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剑翔 《今传媒》2008,(6):38-39
据新华网4月22日消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者.现任美国奥委会主席彼德·尤伯罗斯近日在芝加哥接受了我国著名新闻人杨澜的访问.尤伯罗斯的一席话,使人很受启发,如释重负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网4月22日消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者,现任美国奥委会主席彼德·尤伯罗斯近日在芝加哥接受了我国著名新闻人杨澜的访问。尤伯罗斯的一席话,使人很受启发,如释重负也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3.
尤伯罗斯的竞争艺术柳樱纵观世界杰出企业家的发展只,无一例外是在竞争中前进的,美国的尤伯罗斯组织洛杉矶奥运会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众所周知,组织奥运会对举办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经济负担。1972年联邦德国举办的20届慕尼黑奥运会所欠债务到今还没有还清,1...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11日,上海《文汇报》报道,参加这次美国加州州长竞选的候选人五花八门,除了面临被罢免的民主党州长戴维斯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注册登记外,还有“尤伯罗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在美国体育事业中的最大成就是使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极大成功,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赢得2.25亿美元的收入。他开创了奥运会获取经济效益的新时代,名字也为许多中国人所熟知。对于他参选州长的消息,细心的国人却产生了疑问。2000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一条新华社电讯称:“曾担任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并因此获得世界体…  相似文献   

5.
机会品牌如何亲近伦敦奥运?2012年伦敦奥运的帷幕渐渐拉开,这虽然是一次体育盛会,但这也是所有品牌所离不开的话题。商界奇才彼得.尤伯罗斯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并使其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以来。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几十年的解说生涯里,我解说过很多场体育比赛,其中有两次转播让我难忘。首次转播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参加奥运会报道是每一个体育人,当然也包括体育媒体工作者的终极梦想。赴香港解说当我解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当今新生代解说员里的一些年轻人可能还没有出生。年轻的读者们看了这一章的标题,也许会不明白,为什么要在香港解说奥运会,奥运会可从来没有在香港举行过。1984年,中国恢复了在奥运大家庭的合法席位之后,派代表团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但当时考虑到报道权太贵,亚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承受不起,于是就由亚洲广播电视联合会(简称“亚广联”)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一起购买报道权。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中国的奥运史上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年份,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但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很少知道中国还曾经积极备战参加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16届奥运会,并组织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奥运会选拔。  相似文献   

8.
一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参加了六届奥运会,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地收获了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中国运动员在雅典发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夺人先声。 湖北日报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就开始了对奥运会的关注并花大力气报道奥运会。1984年的湖北日报仅为4个版,后来发展成12个版,但无论版面多少,对奥运会报道都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了我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事,得到了国民的喜爱和重视,关于奥运会的新闻报道成为体育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办,它把奥运新闻报道推向高潮。怎样做好奥运新闻报道、提高体育新闻报道质量?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获奖奥运新闻报道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吴磊 《声屏世界》2012,(10):63-64
尽管视频获取方式依然是主流,但是视频不再是电视媒体的专利,新媒体的视频直播、点播也开始抢占电视媒体的风光。1984年,当美国总统里根宣布洛杉矶奥运会开幕时,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奇迹正在诞生。之前的奥运会是只赔不赚的亏本生意: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花费10亿美元;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花了20多亿美元;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更是花费了近9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竞赛,其规模之大,对世界的感召力之强是任何国际活动都无法比拟的.媒体和商家的广泛参与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了金字招牌,尤其是大众媒介的广泛报道和全球的电视实况转播,使得奥运会拥有最大的信息覆盖面和最大的信息接受率.这一特点客观上使得奥运会成为最理想的商品广告载体,成为大公司、大企业行销大战必争的"战略要地".1984年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空前的财政危机,由于商业化传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使奥林匹克运动传播走上了商业化运行的轨道.奥林匹克商业化传播的趋势和其它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样必然是内在需要和外部诱因共同孕育的产物.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商业化传播的利与弊进行探讨和分析,试图为商业化传播背景下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明 《新闻前哨》2005,(2):98-99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参加了六届奥运会,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地收获了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中国运动员在雅典发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夺人先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奥运会所有的梦想、光荣与寄托,都从1984年许海峰的枪声中开始了。从此,这个人,与奥运会,与奥运金牌就有了无法摆脱的联系。20年后,他却要再一次开始他的夺取“首金”之路了  相似文献   

