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教育技术的研究总体按知识生产的模式I进行学科内部的研究,这种现有的问题解决的学科模式逐渐衰竭,教育技术研究面临的困境是难以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知识生产模式II强调知识在一个更广阔的、跨学科的社会和经济情境中被创造出来,这种知识生产模式对教育技术研究走出困境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具有极大的启示,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这种新知识生成就是一个教育技术研究转型极其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英国学者吉本斯等学者所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2的理论视角,结合新知识生产的五个重要特征分析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讨论知识生产模式2对大学的教学思想、组织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质量保障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揭示新知识生产对大学产生影响的路径,并分析了这种模式变革的优势和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4.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催生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智能机器对割裂的学科知识进行跨界跨域整合,凭借一维的语言打通和聚合各种形态的知识,知识第一次以“非人”的方式被生产出来。我们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观,摒弃知识只能“由人”来生产的理念,树立一种知识必须“为人”而生产的新理念。人类需要发展新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生产方式,为了人的发展、以人的方式生产知识,而不是以机器为目的、以机器的方式生产知识。知识的机器生产模式对人类的知识产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对于知识生产机器的驾驭能力要与智能机器的生产能力同步成长。教育中的知识生产本质上是人的再生产,智能机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要素将参与到人的再生产流程之中。知识的机器生产作为人的再生产的新隐喻,启示我们从机器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过程中“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模式发生转型,由强调学院研究的知识生产模式Ⅰ转向注重知识使用的知识生产模式Ⅱ。知识生产模式的这一转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要革新培养理念,由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知识生产模式Ⅰ,转向强调大学生超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开放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知识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知识生产模式Ⅰ向新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博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顺应知识生产模式Ⅱ伴生的跨学科、复合性、应用性、社会反思性等新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跨学科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把握知识生产模式变化及其对博士生培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一流大学积极开展跨学科联合博士项目,借鉴其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表现出的开放灵活的招生选拔、卓越拔尖的培养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合作贯通的导师指导、严格规范的培养质量保障等经验,面向未来提出我国变革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国范式”。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知识状态是跨学科研究转移的基本内核.后现代知识至少在四个方面对跨学科研究产生影响:知识生产过程的情境化、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向、知识供求模态的转型、知识主体参与的多元化.跨学科研究定位于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以系科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大学里,仍面临学科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困境.文章提出在后现代知识逻辑下,通过解构学科组织、开放组织边界突破跨学科研究面临的组织困境;以情境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解决跨学科研究的制度困境;整合文化体系,形成一种世界主义的"交往"文化.  相似文献   

8.
知识生产模式Ⅱ的应用语境、跨学科性、异质性、反思性等特征准确地把握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的特征,为高校更新研究生培养理念、构建研究生培养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天津大学基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理论,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需求及特点,构建了“3I?4C”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以此体系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当前的三种知识生产模式并结合教育学的学科特性来看,教育学知识生产模式是处于模式Ⅰ、模式Ⅱ与模式Ⅲ之间的一种综合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知识本质理解的转变、知识生产中的异质性和情境性、社会问责机制的加强等特征。同时,教育学知识生产面临着知识的低水平重复、知识生产中的多重评价、"跨学科"研究的冲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吉本斯等学者在《新知识生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模式Ⅱ知识生产的概念,并论述了其基本特征。其后,模式Ⅱ知识生产在西方学术界成为大量高等教育相关论文的引证文献。模式Ⅱ知识生产观得到了诸多学者认同,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文章认为,模式Ⅱ知识生产观全面阐述了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反映了当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模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更能促进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分析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需求牵引基础上,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与企业联合建立的污水处理优化运行控制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在合作模式、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该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学教育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教育发达的英国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问题有:教学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考核方式机械化,考核结果有片面性;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忽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知识生产与创新是学科存在的命脉,对比三种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生产方式得知:"过程与资源"范式和"媒体技术应用"范式由于所关注侧重点不同,其研究对象的选择缺乏独特性与稳定性,因而无法生产出可以真正被检验的学科知识;而"教育教学系统构造技术"范式则围绕其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院管理体制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从当前出现的研究生院"围城"现象入手,在分析我国大学研究生院现有的三种体制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重"的新模式予以探讨,以期找到更适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探寻双方培养模式的共同点和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以下几点的建议:(1)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凸显能力、方法的训练;(3)构筑"宽、深"复合的知识结构;(4)重视指导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师范教育体制、结构、规模等因素不断变化和改革中,稳定与支撑幼儿师范教育职能永存的内在本质是"教师职业专业化","校园研究共同体"的科研发展模式,是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挥幼儿师范学校职能的有效途径,在传播学前教育新理念,加快校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经过七年的校园研究共同体的科研模式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构建了以人为本、以幼儿教育问题研究为核心、服务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二是深化了对幼教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是承担了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的任务,实现了幼儿师范学校科研工作的跨区域合作;四是规范了幼儿师范学校科研管理,加快了幼师教育科研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生教育模式 ,系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用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样式和运作方式。这种样式和运作方式是在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一般都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乃至不同的学校 ,在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 ,都会形成相应的教育模式。本文以国家为对象 ,拟选择德、美、日等几个典型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借鉴其所长 ,探讨新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模式新框架的构建。一、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分析德国研究生教育产生于新大学运动之后的 1 9世纪中叶 ,开…  相似文献   

18.
密歇根大学医学教育系:医学教育研究成果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密歇根大学医学教育系的历史和丰硕成果,分析了它在医学教育研究上取得这些成果的原因以及影响今后的医学教育研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践,阐明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与思考.着重讨论了信息化建设在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期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胡适学成回国后应聘到北大任教,在北大实践他的教育理想,继续他的学术之路,同时以北大和《新青年》为阵地推行文学革命。北大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最成功的典范,为胡适推行新教育理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胡适和一批新文学、新教育前驱在北大培养青年学子,后者积极响应和支持文学革命。新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相互推进关系,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