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峰  徐青 《新闻前哨》2006,(11):45-46
最近几年,解放初拍摄的红色经典电影纷纷被改编或重拍,先是《林海雪源》,接着是《小兵张嘎》、《红旗谱》、《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闪闪的红星》等一系列当年的红色经典剧。这些电视剧把我们带回了建国前的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让人们记忆起那段革命的难忘时光。但当我们研究其中的一些改编剧时,就会发现失望远比满意的多。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的空间。为此,拟从政治环境、市场需要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来阐述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牛慧慧 《视听》2022,(5):77-79
作为承担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职能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应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向青年观众传播,并使青年观众接受,是一个长期被探讨的命题.《觉醒年代》在青年性叙事策略方面做出了相应的突破与创新.群像式人物塑造和立体化表达历史人物,让青年观众走近历史、贴近伟人,感受波澜壮阔时代中的命运跌宕;与时代对话和与人物共鸣,让青年观众在共情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蔚然成风,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红色经典”产生和被改编时代的社会审美心理变迁入手,寻找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并由此提出在改编中注意“三色调和”的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甜 《新闻世界》2011,(7):236-237
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发现在不同时期我国电影的发展会受到其他国家文艺理论和电影模式的影响。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更好符合我国的国情并且满足受众的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引进的同时也对其他国家的电影理论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引进以及我们是如何将其本土化的,本文将结合电影《伊万的童年》与《小兵张嘎》来具体解读,影片的叙事方式和表现差异也给我们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邵文林 《视听界》2007,(4):92-94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影视界掀起了一阵阵“红色经典”改编、翻拍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热评,官方通告,民间议论,学者分析,媒体炒作,或誉或毁。时至今日,“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已经渐次退却,然而每一部改编剧的出现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足见这些特殊时代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分量,很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老农民》是编剧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的收官之作。“工农商”前两部作品都收获了一定的影响力,而电视剧《老农民》也在众多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做到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本文主要从《老农民》的叙事特色出发,探讨其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0):61-64
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对《林海雪原》小说、革命样板戏等前文本的互文性改编中,以武侠与黑帮杂糅的英雄叙事类型重新包装了剿匪传奇故事,实现了对红色经典的增殖再现。政治逻辑与市场经验合谋成功的背后,也让我们思索"红色经典"在与当代文化对接中,如何开掘其精神道德资源,实现其历史超越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前,曾经轰轰烈烈的国产大片《英雄》终于在北美院线上映,首周票房就已突破一千万,高居排行榜之首。在国内,虽然《英雄》的风头已经被《十面埋伏》盖过,但它所创造的票房神话依然深入人心。俗话说,雁过留声,更何况是这样一部从开拍起就声势浩大的鸿篇巨制。虽然《英雄》的票  相似文献   

9.
王芹 《视听》2021,(2):44-45
本文基于IP剧《陈情令》及其原著《魔道祖师》,从叙事手法、人物角色改编以及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分析《陈情令》如何打破原有的桎梏,将原著复杂的故事线梳理清晰,给每个人物都赋予鲜活的生命,让非主流的思想以主流文化的形式升华.  相似文献   

10.
李玉翠 《今传媒》2023,(2):100-102
改编自梁晓声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家近50年的生活碎片为表现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们的道德意志和精神理想。作为连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桥梁,“生活流”叙事的娴熟运用在该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力图从生活中挖掘共性,让观众在“生活流”的场景、人物中感生活之真,悟艺术之美,使观众体会剧集对人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切入点,探讨电视剧与电脑游戏跨界混搭新局面下的后现代元素.《仙剑奇侠传3》《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三部经典游戏改编电视剧在叙事﹑剧情﹑视听三方面都展示出了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这一风格使游戏改编作品扩大了受众范围,优化了观影体验,同时也使此类作品有同质化﹑三俗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长篇电视剧《暗算》是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暗算》以34集的篇幅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冠名《听风》《看风》《捕风》,描写了特情工作的敌台侦听、密码破译和地下情报工作,展示了瞎子阿炳、黄依依、钱之江……等一批特情工作人员特殊的工作、性格和命运。播出以来,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抓住了大批观众的心。一群“701”的特情人员,普通得像和我们经常擦肩而过的朋友,在我们陌生的故事背景、陌生的环境中,演绎着人性的悲喜剧。他们捕捉神秘的电讯,破解天书一样的密码,让常人匪夷所思、闻所未闻——这是…  相似文献   

13.
黄兵 《传媒》2016,(5):83-85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现象, “红色经典”的生产、改编与传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的影响与渗透,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经历了“经典化—再经典化—去经典化—品牌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联着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转型、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经典”的文本类型与创编潮流,再以《洪湖赤卫队》为例考察了“红色经典”的文本迁徙与影视传播规律:保留红色文化内核、寻找成熟范式、塑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董鑫 《东南传播》2022,(1):127-130
电视剧《功勋》,通过平民化、生活化、故事化叙事,引发观众对英雄的共情.通过史诗性叙事模式与抒情性叙事风格,引发观众对时代的共情.通过民族形象视觉修辞、家国建设叙事主题与"感伤""对比"叙事策略,引发观众对中华民族的共情.以共情理论为基点,英雄共情来源于观众对英模形象的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时代共情则由剧目所凝聚的群体情感...  相似文献   

15.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格列佛游记》改编的电影迄今已有29部,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媒介中,这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文章选取其中最著名的六部影片进行研究,从跨时代传播、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传播三个方面探讨经典名著的稳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名著的稳定性源于它对人类共通的、千古不变的爱憎和悲欢的反映,因而,这种稳定性中包含着开放性;同时,也正是在无限开放中,经典延续了生命力,拥有了作为经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董治顺 《今传媒》2006,(5X):30-30
过去,散见于报刊的梁衡散,曾读过一些,觉得很美、耐读、有味。其中有些精彩段落、语句,还做了录,如《忽又重听走西口》、《把栏杆拍遍》。  相似文献   

18.
《中图法》四版的修订特色及文献改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图法》四版的一些修订特色和机读数据标引问题,同时就蒙古大学图书馆使用《中图法》四版后对馆藏文献进行改编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能够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离不开一个好剧本.编剧周梅森对原著主要进行了如下改编: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性剧情,并穿插到查案的情节中,使叙事节奏有张有驰;增添或修改了部分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合理;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对人物的对白进行精心打磨或重新设计,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奠定了基础.这些改编适应了小说与电视剧在传播媒介、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其经验和技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康艳艳 《出版广角》2021,(10):71-73
《吕梁英雄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这一红色经典已经成为不同媒介时代反复传播的文本和符号.《吕梁英雄传》历经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社交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媒介生态衍变,在现代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新书写、叙述、建构,成为一个独特的跨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