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运用“读”的教学手段落实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海底世界》教学体会□深圳红岭小学罗芳茹《海底世界》一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及丰富资源,其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奥秘、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我认为,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得在本课的教...  相似文献   

2.
缪桂珍 《云南教育》2005,(16):31-32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教学这篇课文,笔者尝试信息技术与阅读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发现问题,是实现自主阅读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注意鼓励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允许学生随时质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交流预习时,老师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并尝试合作解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难,并引导学生梳理问题,从而明确了本节课探  相似文献   

4.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景象图。根据新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这篇课文应突出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略海底世界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品尝课文的语言美。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趣揭题,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先让学生感知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通过行政手段规定了学生数学预习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编制《预习思考》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时间,有《预习思考》的引导,这样的预习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有了变化,数学课堂也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浅谈《电工基础》中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工基础》是电子、电工及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课,它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学习《电工仪表》《电机与拖动》等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门课就显得很重要。学生是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起引导作用,把这门课学好,我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要使学生在教学中摆脱被动的状态,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愿意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认真,学生就学得主动,课堂听课效率就高;相反就适得其反。在预习时采用以下方法:浏览教材,明确学习内容;划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找出上课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做出标注,查阅有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现在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不进行预习,使得听课时没有重点,效率不高。教师在平时,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看法和问题,也要及时地做深入细致的课前工作,每一节课的教学,应把握那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解决,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与学进行互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电教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直观、真实,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录像教学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静结合地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始终能在情绪饱满、兴趣盎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教学《美丽的鱼》一课时,选用《海底世界》的教学录...  相似文献   

8.
一、运用电化教学,诱发学习兴趣   教学上适时运用电化教学,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上》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然后,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创设一种海底水深、梦幻般的特殊课堂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9.
王小平 《福建教育》2005,(7A):26-26
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海底世界》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语文学习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教《范进中举》福建/邓东在小说《范进中举》的教学中,我选择文章的高潮部分作为提问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想象,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文章主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范进中举》篇幅较长,我只作一课时安排。课前学生预习,了解作者,阅读课文,解决字词。...  相似文献   

11.
一、《海底世界》的教学过程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海底世界》的公开课,这节课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提倡预习,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但是,学生的预习需要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可从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读课题。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与“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抓住题眼深究,在解题中提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如:《将相和》,看题知道是写将军和  相似文献   

13.
赵红 《成才之路》2009,(4):19-19
引探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方法。作者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引探教学法,从指导预习、指导听课、指导作业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  相似文献   

14.
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材编排顺序为讲读课文《海底世界》、《观潮》,阅读课文兼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独立阅读课文《一颗苹果树的来历》和《基础训练2》.本单元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训练重点,要注意把训练重点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海底世界》一文训练学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潮》一课的训练重点是教给学生对动态事物要按其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来观察,《爬山虎的脚》和《一棵苹果树的来历》则强调重复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基础训练2》第六题是检查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作文训练.一、教材简析讲读课文《海底世界》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为孩子们描绘了美丽神奇的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之谜,是一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典型教材.  相似文献   

15.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 ,展开想象 ,挖掘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以《暮江吟》为例 ,谈谈对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运用学过的预习方法 ,放手让学生主动预习。《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因此在布置这首诗的预习时 ,我不提出预习的内容 ,而是让他们运用以前掌握的预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预习。上课时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16.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把这一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一是要实现课前开放,让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搜集资料;二是要课上开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三是课后开放.引导学生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是根据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编写的,供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使用。目的在于加强教学中的预习指导,使预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份《预习指导》,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分清预习与练习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探索兴趣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尚未讲授的新课内容。它与课后巩固性的练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这种探索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学课文,一方面又不要把预习当作练习,硬性规定学生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确已搞懂的问题,可以免去。这样,学生对预习内容有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他们把精力用在抓预习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迁移,起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月光曲》是一篇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传说故事。文章词章精美,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我在教学《月光曲》时大体是这样安排的:一、体察学情,整体把握教学进程《月光曲》是一篇难教难学的课文,其意境深幽。我在教学此课时,加强了预习,并合理引导。教学伊始,我设计了“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旨在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深浅。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颇  相似文献   

19.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20.
何捷 《云南教育》2003,(7):32-33
《草船借箭》是一篇老课文,要教出新意,就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采用“导读”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具体为“预习反馈——情境导入——读书指导——课外延伸”四个步骤。通过“课外促自主、课内促主动”的双促原则,努力朝“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靠拢。下面介绍《草船借箭》第一课时的导读设计。一、课前导充分预习,投石问路,激情引趣预习,确切地说是“预学”。顾名思义,就是预先的自学活动。它决定了学习的尝试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自主地获取知识的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