中提取茶绿色素,采用光谱法测定了黑茶中茶绿色素的含量,通过实验研究了最佳分析条件,本法的回收率为101.32%-109.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8%。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法从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提取原花青素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并建立了原花青素的光谱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99.15%~104.5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结果表明,3种不同发酵类型的茶叶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情况是:不发酵的绿茶含量最多,其次是半发酵青茶,全发酵红茶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云南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云南红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云南红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的相对百分含量的96.41%.其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物,分别占29.23%和15.16%.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桑椹红-双氧水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考察了酸度、桑椹红色素浓度、双氧水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铜离子催化双氧水桑椹红褪色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利用此方法测定绿茶及红茶中铜含量分别为1.881μg·mL-1、0.946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5%~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7%、0.49%。  相似文献   

18.
以茶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茶叶种类、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咖啡因产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条件为:红茶,无水乙醇140mL,反应时间3小时。在此条件下咖啡因的产率为1.99%,纯度是98.4%。对目标化合物进行UV、IR表征,确定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周昀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2):35-37,76
文章介绍了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及对茶汤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利用酶法提高红茶色素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影响酶法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A highly reliable, quantitative and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dues of the fungicide, hexaconazole in black tea is describ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based 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using nitrogen phosphorus detector (GC-NP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hexaconazole. The most was cleaned up by adsorp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using activated florisil.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was assessed by evaluating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recovery value, 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linearity and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When the method was assessed for repeatability, the percentage of recovery ranged between 86% and 96% while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between 0.30% and 2.35%. In studies on reproducibility the recovery ranged from 81% to 85%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from 1.68% to 5.13%, implying that the method was reliable.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with real samples. Results prove that the validated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extracting hexaconazole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