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6,(2):60-60
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有两则新闻与《大公报》有关,一则是公开的。即毛泽东的画像出现在《大公报》上;另一则是未公开的,即《大公报》社宴请毛泽东。毛泽东是8月28日到达重庆的,在29日《犬公报》的版面上,集中报道了毛抵渝的消息、特写、人物肖像,并配发了总编辑王芸生撰写的题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这样的安排在重庆各报中是最有特色的,受到中共代表团的好评。  相似文献   

2.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他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3.
现代报纸的价值取向 报纸是以时事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媒的重要信息载体,具有真实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其特点主要有传递快、内容新、信息多、读者广、教育面大、时效性强等。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报道的首位,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思想文化战线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党中央否定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左"的口号,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后来,这个提法又适用于新闻广播电视事业,而且写入庄严的宪法,成为一种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明确规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新闻事业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基本出发点.从法律上说,违犯这两条就是违法;从政治上说,偏离这两条,就要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管理正在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客户服务水平”事实上已经成为继“产品性价比”之后,客户选择产品提供商的第二大决定要素,尤其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服务”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呈现出“产品差异缩小,服务差异拉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秦建萍  蒋波 《青年记者》2003,(11):29-29
今年春节,《生活日报》策划组织了一次体现现代城市人际关系、反映当代城市精神风貌的“过年一家亲”活动,此次活动紧扣办报理念,实现了“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时下,许多报纸改版都砍掉了副刊。有人甚至说,都什么年代了,谁还有时间闲情去看风花雪月的副刊?  相似文献   

8.
『有声报纸』——报纸多媒体化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13日,地处“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合肥晚报》与中科大讯飞公司联手,在全国第一次以“有声报纸”的概念,让读者以语音的形式来接收报纸的新闻。从这一天开始,“有声报纸”客户端被放在合肥报业网(www.hf365.com)首页显著位置。读者只要下载这个客户端,鼠标点中的新闻将会自动通过电脑的麦克风播放。网民还可选择男声、女声和背景音乐。《合肥晚报》“有声报纸”的宣传口号是:“最便捷的听报服务,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最轻松的娱乐方式.最新鲜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集团2005年9月推出)等。生活服务类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其中不少报纸期发量雄居当地报纸之首,年广告收入达到数干万元,被誉为报业的“金矿”地带。然而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行下滑问题越来越突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生活服务类报纸突破发展瓶颈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要打好“服务牌”,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为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咨讯;  相似文献   

10.
肖慧敏  郭淑玲 《新闻传播》2007,(4):19-19,21
一般情况下,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都由党报等主流媒体来完成,而游走在报业与广电媒体边缘境地的广播电视报则极少执行这样的“硬性任务”。但是,在人民的好法官金桂兰的宣传报道中,牡丹江电视报的记者编辑却承担了发现挖掘典型、塑造表现典型的重任,通过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在认识理念、运作模式、写作方式上大胆创新,依托改革重组后的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媒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协同的强大实力,把金桂兰这个典型由牡丹江市推向全省、全国,成功做了一次专业性报纸进行重大典型宣传报道的探索。在我们的努力下,金桂兰成为中宣部确立的重点宣传典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来牡丹江市进行集体采访,金桂兰事迹报告团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8):70-74
"七七事变"后,为了发动西部落后省区广大农民参加抗战,西安的一份民间报纸——《老百姓》报(1937—1940)提出"以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要说的话"这一办报理念。它大胆尝试从内容、形式到联系群众的各种"通俗化"手段,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仅后来延安《边区群众报》受之影响、它也带动了一批报纸走向"通俗化",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方面取得极佳的传播效果。《老百姓》报是现代中国报纸"通俗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两会”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内外记者采访,每天向世界提供大量的新闻。各媒体或辟出大量版面,或腾出黄金时段,派出大批记者挖掘这一新闻富矿,以其吸引读者,占领“两会”报道的新闻制高点。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5种报纸,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两会”专刊报道亮点频出:更强化报告解读、更注意民生报道、更注重话题报道;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客观性理念起源欧美报刊,随着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办报后也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新记《大公报》则是将新闻客观性发挥到极致的典型,那么客观性理念得以流传的背景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与发展,不仅是当今中国,也是当今媒体思考与践行的重大命题。如何创新,各媒体都有自己的高招、绝活儿。本刊约请了几位媒体资深行家里手,他们的不凡见解,值得读者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振武从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角度发表了他们对党报创新的见解,提出“独家新闻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深度报道是独家新闻的重要方式”的理念;《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认为,“解放思想是党报创新的灵魂”,提出“舆论导向不错并不等于就是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强调“要在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近几年名声鹊起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他们在实践中本着“民生立台”的理念,求真务实,取得了很大的创新成果,王瑾等人的文章,对此做了一番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16.
江锡钰 《新闻世界》2011,(12):35-36
“本报文化”是指一家报纸(报社)在长期的办报过程中形成的办报思想(理念),报纸定位,资源优势,以及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价值标准和操作规则。而报纸的风格必然是“本报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对《人民日报》2011年1-10月的“观点”版进行梳理,从立身“本报文化”的角度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意鸥  王咏梅 《青年记者》2023,(23):121-124
《大公报》与“永久黄”是创办于民国初年、扎根于天津的两个著名民族品牌。双方在社会动荡中密切合作,不仅以《大公报》为平台,共同宣传经济建设与科学知识,还共同扶持经济研究与后辈事业建设。而“永久黄”与《大公报》能够在社会动荡中相互扶持,离不开事业同仁的救国理想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言论是一份报纸的灵魂。特别是都市报,言论版(栏目)不光代表了报社的办报理念和水平,更是报社与读者沟通的平台。在这里,报社可以借助作者的口气评论社会、引导舆论,读者可以通过这里看到报社的价值取向、预测社会发展动态。《大河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