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忽然发现讲台上横着一把断了的教学用直尺。再一看同学,似乎啥事也没发生。我沉吟了一会儿,转身在黑板中间写上“追悼会”三个大字;又沉默了一会,低沉地说:“同学们,我们的一位伙伴,“今天不幸与世长辞了。本节语文课,我们用一点时间,为它举行个简短的追悼会,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同学们十分惊讶,有的四顾教室,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大惑不解……我双手捧起直尺,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有位同学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老师,杨梅我们太熟悉了我家就有杨梅树。您就让我们自学吧!我们肯定能学懂,”我高兴地说:“是吗,太好了!能说说你打算怎么自学这篇课文吗?这位同学稍微想了一会儿答道:“我可以把杨梅介绍给大家听,”另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然后看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他介绍得好。”“还要看看书上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杨梅  相似文献   

3.
人气王     
隔壁二班中有个“李吴”。有一次我和李吴一前一后上楼,有位同学看见我了叫道:“李浩”。我们两个人同时回头,并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事?”那位同学一惊,上下打量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6.
师:(扮成白胡子博士爷爷)小朋友好!我是博士爷爷,我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初次见面,请你们做个自我介绍吧。说着教师把手指向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刚准备发言,被教者打断:“不是你,是左边的同学。”左边的同学惊奇地站起,教师又发话了:“也不是你,是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同学,在自习课上一边做作业,一边摇头晃脑地哼歌,影响周围同学学习。别人劝他不要这样,谁料他“理直气壮”地言道:“我喜欢!”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屡有发生。一些同学常常在做错了某件事后,总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吊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话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好奇地等着。大家一想,黄和郭这两位同学离老师最远,又是坐在班里最后排的左右两个角落,这不是“天涯海角”吗?再一看,这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难道还够不上“帅哥”吗?  相似文献   

9.
品尝青橄榄     
微机课上,第一排同学的微机都出现了故障,一位同学连忙报告老师:“老师,死机了。我们这一排都死了。”老师问:“还有谁也死了?”许多同学都跟着嚷嚷:“老师,我也死了。”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没死。”老师挠挠头:“怪了,全班都死了,你为什么没死?”——中国笑话下午,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笑着说:“我带来了一种秋天的果实,想知道是什么吗?”听老师这么一说,大家可好奇啦!我们猜测着,可老师不是皱眉,就是摇头。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下,老师叹着气在每个  相似文献   

10.
谭维 《湖南教育》2004,(10):41-41
教《郑成功》时,我发现一位学生在课上十分投入地“修改”课本上郑成功的肖像画。他在郑成功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画完后还颇为满意地展示给同学看,引得周围的同学哈哈大笑,教室里顿时乱了套。当时,我正津津有味地向学生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见此情  相似文献   

11.
接龙习作     
为了引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最近我尝试了一种新的习作教学模式———“接龙习作”。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开头一句,接着,请一位同学写第二句,再请另一位同学写第三句……一个个连下去,直到连成一篇短文。这种单线接龙习作,我把它称作“一条龙习作”。当然也可以两条龙、多条龙作文。这就是几个学生一齐上来以同一句话作为习作的开头,几条线同时接龙,最后形成不同内容的习作。在一次习作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第一句:“早晨,卖小笼包的摊头旁围满了人。”学生们一个一个挨着次序地上来,一句一句往下接。最后让大家交流、评价,把不…  相似文献   

12.
幽默细菌     
《同学》2002,(9)
毕业纪念册一位留级的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各位同学,我还有事,你们先走吧! 无动于衷某经济学教授正在讲解“货币的流通”一课时,有个学生竟然睡着了,旁边一个同学急忙推醒他。这一情景被教授看到了。教授谅解他说:“人人都说钱是极有魅力的,可这里就有人对钱的问题无动于衷,难得啊!”特困生今天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在制图课上睡觉,校长来到教室问:“这里有没有特困生。”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迷迷糊糊地说:“我是特困生,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一觉!  相似文献   

13.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新同学。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安静地坐着等待老师来上第一节课。这时,一位同学进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吴水湖……”全班一阵哄笑,“水壶,哈哈哈,真好笑!”“是啊,不知道他父母为什么给他起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5.
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上, 笔者在前几天看到一位学生描述的这样一场 “师生冲突危机”—— 昨天晚上上自习时,“老班”(班主任)突 然把我和另一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刚进去,那 位同学就莫名奇妙地被“老班”狠狠地打了一 个巴掌,接着就轮到我!再后来就是把那个同 学的头用手托起做出一副准备再打的姿势,并  相似文献   

16.
黄国菊 《湖南教育》2003,(24):42-43
案例有一天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没等上课铃响,我便快步向教室走去,刚走到教室门口,发现骆桥、艾小华两位同学正在吃早点。我把他俩请上了讲台,关心地问:“为什么要把早点带到教室里来,是谁帮你们买的?”两位学生低下头说:“是我们自己买的,下次不敢了。”“没关系,你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你们愿意把买早点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吗?”“愿意。”骆桥说:“妈妈给了我1元钱,我先到武水桥那里买了一个包子用去5角钱,剩下5角钱,又在旺旺面包房买了一根油条用去3角钱,还剩2角钱。”艾小华说:“爸爸给我2元钱,我在天天美食城买了一个面包,还买了一杯…  相似文献   

17.
临毕业时,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告别晚会。晚会上,主持人问我:这四年来,同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不许耍滑头,只能说一位。我亳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博后”啦。话一出口,全场哄动,可见我那九十多位同学都深有同感。  相似文献   

18.
李云萍 《教师博览》2006,(11):54-55
“老师来了!”随着一位同学的尖叫声,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用严厉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只想把那些还未进入“状态”的同学一个不漏地抓出来批评一顿。情况好极了,全班同学因收到“警报”都肃然端坐,顿时,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成就感。然而,感受着每个学生望我时畏缩的目光,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一种异样的感觉又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隐隐约约觉得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那句“老师来了”仿佛就像“狼来了”一样惊响于我耳际,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终于,一位同学周记上的话惊醒了我:“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  相似文献   

19.
今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同学赵瑜就拽住我的胳膊,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以前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的同学。”赵瑜这句话像绕口令,弄得我云遮雾罩的,摸不着头脑。我细细一思量,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对!是他,好几天没来了。“孙学贤。”我脱口而出。“算你聪明,恭喜你答对了。”赵瑜顽皮地伸出右手食指,刮了一下我的鼻子。我正要抬头向孙学贤望去。  相似文献   

20.
我后悔极了     
今天,我经历了一件使我非常后悔的事,想起来就不舒服,心里难受极了。我和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离家很远的老师家学数学,由于很晚才能回家,老师让我们放学后先去随便吃点东西再去上课。于是,我们几个一起去了步行街“利康”米粉店吃米粉。我们几个人拿出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每人要了一份汤米粉。可是有一位同学说不吃,他不饿,他在旁边看着我们吃。当时,我们有说有笑地吃着,他却帮我们端茶、倒水。我们也没有在意他,谁也没想什么。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问我:“没吃米粉的那位同学是不是你常说的那个家里很穷的同学?”我说:“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