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生 《文教资料》2011,(24):109-110
关于朱一新与康有为在十九世纪末的一段书信交往越来越被研究者重视,也为研究二人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本文主要从人性论和理气观两方面将二人的思想研究综合起来,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发现二人理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吴宓、胡适两位著名学者同为"庚款"留美学生。吴宓师从哈佛教授白璧德,受到新人文主义的熏陶,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毕生实践着实用主义教育观。吴宓、胡适所受导师的影响及二人本身在哲学观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教育思想的相通与差异。本文在综合比较了二位学者之间教育观的异同处及其形成原因后揭示了他们的教育观对我国现行教育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班异同的内容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方面,有形异同是指《史》、《汉》两书的文字异同和体例异同,无形异同指马班二人的思想意趣和文章风格情采。唐以前的论者,主流是扬班抑马;宋明人评价马班抑扬相当;清人虽扬马抑班,但俱称《史》《汉》为良史;今人全面比较马班异同,总结二人史学的得失,比前人的论述更深刻,更具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史上,作家们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在这人物长廊中,巴金笔下的高觉新和王文宣因为作为“老好人”的典型代表而被经常提及。高汪二人虽是同一类型人物,但性格也有异同。本文立足原文文本,对二人性格的异同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对郭沫若与泰戈尔二人抒情诗中所表现出的泛种论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表达特点,并概括了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李玉梅 《文教资料》2012,(14):60-61
词序反应人的思维与认知顺序,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汉并列词或短语的异同,并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英汉词序异同的原因,以了解词语的构成规律和特点,指导二语的习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与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在实质上的异同及其面临的困境,初步寻求二者在研究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贬谪永州时期的柳宗元与《庄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柳宗元贬谪在永州的思想、情感、创作等方面如何对<庄子>进行接收,并与李白比较,了解到二人学<庄>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埃吕尔和温纳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技术自主性及其表现形式;他们关于技术自主性的见解既具有合理性亦存在局限性;他们对于技术的本质、技术绝对自主与技术相对自主的关系、技术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技术与人的关系诸问题的认识均存在异同;树立正确的技术自主观必须遵循两个基础原则:一是要坚持"人"的技术性本质,揭示技术的"属人"本质;二是要坚持技术的自主性是人的自主性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咏怀系列脉络中,陈子昂与张九龄均为承上启下的人物。学术界有关陈、张二人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诗歌内容的阐述上,除了诗歌中的情感抒写以及美学意涵之外,还包括二人思想体系差异的情况,而在“咏怀祖师”阮籍对二人的影响方面未受到太多注意。本文意图将二者的作品放在阮籍咏怀诗脉络之下,探究其在题材、表现手法、结构和内涵方面的异同,以加深对两位诗人及其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和严复二人的"体用之争"的关节点在于各自对"体用"概念使用不同,文章主要从"体用"概念入手比较张严二人的不同观点,以此为基础评析二人对于中国改革的主张异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萨特与加缪笔下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比较,联系两人哲学思想的异同,阐发其创作思想的内核及其局限性,探讨其荒诞意识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郑珍与莫友芝,同为清末道咸时期贵州的两位大儒,也是道咸宋诗派的重要成员,被世人并称为"郑莫""西南二子""黔中二杰"等。仔细梳理两人的交往过程,以交往心理学分析二人的友谊,可以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两人的异同,加深对郑珍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王安忆、施叔青作品进行精细研读,试图通过二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她们二入文学艺术的异同,从而分析张爱玲对王安忆、施叔青的影响,王安忆、施叔青对张爱玲艺术的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思想认为所有的神的形象及其内涵都是人类自身的创造,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同时构建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并假托神祗言传身教,借此规范世人。按照他的逻辑,龙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便是中西方的人在社会规范中对价值伦理诉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第23回和第27回中,对于落花,宝玉和黛玉分别采用"水葬"和"土葬"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样两种不同的葬花方式反映了宝黛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度。宝、黛二人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主体差异是造成二人在"葬花"问题上产生同和异的原因。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宝黛二人葬花方式的异同,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真人"对自我与自由追求的幻灭,写出这类人"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8.
李翱和皇甫湜,分别继承韩愈古文理论与创作中强调道德教化和追求怪奇文风这两个特点,并更加突出,由此形成各自的特色、成就和不足。究其原因,与二人性格和对道德人格追求的不同有关。对于二人创作异同的梳理,有助于总结中唐古文运动的经验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与老子生死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观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指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先秦诸子中,有许多关于生死问题的阐释,以儒道二家影响最大.通过阐述孔子与老子的生死观,比较两者的异同,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深刻认识儒道二家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清末民初两位重要思想家的思想为考察对象,对严复和梁启超二人关于自由是思想的含义和个人自由与群体利益的关系理解的异同点作出比较。二人都认为个人自由在必要的时候要服从群体的利益。但严复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更为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