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德育实践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依据.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由于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教育过程中众多环节的相关性和复杂性,更增加了德育目的预期结果实现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通过对我国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对如何克服德育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完善学校德育目的实施过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对德育内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其具体作用方式呈现出动态自组织特点。德育内化过程的顺利运行,首先有赖于受教育者品德认知因素的激活;其次,有赖于受教育者品德情意因素的激活。德育内化过程中品德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的结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德育内化过程的不同运行阶段上,品德的认知因素与情意因素发生着一个有序的、动态的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简论高校隐性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隐性德育是相对于显性德育而言的,它隐蔽其德育目的、德育内容,注重对教育对象以熏陶、引导,它是高校整体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隐性的德育内容主要潜藏在教育者的人格、素质之中;潜藏于优美的校园环境里;潜藏于健康、质朴的校园文化之中,还潜藏于人本化的制度及规范之中,高校隐性德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作用,对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身作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品格教育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这种方法不是教育者用语言向受教育者阐述道德规范和如何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而是教育者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自身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大师都主张采用这种方法,许多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良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德育过程主要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在这种互动中最重要的就是"爱"。教育如果没有爱,就像无水之池,总是空虚。儒家的德育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德育,"仁爱"思想在儒家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德育也应该从儒家"仁爱"思想中汲取有益养分,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的互动,这种"爱的互动"决定了德育能否取得成效以及取得成效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教育大致经历了灌输式、园丁式和对话式三种教育理念的嬗变.灌输式教育理念以教育者为中心,园丁式教育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对话式教育理念以教育主体为中心,每一种教育理念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为提高德育时效性,德育过程应扬长避短,充分吸取诸种教育理念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学校的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语文因素和思想因素结合起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达到语文课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学主义的兴起、道德教育受理性主义的引导以及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倾向等原因,当前的学校生态德育陷入了知性化的困境,导致教育者对生态道德内涵的理解偏重于理性认识、生态德育内容过于学科化、生态德育方法注重形式化等弊端,教育者应该在生态德育内涵的认识上、生态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追求超越。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从教育工作重点、教育目的、教育指导思想到教育手段、教育者等方面都有相关论述,有关德育的专门论述更是引人深思。反观高校课堂教学现状,这些理论足以论证高校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是生活把德育变得生动,变得易于接受,大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指导下,锤炼自身的道德人格,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关爱社会,勇于担当,让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塑造其灵魂,调节其行为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大体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教育者(德育工作者)、思想品德规范、受教育者,而这三者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教育者以一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影响受教育者,同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基础发生矛盾,就构成了德育工作的特殊矛盾。认识并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是德育的全部内容所在。但是,回顾过去,在解决这一矛盾时出现了明显的不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十年最大的失…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认识当代大学生自身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在德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学德育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有鉴于此,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成因就成为必要.其教育对策应放在突出德育地位,健全德育机制,加强德育队伍方面.  相似文献   

14.
人文教育是指弘扬人性 ,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其本质在于启发青少年寻求人生的意义 ,在正确意义的导向下完善人的个性 ,发挥人的潜力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育者将人文教育贯彻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 ,首先应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自身抓起 ,同时注重教学活动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手段的选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重视道德的正向功能,主张以德代法来维持社会秩序。情意教育、精神陶炼和心理调整是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又将亲师取友、自我体认、反省自身的德育方法贯穿其中,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因素,为当前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德育的概念,由于教育的类别和对象不同,对德育的概念表述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应德育对象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成人教育,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一般来说,他们的德育素质已基本形成,要么基本合格,要么就是程度不等的存在各种缺陷,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外,他们的“构建“和“提升“应是成教重要的教育责  相似文献   

18.
德育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传统的德育只把受教育者当作各种道德规范的受体,很少去正视其心理世界,以至在德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了解、尊重并有意识的满足学生个体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需要,将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顺利完成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中的捐款,是一种包含道德意蕴且本身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活动.由于学校教育者少有从教育的角度,尤其是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认识、宣传和组织捐款活动,致使学校捐款中出现了与道德相背离的现象.因此,学校中的教育者需要正确认识学校中包括捐款在内各种活动中与道德相背离的现象,在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减少学校中的各种活动与道德相背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政治课作为德育的手段,是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形成的主阵地。但目前,政治课的德育实效不明显,特别是相对于军校这一特殊群体而言,较传统德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之学员心理的急剧变化,使得德育不能取得良好的收效。本文从影响军校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因素出发,思考如何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