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2.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3.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4.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5.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6.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7.
高考故事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8.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9.
30年过去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是不能坦然面对恢复高考的那段历史,甚至对那场刻骨铭心的北京高招会,他却言语含混。不过,他的含混不能改变逝去的历史。1977年,北京高招会不仅开了,而且是共和国历史上最长的会议。正是在这个会上,邓小平扫清了最后的障碍,送570万人顺利进入高考考场,并成全了其中的二十九分之一。在站在时代高点的伟人的推动下,高考废止十余年后恢复,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选拔聚集了一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在人的一生中,能够通过个人努力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并不多,而高考就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如今已走向而立之年的高考,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中国几代人的命运。回望高考走过的这3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见证了多少人生,它为后人展示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图,已成为国家得以复兴和兴旺的基本。3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一个怎样的角度去解读它?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一公布,社会舆论犹如经历了一场地震。人们在感叹北京高考改革步子之大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质疑和不理解。中国一向是一个重视考试的国家,中考、高考更被视为改变学生命运的大考,北京的尝试在全国具有示范与风向标的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说.高考牵动千家万户.高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不仅指它的人数之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百姓传统的重视读书进取的观念。高考.它给予了无论出身城乡、无论家庭贫富贵贱的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个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26年来经高考走进大学校门的学子应该以千万计。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的那次高考,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高考,是被许多人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的高考。今天看来,其意义不仅改变了当年参加高考考生的命运,也直接地改变和推动了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中国考试》杂志社社长应书增同志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3.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表现了语能力,而且反映着考生的人生态度、思想智慧、感情和意志,这些都是一个年轻人日后成功的关键。我们的高考作应该怎样命题呢?旅美学薛涌认为好的作题应该满足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第一,给考生以充分的机会写自己的生活,看看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面对挑战,怎样帮助别人,对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1我曾经因为高中老师的一句话日日惶恐,他说:"高考能够改变你们的命运,一考定终身。"很多人也认为,高考考得好,人生也将精彩。其实,高考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仪式,它以考卷的形式,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画上句号,开启新的篇章。而高考分数,只是决定着接下来三年或四年的时间里,你要去什么地方生活。三四年之后,你将去什么地方,将走到怎样的位置,将面对怎样的成功与失败,这些并不是高考分数可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49岁的何清雨,有一个未竟的求学之梦. 他现在是中共承德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而在1973年他高中毕业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带着未竟的求学之梦,他做了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日月交替,时光如梭,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大学梦又开始在他心中盘旋,可是这次命运又跟他开了玩笑,高考成绩仅有3分之差,令他失去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家长的心。许多家长都把高考看成是改变孩子命运,甚至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家长们往往比考生还紧张,从而人为地(虽然并非故意)制造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考生的情绪,不但未能帮助考生安心备考,而且还加大了考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心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高招结束,各种高考诈骗案却频频发生。骗子为何盯上高考?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有利可图,一则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不须赘述。作为关乎成千上万考生前途命运的国家考试,高考几乎形成了产业链,高考经济蕴藏无限商机。骗子们也看到了这一点,自然也想浑水摸鱼。花钱买分数交钱包录取,这些挑衅现行高考制度的说法看似吹牛皮、忽悠人,可是偏偏有人信以为真甚至上当受骗,究其根源,是因为目前的确存在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且不说各类高考作弊花样翻新、手段高  相似文献   

20.
赴日留学生的摇篮回眸历史,一些重要的决定总会在随后的岁月中彰显出它不同寻常的意义,并由此改写很多人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便是其中之一,当被“文革”耽误的无数有志青年跃向“高考”这个“龙门”时,实力、机遇、运气等诸多因素使得一部分人成为幸运儿。现任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以下简称留日预校)校长的李若柏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正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得知有机会参加高考时,他选择了日语专业。在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