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河大鼓"是北方典型的鼓书暨鼓曲艺术形式,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以及周边的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关于"西河大鼓"的产生时间,通过艺人回忆及文献资料记载,最早可推至距今二百多年的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且产生伊始的师徒传承结构、传承书目、传播区域等一直是模糊的概念。《说唱艺人拜师师徒谱》(简称为《师徒谱》)的发现,将"西河大鼓"的产生年代推前至明代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这为我们理清"西河大鼓"的流布、变异提供了新的、可确切考证的线索,也为我们研究明代鼓书曲种在北方地区的传播、明代艺人说唱与书坊抄本出版共生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解决前提。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少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站在非物质文化的高度以武术为例,借鉴国内外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经验,探讨武术文化作为民族瑰宝在青少年中传承的途径,诚希望能为我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民间艺术花鼓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文明的冲击下,这些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花鼓灯艺术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本文力求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背景下,在加强对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中走出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产业化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承德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文化传承后继乏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迫在眉睫。课题通过调查掌握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提出一些保护传承的思路供有关部门借鉴,希望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加深公众对承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使这些宝贵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清末的畲族小说歌在现今社会既遭遇了危机,也面临着机遇。在群体、地方精英和政府的协同下,畲族小说歌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新成果。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畲族小说歌的保护也要与时俱进,在抢救的同时,注意其生存空间的扩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调查研究等方法,归纳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濒危状况,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陕西省高校开设状况、开设优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传承体系:建设宣传体系、构建传承人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体系及开发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要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就必须与现在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相结合。但是现在的教育学校教育模式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抢救与保护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和我国政府颁布了系列文书和政策,这些为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一直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都是在某种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进行的,没有考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存在的根本动力。因此,成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保护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以及以农村和学校为传承源是当前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应采取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民族文化根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依靠传承人的活态传承。目前瑶族刺绣已建立比较完备的传承人体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传承人队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传承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建构由抢救性保护、赋能激励、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活态传承机制十分必要,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营造一个良性的“活”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新颖调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流传至今已近两个世纪,特有的音乐语汇与旋律进行方式展现了地方民间戏曲特殊的艺术魅力。20世纪80年代末,在继承新颖调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保定群艺馆与望都县文化馆大胆改革创新创编了《戏八戒》这出戏,演出20多年来常演不衰,使新颖调这一民间戏曲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进行研究。现存的殷巷石锁技法有三十六种,参与者以男性为主,且学历偏低。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也面临诸多困境:第一是人才断层;第二是民族文化自觉的缺失;第三是交流平台被打破。要实现殷巷石锁的传承和保护,必须做到加强人才培养和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深化殷巷石锁的理论研究及建立新型的石锁交流形式。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继承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然而,多项“非遗”技艺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传承人才链“断档”等严峻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将非遗手工技艺有效传承迫在眉睫。“非遗”项目引入课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加速了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一体化”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凝聚着先民们思想与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促进乡风文明。部分乡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传承渠道单一、经济收益较低、法律保护不足以及遭遇不当开发而面临重重困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赓续传承氛围,培养和储备优秀传承人才,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开发,不仅能够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赓续传承提供多维度的保障,还能促使其充分展示促进农民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意蕴与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清远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清远市唯一一所公办高校,担负着服务地方、传承和发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学校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塑人育人功能,探索多种措施、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弘扬和发展清远非物质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中,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唤醒了人们对其的热爱和追寻。"白纸坊太狮"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民间花会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拯救"白纸坊太狮"这一优秀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文化特色、发展渊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研究发现,"白纸坊太狮"目前发展存在着人才断层危机、培养、管理、资金等问题,从而文章提出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管理、与学校建立研究机构等保护对策。旨在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区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但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被忽视和遗忘.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加强相关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传承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区各级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亡的现状,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总目标,收集和组织教育内容,然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如专题讲座、展览、墙报、黑板报、知识竞赛、图书推荐、网络教育、读书活动等,吸收学生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