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大理农村普遍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家里的三匹骡子都入了社,由合作社集中放养,统一调派使用.社员每天出工,由社长指派分工做活,土地改革后获得了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积极欢畅地自主劳作,自己计划安排生活的农民,一下子又失去了属于自家的土地牲畜,耕种收获都全部望靠集体谋划安排.开初,社员们集体化的热情高涨.但是,生产生活都失去了自主性的农民,过不多久,就感到适应不了集体生产劳动、集体生活,处处感到身不由己,无法把握家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学生要爱书和笔“这是我接受启蒙教育时对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的最初认识。对于土地与春风的关系却是经历了几十年实践之后才窥见其内涵的。  相似文献   

3.
我家所在小区算不上高档,却铺上了从外国引进的绿化草皮,头两年洋草还算葱翠,后来渐次枯萎,不请自来的野草开始崭露头角且安营扎寨。园丁洒水、杀虫、除野草,几番整治,洋草依然不见生机,索性翻整土地,再次播撒洋草种子,然而洋草尚未露头,数十株野草已经高傲地宣示主权,坚守于曾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共五大的历史贡献:在领导权问题上,中共五大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挽救革命的具体措施;在革命路线问题上,中共五大制定了农民土地政纲,第一次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在党建问题上,中共五大强调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小说里的农民形象,20世纪20年代表现为麻木中显示愚昧;30年代在土地上流泪;40年代通过斗争取得胜利;50年代在获得土地体验劳动欣慰的不久就面临着合作化的彷徨;60年代在浮夸中挣扎求实;70年代的农民形象是个空白;80年代的农民在市场上开始走向物质与精神的富裕;90年代农民在世纪之交整理着自己一个世纪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金岱 《东方文化》2002,(3):21-28
传统封建社会里的人,吃饭的根本,也就是生存的基础,乃是土地。传统社会里其实只有两种人:农和士。所谓三十六行,所谓士农工商,实在是除了农与士外,一切都是枝节与末梢,不足挂齿。而农,亦只有两种:一是有土地的农民,一是没土地的农民,即地主与佃农。士亦只有两种:一为没做官的读书人,一为做了官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做官,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其实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因为做了官才会有的。  相似文献   

7.
当你在读本文标题的刹那间,八英亩的森林便失去了踪影。一片八十英里宽的环形林区被砍光,投进了上沃尔特首都瓦加杜古的灶膛。海地的大部分山地也被农民的刀耕火种变成了一片多岩石而无法开垦的不毛之地。每年从光秃秃的喜马拉雅山麓冲来的洪水淹死了成千上万印度和孟加拉的居民。巴西的森林也已经从那里  相似文献   

8.
太湖新貌     
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在这传统的农业经济土地上,改革开政策造就了一代新型农民.实现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化以后,人们出了人力、物力从事工业、副业产,乡镇企业、旅游业的发展,他们走上了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民画模式,金山农民画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中,社会格局、人们的观念和现实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市场生产机制的渗透,金山农民画在当下面临着许多问题,陷入了重重困境。金山农民画到底该何去何从?传统民间艺术如何实现现代转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踏上泰国的土地,与东南亚的潮热空气一起扑面而来的是高速路、商业街、摩托车、广告牌、私家车……。似乎这些是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的街道场景,似曾相识,甚至让人觉得这里是在中国广州。这一度让我的相机失去了拍摄的兴趣,然而,就在街的拐角,她发现了一个真正的泰国——一尊佛像前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柱香虔诚地跪拜……  相似文献   

11.
共同的挚爱     
雪冬 《世界文化》2012,(1):42-43
美国姑娘阿迪斯·亨德森与她的婆婆在婚姻问题上看法颇具分歧,但是当她们都失去了最亲爱的人时,共同的挚爱使两个女性的心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2.
去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名为《移动的地平线——瑞银集团艺术珍藏:1960年代至今》展览,引发了一场“企业艺术收藏”的讨论: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到有且具规模的企业艺术收藏,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应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说“孝”     
许刚 《寻根》2011,(3):4-7
方今中国,日新月异,诚可谓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何去何从,我们似乎要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有没有特色,能否走下去,不可得知,但倘若总结一下我们固有的数千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朱維錚 《中国文化》2011,(1):139-154
由咸丰到慈禧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当西元1861年8月22日,大清帝国七世皇帝,病死于热河行宫,享年三十一岁。 于是,满洲皇室爱新觉罗氏失去了大家长,满蒙汉八旗失去了部落联盟共主,外人所称中华帝国失去了最后一名独裁皇帝。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坡,我童年生长的地方。厚重的黄土地、绵延壮观的黄河、古朴独特的窑洞、纯朴善良的农民,是我不尽的创作主题。黄土地传出的千年之响“信天游”,时时激荡我的心灵,黄土地无比厚重的文化底蕴,启迪我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每年繁忙的栽秧时节后,居住在洱海北岸的白族人民都要到本主庙举办"晒嗯勾"(洗牛脚)的祭祀活动,这种民族习俗代代相传,年代久远。春耕栽秧是决定一年收成好坏,关系着农家一年生活的重要农事活动。过去,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话叫做"皇帝老爷栽御秧",充分说明历代春耕栽插在农民心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视程度。栽插前必须先翻挖土地,长时期以来,耕牛担当翻犁土地的重任,成为农家的宝贝。我国人民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民  相似文献   

17.
孙津 《东方文化》2001,(6):85-88
1.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农村的转型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民化的裂变。一方面,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农民人口的众多,众多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历史地形成了中国的农民化;另一方面,农民或农户正朝着原子化方向转变,这种变化大大削弱了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力量。这个矛盾,或说农民化的裂变,将从根本上制约农村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发展模式。但是中国农民化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除了对化很难有确切的定义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与城乡对立等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经济 经典作家多次指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它是一种生产规模狭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政变记》对于这样的小农经济有具体的说明。他说:“小农是一个广大的群众,其成员生活在相同的条件下,但是彼此并不发生繁杂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每一单个农民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着自己消费品中大部分,因而多半是在自然交换中而不是在与社会交往中取得自己藉以维持生活的资料的。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块土地、另一个农…  相似文献   

19.
女儿国的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宁蒗县城72公里的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这里,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及其宗教中已和某些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的女神崇拜。摩梭人以及西部方言区的纳西族都有崇拜女神的古老传统。摩梭人信…  相似文献   

20.
明尼亚波利斯市的托马斯·康弗斯医生在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信中描述了他在骑自行车旅行时遇到的个人健康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肢体麻木、肌肉无力、双手动作失去协调。康弗斯医生的问题最后被归结为横贯掌心的尺骨神经分支所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