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武装侵略行径,引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抗斗争.基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基于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协助下,东北各阶层人民和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救国军"、"自卫军"、"义勇军"、"红枪会"、"大刀会"等抗日武装,以其巨大的规模和风起云涌之气势,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与"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相悖,物理层面的电子档案分散保管受到广泛质疑,不被视为可行的管理策略.论文以政务服务电子档案为对象,探讨安全观和效益观视域下实践档案资源"逻辑集中"的合理性,认为"逻辑集中"可作为档案实体集中管理的辅助方式.基于此,论文提出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电子档案实体分散管理试点,建立和完善前后端档案部门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1932年1月28日,日军悍然袭击我闸北等地,以驻军十九路军为主的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一二八抗战"不仅上海军民全力以赴,而且激发了全国各界民众的抗日热情,各地军民用不同的形式予以声援,爱国商人也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的研究中,为了避免纠缠于"青少年"这一概念界定的暖昧性,以上世纪70年代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研究者从"阶级文化"的角度出发,将青少年文化建立在一个同统治阶级文化对立的位置;并通过将同"青少年"相关的"音乐"、"风格"、"生活方式" 等符号表意结合、拼起来,呈现出一种青少年文化对于主流霸权文化的抵抗态度.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一夜之间几乎兵不血刃占领沈阳,四个多月东北12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丧,三千万东北同胞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涯.而造成这一屈辱的"不抵抗"政策,主要与当时的两位领导者有关,即东北地方的领导者张学良,中央的领导者蒋介石.对于两者与"不抵抗"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认为,张学良"忍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蒙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成为蒋介石的"替罪羊";另一种则认为,不抵抗的责任在张学良,他在当时具有抵抗的自主权.而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也不断强调,"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下的,与蒋介石无关.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即依据现有材料,对张学良与蒋介石的"不抵抗"作以比较,以期对他们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历史责任作以区分.  相似文献   

6.
陶阳谷 《今传媒》2016,(2):52-53
霍尔提出了三种解码立场:主导-霸权立场,协商立场,对抗立场.对抗立场作为网络时代受众的一种突出表现,影响着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网易新闻"APP 中的用户跟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网民的对抗式解读表现极其特征进行概括:对权威的对抗性心理强烈;对新闻的准确性、真实性深表怀疑;对煽情式报道的麻木不仁.遭遇抵抗式解读的原因有:媒介技术提供的平台是基础;大众在对抗性解读中产生的快感是动力;新闻文本固有的问题是诱因.  相似文献   

7.
2008年,天冠集团为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决定对分散在集团下属的3个生产厂、2个全资子公司、8个控股子公司、4个参股公司、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19个单位的干部、职工档案进行整合,由集团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打破传统区分,统称为"天冠集团人事档案",划分为"在职员工档案"、"离退休员工档案"、"辞职员工档案"、"死亡员工档案"四部分,唱响了人事档案整合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一道独特景观.本文通过"躲猫猫"的流行个案,分析了"躲猫猫"作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认为网民通过赋予"躲猫猫"以新的所指,对权力进行话语的抵抗.当它成为一个流行的话语符号,又能够往其他领域扩展,典型的表现便是被市场所收编.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公共言论空间的匮乏和当代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从"洋绿坝"最初受到公众的抵抗到最终获得认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19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电脑厂商7月1日后都必须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绿坝",到6月50日宣布推迟预装,仅隔了41天.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记忆的构建需要广泛的参与,"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的提出主要源于微观城市记忆差异性、资源分散化、市民城市归属感需提升三个动因.市民参与意愿、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机构的组织能力也为"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性."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模式主要涉及活跃参与者、档案机构、技术平台、媒体等四大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串联,最终实现"全民参与"城市记忆构建的有效运行.在整个模式运行过程中突出城市特色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网民通过网络论坛、与政治家对话等形式公开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愿望,这种公共表达是否真的实现了哈贝马斯所说的"话语民主"?本文通过对"话语民主"内涵和原则的详尽分析发现,由于网络空间话语主体政治身份难以界定、网民私人角色与公共性原则的冲突、网络话语理性与非理性交织、言论的分散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哈贝马斯"话语民主"所必须的原则与条件在网络空间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借鉴"话语民主"中有益的理论内容,对网络空间公共表达进行有效的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民主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历时一个多月,战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多达一万人以上.通过十九路军的英勇顽强浴血抵抗,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占领上海的梦想,有效扼制了日军,使之不得不暂时放弃吞并上海华界的侵略计划. 事变当晚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他们正在龙华总部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绕道赶往真如火车站.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范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上分散,倾向于碎片化阅读.为了营造所谓的"包点",新闻标题创作的"标题党"现象日益突出,常常断章取义夸大其词,挂羊头卖狗肉,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新媒体新闻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体,在议题设置和整合编辑方面更加贴近互联网受众,具有互联网新闻的特质,但不能偏离新闻的专业性.本文研究了日益突出的"标题党"现象,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重申新闻标题的拟定规范.  相似文献   

