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圈群众筹电子图书是在互联网社交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电子图书传播现象.因网络圈群本身形成和运作的特点,使得所涉电子图书著作权保护特点迥异于传统电子图书著作权保护.为有效解决网络圈群众筹电子图书带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应从电子图书资源有效供给,社会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圈群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行为边界与责任追究,集体管理组织和专业监测机构的作用发挥等几方面进行探求,助益数字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子图书出版商的著作权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旭  Mao Xu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11-113
在说明电子图书出版商的著作权只能来源于著作权人的基础上,列举了三家电子图书出版商在继受取得著作权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指出了这些做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同时还指出了现行著作权法在电子图书方面的几个立法空白点,特别是指出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图书馆借阅电子图书和出版社出版电子图书的制约,并提出了要适当限制著作权人权益以保证公众合理获取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制作电子图书的选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制电子图书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自行制作电子图书的选书策略和选书对象。同时指出。自制电子图书在投入使用时应当注意加强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中文电子图书采购招标评价指标应包括:书商提供电子图书的数量与内容质量、著作权解决情况与销售价格、图书加工质量、系统技术及图书馆管理技术、注册资金、销售业绩和服务承诺等.本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在采购中文电子图书方面的实践,指出研究及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及其分项指标的内在影响因素、找出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做好中文电子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E-BOOK版权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作品数字化发表中的版权电子图书E-book作为一种新型图书,其实质是将著作权人作品数字化,并提供给阅读者下载、浏览等,依据数字化作品首先发表权情况可将电子图书分为两类:1.将传统媒体已发表过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后作为电子图书。目前关于这类数字化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问题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数字化作品实际是用一种语言方式将数字化前的作品翻译而来,两者在信息量和表现形式上均有了本质的区别,因此数字化作品也具有独创性,享有新的版权保护,其著作权不再属于原作者而属于网络信息传播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数字化转换属于复…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高校”活动中, 专家学者提出,在网络环境下,要保护公益图书馆对电子图书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常务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越教授说,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产品的传播者,但与书店和制作销售电子图书的公司不同,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高校图  相似文献   

7.
关于电子图书著作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 ,以因特网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信息技术的推动和知识需求的拉动双重作用下 ,一种可以存储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电子化图书应运而生。与纸介图书相比 ,电子图书在书目检索、快速浏览、携带管理、二次编辑利用、网络传输、屏幕即时翻译、字号调整、语音朗读、减少图书库存损耗等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优势 ,但在著作权保护、阅读舒适性、资源重复开发、可持续盈利模式等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就网络电子图书的合法授权、网络出版侵权等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1 制作和传播电子图…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网北京2005年4月27日报道,在26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等机构主办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高校”活动上,一批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应保护公益图书馆对电子图书著作权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电子图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阐明电子图书评价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图书评价进展情况。国内电子图书评价研究与国外电子图书评价研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国外研究者更加注重研究方法、用户需求、电子图书技术和电子图书协作的研究。电子图书的评价研究将有利于推动电子图书在我国图书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学生电子图书阅读情况的网络问卷调查,介绍了大学生对电子图书和免费电子图书的利用情况,针对免费电子图书的特点,探讨免费电子图书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以及图书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E-book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E -book ,广义上是指所有应用电子技术手段 ,进行加工编辑而形成的图书 ,包括光盘版、网络版等不同载体形式。狭义是指通过网络传输并下载的、借助一定阅读器来供人们阅读的图书。后者存在版权、技术标准、市场前景等问题。参考文献 17。  相似文献   

12.
论图书馆的电子书服务及数字版权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电子书产业是伴随因特网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产业,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电子书服务的现状和数字版权管理等方面来论述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文图书全面数字化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在中文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尝试和探索,对其开展的中文图书数字化工程的意义、实施过程、效益进行了阐述,并从资源整合、版权问题、硬件投入、采访策略等几个方面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4.
版权授权方式是图书全文数据库制作者利用版权作品的主要模式。本文分析了图书全文数据库涉及的版权归属问题,提出了图书全文数据库制作者取得版权授权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16.
ABSTRACT

A case study of a large urban academic library with an established electronic reserve system and copyright management database was attempted in order to analyze restrictions in publishers' electronic reserve copyright policie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that publishers' electronic reserve copyright policies and the treatment of copyright permission requests restrict what and how much can be made available to students on an electronic reserve system. Background research on fair use, copyright laws, and library and publisher policies and positions on electronic reserve copyright issues is presented.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outlined and analysis tools are explain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Appendices include samples of the analysis tools.  相似文献   

17.
电子版权与数据库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电子版权的概念出发分析其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关系,从数据库类型划分出发探讨数据库合理使用的范围和标准,最后从电子版权立法角度提出数据库合理使用存在的几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析了电纸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内容资源匮乏、版权保护机制缺位等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由于购买数字出版物的经费递增,对保护版权问题有丰富经验等优势,在电纸书的发展进程中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电纸书借阅服务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孙瑶 《兰台世界》2020,(2):108-111
数字化时代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推动了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个人投身于研发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中。开发古籍数据库的市场不断壮大,产品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著作权法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自建古籍数据库和商业古籍数据库涉及的法律等问题,期望引起大家的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20.
The application of copyright law to electronic resources is receiving more attention as technologies grow in kind and complexity. The function of copyright as a means of protection for software continues to be questioned, and efforts to resolve this issue are further confounded by the industry's use of patents and license agreements. The rapid growth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has precipitated revisions in copyright law in the past decade. A new law has been proposed in 1989 which would further define the application of copyright to software. The current and proposed use of copyright law to protect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its effect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libraries, is discussed. Suggestions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acquir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are off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