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如何理解“财产”充满了困惑。主要表现为:“财产”的用词游移不定、财产的内容宽泛不定、人们对财产的本质的认识变幻不定。“财产”有五重含义,即财产的民生含义(财富)、经济含义(资本)、法律含义(秩序)、文化含义(制度)和哲学含义(存在),其对应本质分别为:物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财富是资本的子集,资本是秩序的子集,秩序是制度的子集,制度是存在的子集,存在是自然的子集,如此嵌套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学中,产权一般地被理解为社会财产权力的集束,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各项权利的总和,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从表现上看,产权是人对物的权利,体现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是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内在地具有排他性,即对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只能有一个主体,且他总要阻止别的主体进入特定财产权利的领域,保持特定的财产权利,其他主体要获得特定财产的特定权利,必须给予一定的价值补偿。特定财产的各项权利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就形成了产权市场。农地产权市场也就是以农地为客体的各项权利在市场上流动和转让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大力培育我国农地产权市场,依靠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引导相结合,促进农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农地产权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如何能把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鲜明呢?且看以下四个绝招——心理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的在们我,乐哀怒喜的物人把能如,时文作写可但不,来下写动活理心能且而,活鲜写物人把以明鲜加更心中使、出突。那么,怎样来描写人物的心理用们我?呢动活吧讲讲来话原的中文课。法白独心内:招一第就是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心理。如《人穷》课一:中":想地安不忑忐她‘他玩着闹是这?呢么什说会已子孩个五的己自?吗的了的受他够经……来他是?啦……!来没还,不……?啊来过抱们他把么什为我,该活也那!的我揍会他  相似文献   

4.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相似文献   

5.
认识是由感知开始的,要有效地感知事物,必须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所谓注意力就是随意注意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能按预定目的在特定的时间内把心理活动指向特定对象的能力。一个体育教师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它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肖体仁 《中学文科》2006,(11):18-19
诗是抒情的艺术。但感情本身并不是诗,喜怒哀乐,如果没有具体体验的内容,这种抽象的感情是苍白无力的,不能为人感知,自然更无从使人感动。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用语言文字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外化的过程。艾青说:“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艾青《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里说的“形象”,实即意象。意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体色彩、包含着某种意蕴而能为人所感知的艺术形象。那么何如获取意象呢?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活着     
我是一个A型血的人,A型血的人没有什么优势,我小时特别希望自己是O型血的人。我那时听说O型血的人智力非常发达,有着良好的感知能力,并且身体素质也都比较优秀。而A型血的人则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8.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9.
写物喻人     
写物喻人的美文时时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一种比较通俗的美文表达技法,它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叙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赞。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课文《荔枝蜜》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写法。下面请读经过缩写的课文:写作俱乐部荔枝蜜?杨朔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住了几天。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瓶荔枝蜜。一开瓶塞儿,甜香里带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那辛酿蜜的小蜜蜂。荔枝林…  相似文献   

10.
卡内基是许多美国人崇拜的偶像,他曾拥有亿万财产,并把一生中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了社会。在自己的座右铭中他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我亲眼看见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所谓的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可及。  相似文献   

11.
美感是物我和谐的结果,而美感极致是在把美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美感的高层次状态,是一种高峰体验,从表现形式来讲,美感极致具有个人直觉性,是对象的审美性质和主体的审美能力结成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适应关系的外在的直觉表现,从表现内容上看,美感极致则是对一般美感的扬弃,它具有超越物我,超越时空,超功利性等特点。美感极致状态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美好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角度看虚拟财产大致分为两类,一为运营商创制和设计的结果,另一为用户创制物。本文阐述了认定用户创制物为一种新类型财产的理由及其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儿童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在习作教学中先对儿童进行感知物的训练。感知物的训练,包括全面感知物训练,即充分调动儿童"看、听、嗅、触、尝"等多种感官感知物;还包括立体感知物训练,即进行"换时换位换情"的"三换"感知物。通过这两项训练,让儿童掌握感知物的习作技能,为以后的感知人、感知事以及习作思维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儿童习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作文三步法"教学实验,在习作教学中先对儿童进行感知物的训练。感知物的训练,包括全面感知物训练,即充分调动儿童"看、听、嗅、触、尝"等多种感官感知物;还包括立体感知物训练,即进行"换时、换位、换情"的"三换"感知物。通过这两项训练,让儿童掌握感知物的习作技能,为以后感知人、感知事以及习作思维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征收“房产税”,古籍《礼记·王制》中就有“廛,市物邸舍,税其舍而不税物”的记载。西汉时期房产税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税种,房屋与家庭其他财产一起合并作为计税对象,税率为6%。汉武帝为了鼓励老百姓对偷逃税者进行举报,规定查实后举报者能获取偷税者二分之一财产。当时汉武帝开征这一税种的目的是解决战时的财政困难和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7.
我,签名人艾尔费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奖给在医学或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相似文献   

18.
感知理脉悟道仿作——《落花生》教学设计□陈戈张向阳阅读课文《落花生》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揭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人生道理。教学时,可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感知、理脉、悟道、仿作”四个教程。一、设疑导入,...  相似文献   

19.
黄芳 《广西教育》2013,(41):88-88
回归生活是教育过程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而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入手,借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能最大程度地给予儿童感知美的机会,让儿童从亲身感受出发,自主地运用绘画手段将其表现出来,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惟能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界线之一。人因为具有思惟能力,因而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能改造世界。人因为具有思惟能力,因而可以认识“我”与“非我”,认识人我关系和物我关系,从而能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定向。因此,从古以来,人们都重视思惟能力的培养。希腊的苏格拉底用辩证法(主要是启发问答法)来教育学生。我国的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和发展思惟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