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内部体制要改革,政工体制尤其要改革。现在,高等学校的政工体制,不管院校规模大小,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党委、系党总支。党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等机构;系总支下辖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另外还有校团委、系团总支、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等。这个模式,部分继承了我们党在战争年代办学的一些做法,更多的则是五十年代初期把苏联高校的一套政工体制搬了过来,形成了“千校一律”的、三十多年一贯制的老模式。  相似文献   

2.
“七五”计划是在总结了“六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上实行了战略思想转变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七五”计划,是在总结了“六五”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在经济上实行了战略思想转变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在制定“一五”计划时,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经验,只能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当时的建设中起了良好的作用。经过“一  相似文献   

3.
《广州府志》上刊载了一篇《钦颁卧碑文》,讲的是学校教育。“钦颁”就是皇上批准颁发的。这篇碑文注明是“顺治九年奉颁勒石《明经堂》”的,可以说是当时的《学生守则》。这说明广州在顺治九年(1651年)就已实行了内容比较完备的“学生守则”。现在我们把《学生守则》印在纸上,贴在墙上,那时却刻在碑上,可能是继承了春秋时铸刑鼎的做法,这确实可以限制“政策多变”,有利于学校秩序的稳定。碑文列了七项“教条”(当时“教条”一词并无贬意),开头有简要导言,指出“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是为了“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学生必须“上报国恩,下立人品”。这该是当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吧。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自然,同时也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发展社会文明。从碑文的要求看,当时对传授自然料学知识是  相似文献   

4.
短学期,是近几年来我国部分高等学校中因实行学分制而产生的一种做法,有的称之为夏季学期或第三学期,常称之为“两长一短”制。在国家教委直属的13所工科院校中,约有一半以上实行这种安排,在其他类型的院校中也有不少实行了这种制度。本文拟对它的由来、利弊和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高职教育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如何持续发展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美容会所管理专业方向为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今年四月间,苏联高等与中等专业教育部部长维·彼·叶留金在一个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大学生会晤会”上作了报告,题目叫做《苏联高等学校及其当前的发展问题》。在这个报告中,这个苏修教育界的头目,摆出一副霸王的面孔,张牙舞爪地向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大学生们宣布:苏联高等学校当前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争夺世界霸权服务。这是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它赤裸裸地暴露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教育路线的反动本质。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什么阶级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教育就为这个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苏修叛徒集团篡夺了党政大权,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变成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教育成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今天苏修叛徒集团越来越变本加厉地推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共同统一于同一培养目标之下。“德育大纲”是根据教育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德育目标、内容、要求、途径、管理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德育实行科学管理的指南。  相似文献   

8.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科的中外比较分析李怀祖,田鹤亭一、对比分析的思路“管理工程”学科的中外对比分析,首先碰到的是“国际接轨”问题。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管理教育,由于受苏联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的影响,形成现在的“管理工程”学科。西方管理教育界对此名词的...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正式启动,必将对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极大影响,而对民族院校的影响和推动则会更大。其不仅为民族院校指明了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是兴校之法,而且使民族院校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办学氛围,“对口支援”使民族院校获得了强校之“捷径”。民族院校应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国家“质量工程”,深化校内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工程,凝练特色,在民族院校间形成差异优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有学科优势,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形成分工构成合理、科学、完善的民族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学校以专业为基本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国后我国仿效前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自产生至今,经历了移植前苏联模式、急进与调整、恢复与发展和改革与创新四个阶段。未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并继续“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博弈。  相似文献   

11.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条件总和,而环境教育则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1972年斯格哥尔摩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认为“教育是环境发展的核心”,发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号召.77年第比利斯国际环境教育大会明确很出:“环境教育在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现有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现在常用的环境教育模式有多学科模式和跨学科模式,前…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发展,与世界各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制度的沿变是密切相关的。过去有人称欧美实行的是“通才教育”,苏联推行的是“专业教育”,这样的区分,不很科学。其实,所谓“通才教育也”是一种专业教育,不过这种专业教育的口径宽一些,范围广一些,基本上是按学科大类分系进行的。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场所,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广泛意义的包罗万象的“通才教育”是不存在的。用“通才教育”概括欧美大学教育,并不妥切。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近几十年来,约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宋秋蓉著《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研究》一书最大的贡献是弥补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段重要的空白 ,也是一段实际上已被遗忘的历史。在 1 95 2年大规模院系调整以前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私立高等学校。但经过院系调整 ,包括教会大学在内 ,所有私立高等学校都与其他公立高等学校融合在一起 ,从此消灭了我国所有的私立高校。私立高校如此 ,所有的私立中小学亦如此。为何这样做 ?因为要全面学习苏联的做法。苏联没有私立高等学校 ,所以中国的私立高校也不能继续存在。对于学习外国的做法 ,毛泽东讲的很清楚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我想是提得对…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长足发展的动力,高师院校为本科生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有助于高师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操作程序、教学模式等方面,为高师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做法,为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由于思想的解放,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当时的苏联文化以及当时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观点。二十年代的早期,国内进步报刊上便已经出现谈及“无产阶级的文化”或“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之类的文章,宣传介绍马列主义文学理论。现在已经见之于世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大抵都提到了一九二八年开始的“文学论争”,即“创造社”同“太阳社”就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我国高等师范为什么必须改革?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模式,基本上是在解放初期的特定条件下从苏联学来的。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遗留的消极因素也不少。苏联高师现已改革多次,而我国却基本上保持原状。原来苏联的高师模式,基本上是以旧的传统教育观点办学,现在苏联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结构、体制和内容的改革正以日新月异的姿势出现。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德、智、体教育的整体性与教育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把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大致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相应地形成三条教育途径,分别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人们似乎习惯地认为,在德、智、体三个独立渠道中各自形成的教育效果,叠加到教育对象身上,就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吗?实践作出的回答是:非也! 从古代教育的“浑一模式”到近代教育的“解析模式”古代教育可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阶段的综合性教育。当时教育水平低下,学校教育分科不明显,教育者大都具有多方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且也涉及到社会、家庭,故提出了“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概念。据此,笔者在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时,萌发了探索构筑“大图书馆”工作模式念头。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曾自我表白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在《帕夫雷什中学》里,从头到尾,我们都可以看到书籍的教育作用。该校育分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的做法,可以成为我们构筑“大图书馆”工作模式的蓝图。 所谓的“大图书馆”工作模式,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夏秋芬 《现代语文》2006,(11):67-69
80年代末期:“当时的苏联经济濒于崩溃,党的领导层贪污腐败、破坏法制,社会道德堕落,‘夸夸其谈,装模作样,双重道德’之风盛行,人民的生活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针对这一“世纪末”的社会现实,马卡宁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反思性质的小说。小说《审讯桌》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像当时的许多作家一样,马卡宁把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的苏联社会状况。马卡宁在小说中描绘了苏联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审判”制度。作家明确地指出,苏联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抑、人人自危的根源就在于苏联时期的社会审查制度对人的个性的戕害和对人的精神自由的全面剥夺。  相似文献   

20.
面向区域发展 推动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只有通过专业学科建设,站在学科的前沿,才能培养出一流水平的人才,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因此,学科建设工作受到各级政府和高校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国家实行“211工程”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支持一批重点大学开展学科建设,构筑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平台。但是,学科建设不只是重点大学的事,地方院校更加需要开展学科建设。我院根据办学定位,探索出不同于“211”院校的学科建设目标和模式。“211”院校的学科建设是“站在学科前沿向前看”,不断探索学科前沿的新问题,而我们地方性院校是“站在学科前端向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