14.
5月,小麦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麦浪炫人眼目,辛苦的耕作者听着"布谷"声声,品味收获喜悦.在5月18号召开的第十五届全国书市,民营书业首次允许进入订货馆交易.民营展厅有88个展位,有40多家民营书业企业参加书市,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广西5家民营图书发行公司以广西兵团的形象出现,引起与会者关注.广西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副处长马志国一语道破此举真谛:"联合起来,主要想把广西民营推向全国,不在于订多少货,主要是重在参与,显示实力."在此之前,5月11号,民营书业交流会也在天津召开,展会分散在7个展区,一些知名民营书业企业并没有参加.由于场地规模的局限,现场没有大型营销活动举行,会场热点不多,只有一些"特价书"吸引了众多零售商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丛书、多卷书的定义、特点,总结出丛书、多卷书的分类方法,即丛书分类以"分散处理"为主,"集中处理"为辅,多卷书分类以"集中归类"为主,"分析分类"为辅.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人认为九一八事变时,由于张学良错误的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造成了东北山河转瞬沦陷.就是因为这个"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更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张学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在不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而撤离自己的家园?究竞是什么原因让张学良执行了这个"不抵抗命令"?本文将对张学良执行不抵抗命令的原因进行探析,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谷虹 《青年记者》2022,(5):88-90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是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中的五大"金课"之一,它充分体现了线上课程的广度与线下课程的深度,是未来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类型.本文以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数字营销传播"为例,对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以"创新网络"联结"多维时空",创设并实践了归纳式理论梳理、思辨式问题探究、研讨式案例模拟、...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城失守.日军在相继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挺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据<中国青年报>7月6日报道).仅就辽宁省台安县对90户居民所做的抗战损失调查,受损失的物质财产当时的价值为31.8万元,人口伤亡损失赔偿估计为19万元.  相似文献   

19.
1996年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一年,中国新闻业揭开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它标志着中国新闻业从以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个体分散经营走向面向市场的多层次规模性整合,从以行政隶属关系为纽带的粗放式企事业混合管理形态到以资产为纽带的现代集团式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偶然性、极富传奇色彩.平捷中原大战,迎来少帅人生的第一个辉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时隔一年,面对日本关东军发动的侵略战争,他退避三舍,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西安事变,"挟天子而令诸侯",举爱国抗日之大旗,被誉为千古功臣,一代英豪!他的一生始终与矛盾相伴,尊荣与耻辱并行,存在着太大的因变参数,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悲剧英雄".许多年来,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夜缘何奉行了"不抵抗主义"行为,一直是抗战史研究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张学良在九一八之夜为何放弃抵抗?"不抵抗将军"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距今,九一八事变过去已经整整80周年了,隆重纪念是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以飨后人.有鉴于此,本人认为:张学良在九一八民族危亡之时,作出不抵抗之举,是受限于下面几种因素的,观点立意,微妥之处尚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