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于表示采桑劳动过程的同时,亦有男女情爱之意蕴。这在《陌上桑》等诗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2.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駉》篇实为颂马诗的背景,“思无邪”本义当理解为“祝愿骏马繁多”。而孔子之意则是“思想纯正”,既指《诗经》作者感发惩创、劝善惩恶的创作意图,也指其对读者道德层面的感发与引导作用,体现了孔门解《诗》断章取义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春秋“赋《诗》断章”之风与儒家重现实功用、重伦理教化理念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历来是《诗经》及古诗论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但由于孔子所论过简,后人理解分歧很大,故本文试做集成式研究:以《论语》为主,尽可能全地勾稽孔子《诗》说;分类研究,认为孔子主要论及《诗经》的性质、功用、用诗方法及审美标准;本意考辨,尽可能全地勾稽历史上对孔子《诗》说的不同理解,考辨孔子《诗》说本意;考镜源流,孔子发展了前人零星片断的见解,又直接影响了汉儒的《诗》学观念及儒家功利主义诗论。  相似文献   

4.
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是:思无邪。自汉儒始,对“思无邪”的解释完全滑向了政教伦理。朱熹虽然力图复原《诗》之本义,却仍没能回到孔门《诗》论最初的思想理路上去。上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为考察孔门《诗》论的思想方法,特别是重新解释“思无邪”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确切的实证。  相似文献   

5.
滕桂华 《现代语文》2009,(12):10-11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对诗三百“思无邪”的评价,历来被解释为“思想纯正”,但本人窃以为“邪”应该理解为“伪”,则“思无邪”则应解释为“真实”更为恰当,同时例举了《诗经》中的几首爱情诗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章的真实含义历来未有定论,迄今为止的几种说法各自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语言事实、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孔子的人格观念,文章对"先进"章作了重新解读,并认为,此章体现了孔子人格理想的二元属性,一面是居高引领的理想属性,另一面是顺应时势的现实属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理论成熟得最早。两千多年以前,儒家文学批评创始人孔子,已经在他的诗论里提出了文学应该为政治、道德服务的理论,肯定了文学的认识功能。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以及其他一些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的文艺思想,其中以“诗教”为中心的论述占有相当的比重,并且对后人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尽管先秦时期并不存在独立的文学概念,可是孔子的诗教理论却一直延续下来,不断地有人继承、发  相似文献   

8.
<正>白居易辑《白氏长庆集》成,曾附诗一首:"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在《长恨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疑问,就是前句的"风情"究竟该当何解?是男女相爱之情,还是美刺教化的国风精神?这关乎文章主旨,值得讨论。一、关于对"男女爱情"之说的辩驳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写道:"听说世上男贪女爱,谓之风情。"依此说,"风情"便是男女相爱之情了。南唐李煜《柳枝》词:"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宋柳永《雨霖铃》词:"便纵有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对孔子这一论断的理解,至今尚存在着分歧。而这,又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孔子《诗》论乃至整个思想体系这一更重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孔子的“思无邪”本义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贵刊今年第5期刊载的《<陌上桑>中“使君”形象评价之我见》一所持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教材中对“使君”的分析是正确的,只不过教参只写出“其然”,而未写出“其所以然”。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1.
以王阳明对《论语》"孰愈"章的见解为依据,对《论语》"孰愈"章做了新的断句、注释和白话文翻译;认为《论语》"色斯举矣"章应分为二章,分别言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和"三嗅而饮"的饮酒方法;认为《论语》"民可使由之"章的意思是"君爱民则民愿效力,君不仁则民不服"。此外,对《论语》解读中之"质疑旧说"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学语文》2010,(3):19-19
《雪》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其意蕴深邃,境界高迈,文笔优美,语言洗练隽永,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然而,多年来,关于它的主题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药》的主题历来被人们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绝对统一的看法。过去人们在谈到《药》的主题及夏瑜形象时,大都说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其论据是:夏瑜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死得悲凉、寂寞。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药》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至今也难有统一的看法。过去人们在谈到《药》的主题及夏瑜形象时,大都说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其论据是,夏瑜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死得悲凉、寂寞。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至少有两点无法自圆其说:一是夏瑜在狱中劝牢头阿义造反,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句话不明明就是在宣传和发动人们造反?试想,夏瑜在身陷囹圄、随时有可能被杀头的情况下,连牢头都不放过宣传,平时对一般群众又岂能放过?此其一…  相似文献   

15.
一修辞是使用语言的方法,是说者或写者适应语境的需要或限制,为着增强传情达意的效果,充分调动语言中固有的表达手段而造成的言语技巧。把这些不断重复使用的言语技巧予以综合归类,就成为各种辞格。既然是对语言的使用,就必须遵守语言的规范;而既然又是技巧,就还须有所创造,有所突破,表现为对语言规范的某些合理的偏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诗上承春秋的用诗又不同于春秋,下起两汉四家说诗又不同于四家说诗,既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有关孔子言行论述的著作:《论语》《孔丛子》以及上海博简《孔子诗论》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说诗的特点被后世或继承或弃置,这之间虽有着它深刻的历史因素,但对后世的影响仍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孔子在说诗实践中之所以给予"情"以充分重视,就是想从"情"教来建立人道,最终将人的心理情感导向对仁德的追求,使人性朝着善的方向流化,从而实现"温柔敦厚"的《诗》教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怨言诗固然为中国诗学的一个传统,但孔子所言"诗可以怨"亦自有其经解本义,对古典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和力求揭示古人原意。程巍研究员新撰论文原题《"诗可以怨"与钱锺书的〈诗可以怨〉》,原刊《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30日13版。为便学界检索,征得作者同意,由期刊再予刊载,原刊编辑删落的个别字句均予保留。  相似文献   

19.
《诗经》、汉乐府之“弃妇诗”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诗经》和汉乐府“弃妇诗”中弃妇被弃原因的解释,历来的“男人喜新厌旧”说不符合作品实际。以宗法社会“无子出妻”的风俗制度为视角,妇人被弃实因*不育。《氓》、《谷风》等诗中弃妇自诉无亏妇德,有功夫家,但却只字不提曾为夫家生儿育女,这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正是被弃原因。《中谷有》、《上山采蘑芜》等诗中的“”、“靡芜”是专治妇人不育症的妇科药物,诗以这种药物起兴,乃是暗示妇人因*妇科病不愈而被弃。《苡》一诗虽非弃妇诗,但诗中女子集体采苡时的欢乐,是对*苡能“令人有子”的迷信,反证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全系于生育。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它之所以为人们传颂,是因为作者以积极浪漫、理想夸张的艺术笔触塑造了劳动人民自己的光辉女性形象——罗敷。她生活之境美、佩戴之器美、衣着之饰美,体型美、容貌美,而且具有热爱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