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符号,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都是通过各种符号来传达信息和观点.“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①同样,《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也是通过各种符号综合建构的.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根据符号同它们所指示的对象物发生联系的三种方式,将符号分为图符(icon)、标志符(index)、象征符(symbol)三种.图符又叫相似符,主要通过表征物和对象的相似之处来代表事物,标志符是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来代表事物,象征符是通过一个法则或者违约的作用表示对象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子川 《新闻记者》2008,(4):F0002
为纪念创刊85周年,美国时代周刊在其网站上推出一个请读者评选最佳与最差的封面的互动栏目。该刊从过去的85年的杂志中,每年挑出一幅最有代表性的封面。  相似文献   

3.
张夏楠 《新闻世界》2012,(6):101-102
《中国企业家》杂志定位于“商业领袖”,关注“领袖商业”,聚焦于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企业家,而封面故事就是对这一定位的良好诠释。本文通过对2010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家》封面故事的内容分析,对该杂志的影响力构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杜友君 《出版广角》2016,(19):88-89
《媒介叙事》以《环球人物》和《时代》周刊的国际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广泛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背景,对国际人物报道的内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为改进对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活动国际化趋势正在乘势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新闻类周刊也在快速崛起。期刊业有一句行话:"赢封面者,赢天下。"如何在封面故事上做出特色,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选取2012年度美国《时代》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试图以故事内容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从美国期刊业丰富经验中找到缩小差距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谢凌磊 《新闻世界》2014,(7):252-254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抽样编码,以《扬子晚报》为研究范本,选取了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国事访问、雅安地震后慰问灾区和"习奥会"三个时期的相关报道,从新闻目的、议题设置、形象塑造和报道体裁四个方面来分析习近平主席及其夫人的媒介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玉  徐燕雯 《今传媒》2012,(2):37-41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媒体转型变革的要求使得移动新闻直播成为各大媒体竞相追逐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华西都市报及封面新闻系列直播报道进行内容层面的分析,试图找出现存的问题,并对移动新闻直播的报道方式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南希  肖芃 《新闻世界》2013,(7):190-191
【摘要】手机报信息接收的便利性,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新闻的传播,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间百态。在内容的互动传播方面,虽然彩信手机报利用手机媒体与生俱来的强大交互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发声的渠道,但由于渠道多元化及内容缺乏吸引力,民众的认知和反馈的效果依然较弱,而受众在接收手机报后的反馈,也势必影响到手机报未来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0.
张萌 《新闻世界》2014,(5):203-204
近几年来侦探悬疑类动画逐渐火热。本文以《名侦探柯南》为例,针对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找寻侦探类动画的暴力内容图景。研究发现,以《名侦探柯南》为代表的侦探悬疑类动画,多含高曝光度与冲击力的隐晦暴力。侦探类动画往往呈现整个施暴过程与细节,并在暴力场景中有鼓动儿童的暗示,有着极高的模仿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董啸  薛可 《新闻世界》2013,(12):122-124
本研究从海峡两岸各选了一份代表性报纸,从篇幅、标题、题材类型、题材来源、评论类型、语言风格等六个方面,对两报在同一时期的社论进行内容分析,以探查两岸报纸在言论方面的异同。研究发现两报在议题重点和题材来源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各自的操作模式也都比较稳定;但在子议题侧重点和操作多样性等方面,两报又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可望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其防控工作不仅对国家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媒体的新闻评论工作布置了新的任务。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2020年01月20日到2020年04月26日间有关疫情防控的系列评论员文章为样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量化分析,解析评论员文章所建构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评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梁雪梅 《新闻世界》2011,(7):208-210
本文通过对《广州日报》在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期间涉及广州城市形象构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广州日报》对广州城市形象的构建虽然呈现出广州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洁、高效的形象,呈现出良好的市民风貌,以及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特点,却未能体现城市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何万敏 《新闻界》2005,(6):80-81
“在中国,很少有电视明星能够像电影明星那样风光、受人瞩目。但是今年的8月却是一个例外。一个在湖南卫视播放的类似于《美国偶像》的节目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受到万众瞩目的明星——21岁的四川学生李宇春。”2005年10月3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赫然出现在封面上,被评为“勇敢、有胆量、执著及对当地其他人有勉励作用的亚洲英雄人物之一”,这期周刊还特别评价道,“‘李字春现象’的影响,远比她的歌声来得深远。”据悉,李宇春是作为该周刊评选的今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而登上《时代》的,这一消息令无数“超女粉丝”激动不已,震动了整个华人娱乐圈,也引得国内许多报纸杂志和门户网站掀起一阵阵评论热潮.  相似文献   

15.
张雯谦  杨惠林 《新闻世界》2011,(5):188-189,21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报纸中有关"富二代"的新闻报道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从而得出大众媒介在"富二代"问题上的关注点以及所持有的评价倾向;其次,针对大众媒介的普遍认识和看法,通过分析具有典型性新闻报道得出"富二代"媒介形象的特点,以证明媒介对"富二代"的认识评价是不尽全面和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习惯,传统报业的经营空间日益被侵占。只有实现有效的形态创新,报业才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身边新闻纸》是《广州日报》根据本地化定位的需求在2012年整合的都市新闻版块。本文以《身边新闻纸》版块的具体报道为案例,分析该版块报道内容的特点,通过梳理这些要素,尝试找出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救援能力上的不足等弱点。  相似文献   

18.
布贝 《新闻天地》2006,(3):17-20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连续举办三年以来,在观众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观众在肯定这档节目的同时,也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评选程序上,仍然延续去年的方式,保持《感动中国》不变的标准,把能够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这些人可能身份各异,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有的可能曾经见诸媒体,有的也许还不为人知,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把“感动中国”做成凝聚中国人民族精神、道德力量的品牌,是“感动中国”不变的宗旨。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日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选择《纽约时报》作为研究对象,对1979年至2011年我国改革开放后《纽约时报》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报道倾向主要以负面报道为主,其背后隐藏着美国式的单极思维和双重价值标准,以及意识形态、文化差异、西方传播价值观等多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