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磊云 《文教资料》2011,(30):141-143
当代人道德品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社会责任感浅薄、公德素养较差、认知与行为脱节、各种行为功利化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无论是从人本善还是人本恶的角度谈及这个问题,道德品质的存在发展与养成都是我们社会人的必修课,在促进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道德于人,是教与示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之教意在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自觉,进而外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道德之示是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现象性表征,既可体现为教育者自觉的道德示范,亦可体现为生活本身的自发性道德展示。  相似文献   

3.
“道德悖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研究趋势来看,道德悖论研究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一个是思维悖论的方向,一个是行为悖论的方向.这两个研究方向相容互补,必将实现它们的相互融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建构道德悖论的推理过程,以进一步的理论创新,探索实践逻辑内涵,吸收道义逻辑的理论成果,建构道德行为逻辑,在道德实践逻辑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道德悖行理论.  相似文献   

4.
道德虚伪,作为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最基本的特征便是道德上的虚假和伪善,“心口不一”和“言行不一”是其具体表现。其实质是道德信念、信仰与实际道德行为的背离,是对道德本身的直接抹杀和破坏,也是一种道德堕落、道德衰败的标志和信号。  相似文献   

5.
我读了陆有铨教授在《中国德育》2008年第10期刊载的《道德是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依据》一文,有些感想,也有些意见。我很同意陆先生一文中的许多观点;但他的核心主张,我则不完全同意。先说我同意他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中学生道德冲突的表现及原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学生的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冲突三个方面。引起道德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外部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转型和学校教育目的与手段的不一致带来了道德冲突;内部原因即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教师的道德和职业声望不断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教师道德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教师遭遇到的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试图找出教师之所以陷入道德“两难”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次道德”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滁州学院学报》2004,6(4):49-50,59
“次道德”肯定了人性的本真态;有助于发挥“次道德”行为者的自律作用;有助于实现道德正义;以及有利于社会安定,使社会公众受益等。允许、引导直至鼓励违背道德或犯法犯罪的人发扬“次道德”精神,是必要的,但这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我们面向全体人群提倡的还应当是社会的主流道德。  相似文献   

9.
当下,我们正听从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召唤。并且“召唤”着课堂教学改革进入课程改革的核心位置。课堂,好比是高速公路的人口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人口处建造得很不理想,甚至有的并不是把学生和教师导向高速公路,有时虽收获了“知识”,却丢弃了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这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江苏省邗江中学认为是道德。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一种与人类相伴始终的社会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长河中处于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冲刷,从故时孔子就言传身教我们儒家道德思想,而现如今我们又剩下什么道德思想在约束自己?当前中国社会每年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出现的道德案例也各式各样,冲击着国家的制度,挑战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蒋国生 《江苏教育》2023,(20):57-60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链”,科学的、严谨的“问题链”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优化“问题链”设计应做到“四个一”:紧扣“一核心”,指向学习重点;创设“一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围绕“一关系”,建构知识体系;服务“一主体”,坚持素养导向。  相似文献   

12.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不断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学校也在德育方面注入了更多的精力,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多样的德育活动,力求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毋庸讳言,当前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依然不高。在对基层班主任的培训和座谈中,笔者常常问及班主任和校领导对于道德和德育的理解,但大多认为道德就是各种规则、规范;德育就是通过管理和活动让学生认识并遵守这些规范。囿于理念上的偏差,我们学校的德育越加强,离道德的本义就越远。  相似文献   

15.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斯密以其《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两部巨著奠定了他在伦理学和经济学上的历史地位,也正是源于这两部著作中对人性的论述所呈现出的不一致,才构成了“斯密问题”。通过“斯密问题”的诠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人”与“道德人”二者的统一,阐明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合道德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道德的支撑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及原因 1.道德情感缺失的表现道德情感作为一种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驱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关乎其生命价值和生活幸福感,影响其道德境界和社会认同。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以及由情感问题引发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大学生情感冷漠,缺乏同情心,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2011,(Z1):32-34
成果名称:基于学生真实性道德冲突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新模式建构与推广实施研究申报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团队成员:傅维利、刘磊、刘民、黄晓红、宋藜夏长期以来,造成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普遍利用虚拟情境进行道德说教,而不能真实地引发学生的道德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而,把握真实性道德冲突与学生道德成长的关系,尽最大可能地消除道德教育中的虚假成分,注定是今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取得良好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的“三长”、梁启超的“四长”说是我国古代、近代史学研究中对史家提出的标准要求。重视支德是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优秀传统。随着时空的转换,当代历史研究凸现出新的特点,遇到了新的问题,因而对史家的史德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选题、史论、史评、文贵等6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史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路鹏飞 《文教资料》2010,(18):94-96
擅长爱情题材的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年初辞世,留下了诸多的优秀作品,"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和"四季故事"更成为一道瑰丽的风景。本文将结合侯麦赋予"道德"的概念,分析他赖以成名的"道德故事"之主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世间多见张居正《万历十五年》的第三章,用了一个和书名一样引人不断仿效的标题:"世间已无张居正。"这个标题至少揭示了万历和后任首辅大臣的孤独、软弱。不过,若从道德观和人的本性上看,张居正并不特殊。他和普通人一样,既执着于理想道德,又有一己之私。在万历早年的印象中,"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可是,后来万历却发现"张先生言行不一,他满口节俭,但事实证明他的私生活极其奢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