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14,(5):208-208
《湖泊营养物基准和富营养化控制标准丛书:湖泊富营养物标准方法学及案例研究》在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水体营养物标准的概念出发,介绍了我国湖泊环境管理的现状,在分析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湖泊营养物标准的制定框架,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水下机器人--湖泊探测机器鱼的设计方案,工作原理,使用价值等做出了研究与探讨,并预测,不久将来,我国将大量采用机器鱼对湖泊环境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淡水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淡水资源。但随着人们对淡水湖泊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我国淡水湖泊已经开始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数量迅速减少,面积减缩,水质急剧恶化。本文以湖南省的洞庭湖为例,从介绍湖区经济及自然状况出发,结合湖区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就如何对洞庭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进行保护治理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水环境安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发生在无锡的太湖蓝藻危机是我国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标志。我国虽然有很多湖泊,但是绝大多数淡水湖泊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水环境总体水质在下降。使得许多以湖泊(水库)为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由于像太湖等湖泊是发育在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上的,营养背景较高,加之这些湖泊水浅,沉积物常常因为悬浮而释放,即使外源污染控制止了,由于内源污染的存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将依然存在。这会大大加大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难度。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即应该先诊断、后治理。  相似文献   

5.
王杰 《科学大众》2014,(1):152-153
湖泊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超强度开发和利用,加之人们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估计不足,湖泊开发利用面临严峻问题:湖泊萎缩、湖水污染等。同时我国的湖泊管理和保护各个方面问题严重:管理制度涉及不足、立法分散、体制混乱、手段落实不到位,以及协调机制的缺乏,更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湖泊环境。因此,从原因入手,从群落演替的规律出发,通过制定相应管理对策保护湖泊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我国湖泊资源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恶化 ,致使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水位下降、咸化、干化甚至消亡 ;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湖盆淤积、盲目围垦导致湖泊萎缩 ,洪涝灾害加剧 ;掠夺性的渔业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并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我国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9,(12):I0002-I0002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千差万别,而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过程中的湖泊,因为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和发育阶段的不同,既有浅水湖泊,又有深水湖泊;既有淡水湖泊又有咸水湖和盐湖。  相似文献   

8.
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主要基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的全国性湖泊调查和典型湖泊长期监测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重点阐述了我国五大湖区典型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系统呈现了中国湖泊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与保护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保障湖泊与流域水安全,支撑湖泊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一个多湖泊国家,湖泊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大跨步向前,流域人类活动对我国湖泊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多个大中型湖泊不仅水质恶化,其生态系统也发生了明显退化,有毒蓝藻水华暴发频繁,饮用水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服务功能已经丧失或正在丧失过程中,我国已成为全球湖泊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湖泊是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广泛应用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湖泊水文要素和遥感数据,介绍遥感数据在湖泊水位、水质、冰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湖泊环境演变与保护、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过去湖泊环境变化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群的环境问题,总结出我国西南地区高海拔山地湖泊水质环境明显好于低海拔的断陷湖泊,江淮地区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比西南地区的更差;通过沉积记录的多指标研究,从长期演化的角度,重点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两个区域不同类型湖泊过去百年来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气候、水文和营养变化的响应机理;查明了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讨论了古湖沼研究在生态系统修复参考目标设定、治理效果评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优化、生态系统临界转换预警、生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变化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均力  方晖  包安明  杨辽 《资源科学》2011,33(10):1839-1846
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是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泊面积与水位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充分认识高山地区湖泊变化的特征及驱动性因素,有利于正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高山地区缺乏观测资料的特点,利用遥感资料重建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水位及面积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位和面积对湖泊变化描述的敏感程度,分别从湖泊类型、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讨论了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时空特征。水位可以更好地描述高山湖泊变化的时空过程,10月份是中亚高山地区湖泊相对稳定的时期。对于封闭性湖泊而言,近期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明显,而天山中部的湖泊水位微弱上升或保持不变,而阿尔泰山地区的湖泊处于萎缩的状态,湖泊的变化与降水及冰川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吞吐型湖泊的变化按有无水坝呈两种变化趋势,出水口建有水坝的外流湖水位下降明显,而自然状态下的外流湖水位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过度向吞吐型湖泊引水与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湖泊微生物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被认为是世界上湖泊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样化的湖泊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但迄今人们对其结构和功能尚知之甚少。通过大规模的湖泊微生物组分析和比较基因组研究,可揭示我国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和维持机制,阐明典型湖泊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组成,探索极端环境条件下湖泊微生物的适应机制,发现新的微生物功能和代谢途径,并通过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环境转录组成和蛋白组,揭示微生物驱动湖泊生态系统中关键元素循环的过程、机制及其环境调控机理。这些研究结果的获得,将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促进地球科学与生物学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持续发展,而且将为我国湖泊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及湖泊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西部湖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百年来西北地区湖泊的演变情况的分析 ,对湖泊变化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 ,对未来西北地区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基础科学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储备,既保证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供给科技成果,又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并促进社会进步。当前,世界各国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科技创新政策和治理日益"以任务为导向"。未来基础科学发展更要关注基础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文章从社会需求出发,以人为关键要素,重点阐述生命健康、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变革性技术发展和提升基础科学能力的方法等4个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草型湖泊——东太湖的生物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资源的开发,同时根据东太湖生态特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期为草型湖泊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湖淖群的形成演化及生态功能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淖群是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维持湖滨的植物群落生长、缓和湖泊流域的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从湖淖的形成和补给来源出发,分析了湖淖的特点。从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了区内湖淖群的演化。研究表明,近年来受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地下水位下降,湖淖补给量减小,是湖淖水域萎缩、生态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高原湖淖群的作用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Lakes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providing water and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eople and other organisms in China for millennia. However, acceler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economic boom have resulted in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se valuable lakes. Using Landsat images covering the entity of the country, we explored the changes in China’s lakes and the associated driving forc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e. mid-1980s to 2015). We discovered that China’s lakes have changed with divergent regional trends: in the sparsely populated Tibetan Plateau, lakes are abundant and the lake area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from 38 596 to 46 831 km2 (i.e. increased by 8235 km2, or 21.3%), whereas, in the densely populated northern and eastern regions, lak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and the lake area has decreased from 36 659 to 33 657 km2 (i.e. decreased by 3002 km2, or 8.2%). In particular, severe lake decreases occurred in the Mongolia-Xinjiang Plateau and the Eastern Plain (−2151 km2).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climat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lake chang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Yun-Gui Plateau and the Northeast Plain.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climatic control on lake changes was low in the Eastern Plain and the Mongolia-Xinjiang Plateau, where human activities, e.g. impoldering, irrigation and mining, have caused serious impacts on lakes. Further lake changes will exacerbate regional imbalances between lake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u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water-resource cris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