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立足课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主动“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充分反映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新课标也指出:“(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教材选文要)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语文资源生活化的意识,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3.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新改课下语文教学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前,语文教学,往往是按“文本知识”“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四个步骤展开,被学生讥称为语文教学的“四大步”。新的教材一改以前旧教材按文体分单元的旧例:按生活分类组织单元,根据学生的阅读规律分单元,且每单元都明确提出了教学重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改以前旧的教学套路,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淡化文体知识教学,从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揣摩语言,分析构思,体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灵活、高效地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青少年学生广泛表现出一种兴趣广而不钻研的特点,这就促使教师不得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对语文教师来说,让学生先学习“享受”语文,在“享受”的过程中爱好语文,进而发展到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用灵活的方法再现教材和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去感受、去创造,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确,语文教学不能囿于课文的学习,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以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深广的生活海洋,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广大语文教师的期待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语文》)终于如约而至。作为有幸首先使用该教材的教师,我认为人教版《语文》既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更方便了老师的教学,给语文课堂引进了一股“活水”。这标志着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标志着语文教材的建设和语文教学的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也意味着新世纪的深层次语文教育改革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面貌。一、内容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人教版《语文》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教科书编排…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说”是生活中传递信息,交换思想的最主要的手段,“说”的能力更贴近实际生活。以前,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走向社会后,成了“心里有,说不出来”或“讷于言”之人。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更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在课堂上读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学语文。”当今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进行创新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决不能只限于课堂上学语文教材,我很推崇“大语文”教学观,力主广辟语文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订阅多种报刊杂志,养成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语文实践为主要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建设开放课程为内容保障。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凭借,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人教版一上年级语文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凭借。  相似文献   

11.
整个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 ,常被人们人为地割离为几个独立的片断 ,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前进步伐。这几年来 ,我一直坚持将整个初中语文视为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初一年级来看 ,以语文教学大纲为蓝本 ,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从语文中去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又从生活中去体会语文的重要性及语文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同时 ,以教材为例子 ,将语文教学扩展到广阔的空间去 ,进行“大语文”教学 ,这一时期除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勤于使用工具书解答基础语文知识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的积累 ,学生每…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母语教学的固有特点,比如孔子和他的学生周游历国,就是一边生活,一边实践,一边学习,这是典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即明显是针对单纯地为学语文而学语文,单纯地教教材,单纯地学知识。“语文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语文教学就应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巨大空间,应该以“在活动中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书写生活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教学尝试,注重情境设计和活动设计,组织小组讨论与班…  相似文献   

13.
一、意义语文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活生生的语文素质。“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媒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只有对教材作个性化的处理,教材、教师融为一体,带着活生生的知识能力训练体系走向学生,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15.
姚冬兰 《甘肃教育》2008,(11):31-31
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凸显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在认识和要求上有了更深更广的涵义,其目的不仅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领会到生活是学语文、用语文最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口语交际的教学会迎来一个活跃而兴奋的时期。然而,如果教师认识不深,把握不当,处理失调,指导失误,则必然会影响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师简单地用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大力拓展更大的课堂空间——教师“教”的空间和学生“学”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一定深度,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有独特的分析和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深度,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是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这一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成了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表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上,就是安排了专题性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这无疑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由于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注重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并深入,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国家和民族的期盼。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毫不含糊地作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夯实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一、“活”用教材1.挖掘教材中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描写了大量创新性的“物”。这些“物”,有世界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有巧夺天工的“马踏飞燕”,有令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有雄伟壮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