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35~36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坦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求 1.知识技能: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合币、换币。 2、教学思考: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4.情感态度:使学生学会主动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江苏省省编教材)。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1.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它们面的…  相似文献   

6.
张曼 《黑河教育》2013,(1):33-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初步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在找角、画角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7.
“角的初步认识”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教学大纲中对角的认识的第一阶段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第二阶段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的概念打基础,为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作铺垫。根据对教材分析,我拟定不方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来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茫林;初步学会用面R从结出的点画角和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是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意。理解“角的大小决定于角两边张丹的大小,写…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上,我们选用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上了"认识角"这节课(这部分内容在冀教版第四册).课上努力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积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9.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芜湖市师范附小胡鑫林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0—41页,练习二十三。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具、学具准备:红领巾、三角板、钟、折扇、活动角、学生准备纸一张、直尺一把。...  相似文献   

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参考施甸县 李瑛 杨在荣 陈广云教学内容:“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第66页、67页的内容和练习二十。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知道有大小不同的角。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4培养学生认真作图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角的顶点和用直尺画角。教具准备:投影仪、胶片、画在纸上的图形、剪好的图形、透明胶布、剪刀。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角”1.依次出示:三角板、红领巾、钟、折扇(钟面显示在“3点整”,折扇要打开)。2用一张纸折成大…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56页。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2.
“角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观察实物切入,逐步抽象出角,紧接着是直叙角的各部分名称,进而指导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则安排在练习中,通过一道习题进行渗透。本案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改正面直叙的呈现方式,力图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2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相似文献   

15.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角和平行线,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角的度量,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样形的认识。在进行本单元备课及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认真研究教材,掌握好教学的尺度教学本单元的内容,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扩展、引深。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线段、射线,并且掌握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动态的角,知道角的种类,会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3.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料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相似文献   

18.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芜湖市师范附小沈鸿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1-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间的十进关系,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间的换算。2、认识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简介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的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相似文献   

20.
胡如忠 《考试周刊》2013,(34):71-71
<正>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辨认角;通过让学生经历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教学活动,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突破方法: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