14.
从1984年我国组团参加奥运会以来.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始终如一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关注的内容与奥运会、运动员以及赛场内外发生的故事等紧密相关。北京奥运会后.国人对奥运会以及奥运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北京奥运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人们对奥运会的认识进行了提升和分野。奥运会后.媒体对有关奥运的关注应该选择新的视角、新的重点、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荣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新闻照片金牌奖的《得了一个满分》(见本刊第五期封面),是新华社记者胡越采访第23届奥运会的成功之作。奥运会,这个多少年来在世界人民心目中象征和平、交往和友谊的体育盛会,对中国人民来说,却一直记录着失败和耻辱。五十二年前在美国洛杉矶,中国第一次派出只有一个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在预选赛中就被淘汰了。当时的美国报刊曾讥讽地评论道:“随着中国运动员的失败,整个中国都失败了。”五十二年后的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中国体育代表团以其强大的阵容,崭新的精神风貌,再次踏入奥运会的比赛场,用赢得金牌总数第四位的优异成绩,洗刷了“失败”的记录,使中华民族在奥运史上突破了“零”,象巨龙一样腾空飞起。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记者来讲,参加奥运会的采访应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奥运会历来分为两大战场,一是运动员角逐的赛场,另一个就是新闻记者大战的赛场,而后者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者。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记者人数就与运动员、教练员的人数开始相等,到汉城奥运会,记者人数甚至超过了运动员、教练员的人数。巴塞罗那奥运会,由于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的“全家福”,共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因此创下了1.5万余人的最高纪录。记者报名人数受其限制,只有1.1万多人,但是编外记者仍有三四千人之众,因此两者仍是持平。本届奥运会,由于记者太多,因此分为两个记者村,绝大多数记者下榻于离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记者来讲,参加奥运会的采访应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奥运会历来分为两大战场,一是运动员角逐的赛场,另一个就是新闻记者大战的赛场,而后者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者。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起,记者人数就与运动员、教练员的人数开始相等,到汉城奥运会,记者人数甚至超过了运动员、教练员的人数。巴塞罗那奥运会,由于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的“全家福”,共有、17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因此创下了1.5万余人的最高纪录。记者报名人数受其限制,只有1.1万多人,但是编外记者仍有三四千人之众,因此两者仍是持平。  相似文献   

18.
崔鹏娟 《今传媒》2010,(11):72-73
电视媒介与奥运会的结合是奥运跨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媒介利用自身优势,在奥运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话语权,而奥运电视转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电视媒介话语权的执行过程。本文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结合"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来对电视媒介的话语权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翻开<奥运特刊>颇有感触,国际奥运会已有百余年历史了,而第29届夏季奥运会将于今年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新中国从1984年重返国际奥运会到举办国际奥运会(北京)只用了20余年时间--这百年难逢的一大盛举,正如<奥运特刊>所言: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相似文献   

20.
从此挣钱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受施舍的组织之一,国际奥委会,直至1984年才开始翻身,并一举赚了2亿多美元。从此赔本办奥运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奥林匹克成为不断升值的银行。 此前,1960年罗马奥运会耗资5亿美元,1972年慕尼黑增加到7.5亿美元,1980年莫斯科高达20亿美元。 举办费用的剧增使各国对奥运会闻之色变。1984年奥运会只有洛杉矶一城承办,而传统的筹资方法已再也没法使用了,只有34%的洛杉矶居民同意用税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