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教育》2011,(5):61-61
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 默刚 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刚工作那年,有一次听本校一位老师的课,课文的题目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是周国平。后来,我又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在这本书里,作者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以及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偶尔浏览周国平先生的博客,发现他写的文章大多富有哲理。跟着他的美文,我们可以静心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己的心灵,的确是一种享受。《守望的距离》是周国平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散文集,几乎汇集了他1984年以来发表的全部散文。里面分12辑共80篇文章,每一篇散文都让人觉得扣人心弦,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每一篇散文都是他的沉思,从中可以看出,周国平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对人生充满睿智与希望。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快乐和幸福,感受美好生活当下,"你幸福吗"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追问。周国平先生认为:"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终结看,善不善终都是死,都无幸福可言。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人只要痛快淋  相似文献   

4.
周国平 《教育》2011,(13):61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默刚因为阅读了周国平先生推荐阅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便想起要了解周先生的近况,于是到网上查看,无意之中发现了周国平先生的《周国平论教育》,以往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视角阅读他的作品,向先生学习哲学知识和方法。没想到周先生退休之后,开始关注起了教育问题,惊喜之余,便  相似文献   

5.
笑看三季人     
于晚玲 《课外阅读》2010,(12):55-55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他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  相似文献   

6.
邹凌 《今日教育》2010,(12):38-39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教师的“根”在哪里?》,当时一直心存疑惑,过后也没有弄清楚教师的“根”到底在哪里。所幸的是,最近拜读了李政涛先生大作《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才最终释解了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7.
读书偶得     
曹爱东 《生活教育》2011,(2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8.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读书的癖好”,这对于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波 《今日教育》2015,(3):40-42
让教师的阅读更有专业味,这是当下推动教师阅读所需要关注的。在这一点上,需要教师的自我觉醒,也需要学校为教师的专业阅读搭建更好的平台。2015年,《现代教育报》推出了一期《当阅读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专题。在这期专题中,周国平先生谈到,"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他认为,"老师读一些教育教学类的书,厨师看炒菜的书",都是为了实现专业、职业的发展,如果只读这些专业书,不是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周国平先生作为知名的学者,其阅读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已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他的关于阅读的观点,对于阅读量较大的教  相似文献   

10.
8月18日晴当十八根彩色蜡烛即将被吹灭时,当命运的船只把我渡到了初三的岸边时,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已经站在了十八岁的门槛上。十八岁了,十八岁已经是一个懂得打扮的年纪。到底什么颜色的上衣配哪条长裙最漂亮?头发到底是应该散披在肩上还是应该扎起来?到底是怎样才能消除脸上可怕的青春痘?这些话题,都悄悄地走进了我的十八岁。十八岁是一个懂得认真思考问题的年龄,倾听鲁迅先生的《呐喊》,走进巴金的《家》,在与这些名著的接触中,我受了极大的教益,  相似文献   

11.
读书偶得     
崔鹤同 《生活教育》2011,(11):58-59
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周国平先生写的《周国平论教育》,很是喜欢。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联系去年儿子给我推荐的《周国平论人生》一书,常常放在案头反复翻阅,看来,我  相似文献   

12.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8年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后到广西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周国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作品已有20多年,一直欣赏他简洁的文字中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更欣赏他文章中透露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定。最近几年,我不仅经常浏览周先生的博客,而且将《周国平文集》这套书摆放在自己案头,时常反复翻阅,细细品读领悟,并且摘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中的一本,将周先生最近几年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汇编而成。也许是喜欢周先生作品的原因,在大夏书系所有书籍中,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关于阅读,周先生在书中认为读书要阅读经典,千万不要跟着媒体跑,把时间浪费在流行读物上,不读对不起人家,读了败坏了精神胃口。他引用歌德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半年不读报纸,  相似文献   

14.
有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笔者读了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语文学习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时隔13年,周国平继《妞妞》之后再次为爱女写书,《宝贝,宝贝》这本书是他为11岁的爱女啾啾所写的长篇纪实散文。在周国平眼里,这并非是一本教人如何做父亲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在如果有人问你:你会阅读吗?你懂得如何阅读吗?你一定觉得很可笑。但若干年之后,同样读过许多书的人,有的变得睿智了,而有的看上去依然"懵懂无知"。原因在哪里呢?——后者不懂如何阅读。阅读其实是有方法、技巧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曾在贵州卫视《领航客》栏目做过一个演讲,叫《其实你不懂如何阅读》。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到底该读些什么,我们该怎样阅读。你一定想知道吧?下面就是他演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少年朋友:从这期开始,我们将把周国平先生《守望的距离》文集中《一个父亲的札记》奉献给你们。遗憾的是,因为有30个小节。我们每期只能刊载几个小节。任何人读过这些札记都会感受到那刻骨铭心的父爱的伟大。你能把读后的所悟所感写给我们吗?  相似文献   

18.
朱舜水其人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中曾回忆道,自己从日本东京到仙台学医时,途经很多驿站,但其名称大多忘记了.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为什么会记得“水户”呢?显然与这里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之地有关。事实上.鲁迅先生还曾前往朱舜水之墓拜谒。那么,朱舜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前往拜谒其墓.并印象深刻?近日,笔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一些有关朱舜水的情况.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时间过得真快,2023年要结束了。如果问我这一年,哪件事干得最有意思,思来想去,莫过于连续用几组“30天”思考教育教学这件事了。第一组问题思考,我是从2023年7月11日那天开始的,即用30天思考“语文新教学”。连续30天,我写下了以下30篇文章:1.《〈纪昌学射〉的教学启示》2.《我国小学语文什么时候有单元教学?》3.《我到底有何事没做或没做好?》4.《语文的“家”到底在哪里?》5.《他们为什么想不起来?》6.《这样的考试意味着该有什么样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天津教育》2009,(9):54-54
《周国平论教育》;《教师的心灵温度》;《外国著名学校的管理特色》;《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