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济泽同志的新著──《征鸿片羽集》已经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新著——《征鸿片羽集》,已经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温济泽同志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的新闻广播工作者、新闻教育家和科普作家。这部6...  相似文献   

2.
按姓氏笔划为序丁济沦王中江祈派沈如钢柯光先陈力丹维子分 英惜王冯甘帆帆林林东生肖华何徽赵超构钱辛波徐铸成谢冰岩温济泽 (人民日报社务委员)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 (上海解放日报顾问) (上海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顾问) (上海新民晚报社社长)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文汇报顾问)·(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顾问)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以上是为刊院顾问)(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报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史学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哲人、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常振铮、老新闻工作者温济泽等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海内外专家学者70多人与会。会议收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18日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从延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温济泽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披荆斩棘,探索新路;60年代起为培养新闻人才和促进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为了缅怀温济泽同志的光辉业绩,本刊特别邀请了曾与温济泽有过密切交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原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以及温济泽的女儿温飚大姐帮助组织策划了此组文章。  相似文献   

5.
年前,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协会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广播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主持,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副会长张振华到会祝贺并发言,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任金州教授致开幕词,知名学  相似文献   

6.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3家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机构发起、倡议成立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2002年6月22日在上海宣告成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出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任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会由全国21家传播学硕士点所在院系组成,常务理事会也从中产生。  相似文献   

7.
传媒名家     
赵玉明:1936年生,山西汾阳人。1958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59年毕业后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至今,曾任新闻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务。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中国广播电视史教学研究工作。现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学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国家哲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召开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8月21日至25日,适逢’95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举办之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常务副会长徐崇华、副会长郝平南、顾问温济泽和40多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  相似文献   

9.
燕舞 《今传媒》2005,(6):61-61
于丹,女,1965年出生。电视节目策划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教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  相似文献   

10.
教学琐记     
教学琐记温济泽我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教书,主要教的一门课是广播业务写作,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写广播稿。虽然当时连现成的教材也没有,但是我有十几年做广播编辑工作的经验。我就把它作为我的“一桶水”。我清楚地记得毛泽东为陕北台写的专稿,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社论等...  相似文献   

11.
赵玉明 《现代传播》2003,(2):115-119
今年 4月 1 6日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 ,曾在我院任教近 2 0年的温济泽同志逝世 4周年。为表达对温老的怀念之情 ,本期特从近期出版的《温济泽纪念文集》中选登赵玉明教授所写《温济泽同志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一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992年6月11日至1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  相似文献   

13.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玉明教授.他就我国新闻史的研究以及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新闻学会于二月六日举行成立大会,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次盛会。新闻界的老前辈、首都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和学会会员共四百多人参加了大会。学会名誉会长胡乔木在大会上祝贺学会的诞生,作了长篇讲话。(本刊下期发表) 大会通过了北京新闻学会的章程,选举成立了学会的领导机构。名誉会长是胡乔木;顾问有胡愈之、张友渔、王芸生、朱穆之、夏衍、陈克寒、吴冷西、廖盖隆、廖沫沙、吴克坚、萨空了、梅益、徐迈进、温济泽、范瑾、刘尊棋、石西民、戈宝权、顾执中、石少华;会长胡绩伟,副会长安岗、熊复、李普、金照、王揖、  相似文献   

15.
1999年4月19日(星期一),我正在南宁探亲,上午八点多钟,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广西记者站一位同志的电话,他通知我,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会长)从北京打来长途电话,请他转告,我们的老领导、老战友温济泽已经在4月16日凌晨不幸病故(17日、18日是双休日,他无法找到我)。放下电话,我默默地站在窗前,缕缕哀思袭上心头,千头万绪理不清,一时难以对人诉说。窗外一片绿树、鲜花,我遥望北国,好像依稀看到他那熟悉的身影,听到他侃侃而谈之声。就在不久以前的一两个月之内,我曾经在北京两次去看望温济泽、钱家楣夫妇,印象是那么清晰、生动,他的“天年”还没有“享尽”,怎么会如此匆匆地与世长辞了呢,真是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16.
吴晓晶 《现代传播》2004,(3):107-108
“频道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暨CCTV新闻频道开播一周年研讨会”于2 0 0 4年5月15日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和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以及新闻中心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的2 0多位专家学者,就新闻频道开播一周年以来的经验和启示,以及新闻频道的发展战略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本次研讨会由CCTV新闻中心频道编辑室主任许强主持。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任金州教授在致词中认为新闻频道的开播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14,(6):86-86
本刊讯2014年4月18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广电事业主要创始人之一温济泽同志的百年诞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举办“温济泽同志新闻与教育思想研讨会”,并出版纪念文集、举办温济泽生平小型展览。  相似文献   

18.
由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西省 新闻学会主办的《黄河新闻》学术研讨于7月6日 至7日在太原举行。来自省内外的40多名专家、 教授参加了研讨会。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幸、 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陈墨章,山西省新闻 学会名誉会长马明及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副主任黄 望南、高级编辑庞啸、北京广播学院叶家铮教授、 叶凤英副教授到会,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同志的遗著———《第一个平反的“右派”———温济泽自述》,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温济泽(1914-1999)1929年参加革命,坐过国民党的牢房,也蹲过“文革”的“牛棚”。他是30年代李立三“左倾”路线下参加南京暴动工作在世的三个见证人之一;他亲历40年代延安王实味事件,并受李维汉嘱托,在80年代王实味冤案平反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党内,他以思想活跃、敢说真话著称。这本35万字的著作记录的,有他亲历的中共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他交谊往来的政坛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为了推动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与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等学科形成良性互动,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等筹划、组织,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部设置了2000级博士生课程“美学前沿”,邀请中华美学学会部分专家主讲。这是全国高校非美学专业博士生首次开设美学课程,该课程面向北京广播学院各层次学生开放。 从2000年9月至12月,“美学前沿”课程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包括:“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百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