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 《地理教育》2011,(3):10-10
一、教材内容的取与舍 长期以来,教材成为课堂教学的惟一依据,对教材内容课上一定要面面俱到,否则所教知识结构就不完整,于是教学就成为教教材,教师一味追求知识的全面和完整。其实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使用统一的教材,考试也是全国统考,教教材就意味着能应付考试,取得好分数。如果仅从这点看,  相似文献   

2.
石作美 《语文天地》2012,(24):12-13
所谓"教教材",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忠实传授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其特点是对教材内容做细致梳理,全面讲授,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教材上的观点就是权威,就是真理。所谓"用教材教",就是依据课标,把教材当作学习的素材,忠实于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教材是学习的工具,教材内容只是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载体,不能要求对教材知识全部掌握。教学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哲学的角度审视,"用什么去教"的语文教材内容观混淆了语文教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阉割了教材,陷入了肢解选文、各取其用的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泥淖.其根源在视语文为"工具"、"虚器"的传统哲学.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材内容确乎是指"教什么",而非"用什么去教".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一些教师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恰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  相似文献   

5.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是衡量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重要标志。整体实现课程目标,既要深入探寻教材内容背后的教育价值,思考"教什么",又要精心选择有利于目标整体实现的教学方式,思考"怎样教"。  相似文献   

6.
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只是实施教学活动或行为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地“教教材”,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附庸。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设计的一种口头的表述。说好一节课,必须要能够完整表述教材内容,准确定位教学方法,科学确定学习方法,系统设计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完整表述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教课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浦区小学数学教师3年教龄约占20%,5年教龄占40%,职初教师74名,占19%,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教材教法基础理论学习,也缺乏学科教育理论具体应用的经验。随着新教材内容的变化,即使是老教师也需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我们通过帮助教师厘清“教什么”和“如何教”,  相似文献   

10.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四出现了看图写话最基本的专项训练。这是作文教学第一次在教材内容上出现。虽为学生习作课,但它的教与学不是按照是成型的完整作文教学方法和路径就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柴可强 《教师》2011,(1):82-82
在语文教学里。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得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言语内容,二是言语形式。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区别就是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出于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独特目的,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于"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3.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思维停滞与卡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系统,有效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而厚重,但也略带零散的瑕疵;语文教学资源广泛而丰盈,但也缺乏应有的规律性和完整性。为了给学生呈现更加完整的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我们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加以多角度整合,以相对立体、丰富的专题形式展开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体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转变“教教材”的单一、封闭的落后方式。“用教材教”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必须关注,领会教材编撰的意图(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把教材内容定位于实现课程内容的凭借,手段和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需要一种慢的艺术!当下40分钟的数学课,学生就像匆匆过客,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容不得中间发生任何的"意外"。分分秒秒都得绷紧了神经。如果长此以往,难免会有"神经衰弱"之虞。其实,我们可以放慢脚步,"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此话一语中的,站在学生立场,界定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就是为了学,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以致最终达到用不着教。这正是叶圣陶先生富有哲学意味的"不教之教"。从"学得充分"出发,我们必然要检讨"教得完整",进而获得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和课堂创造。一堂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有人认为:教师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即是教学。 此说法,暂且别论是否妥当。 先就教学这一工程,谈我的看法:“教学”二字之中应再加一个字,即“导”字,使之成为三个字“教导学”。教导学非一个学科,而是各学科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总工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经过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发展,加上吸取其他科目的一些教学方法的经验,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但是教学低效的情况还是存在,主要还是没有认清"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本旨无非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而不是也不可能把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全部给他们,仿佛学生出了校门就再也不用自己去研讨追求什么了。[1]四课型教学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主要分为准备、导学、自学、活动四个过程,操作的时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公式、原理的形成过程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从学生来说,一个学习内容可能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去自主探究,但那个学段的学生并不适合;城市学生适合自主学习的,农村学生不一定适合.所以,我们要完整理解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谨慎预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如果随便抓取一个内容就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容易造成结果"不甚了了"的无效局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教材内容改革也随之变化,并不断取得成就,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欢迎,适应了新时期教育的需要。但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这种发展变化与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形成一个时间差,即教材始终有一部分内容落后于现实,脱节于生活。本人多年来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工作,这里主要就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中这类问题的教学处理,谈谈自己的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