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传统翻译理论将原文看作翻译活动的中心,认为原文具有恒定不变的统一意义,而翻译就是对此意义的线性传递.然而这种原文中心论遭到了解构主义的强烈质疑.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由于中心的缺场,根本不存在统一的原文意义.恰如播种一般,意义在能指转换的过程中(语际、文本间的转换)四处播撒,产生出无穷的语义效果.文章以理雅各、苏慧廉、威利等人的七种<论语>英译本对儒家核心术语"仁"的翻译为基础,讨论了意义在翻译或德里达所谓的"转换(transformation)"过程中的播撒,从而在理论上对重译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声传译的显著特点为"即时性",译者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将接受的信息迅速处理,转化,翻译成目的语.但在同传过程中,译者通常会碰到语言结构复杂,语义丰富的语言形式,这给译者带来很大的翻译困难,其中"的"字短语属于汉语中的特殊语言结构现象,有非常丰富的语义内涵和逻辑关系,对其语义关系分析不清,则会产生诸多的翻译错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指导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示语的应用是全球性的。文章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并按照目的论应遵循的三个法则,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常见公示翻译中存在的不足来探究公示语翻译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慧 《文教资料》2008,(31):39-40
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对译者关注程度的提高,译者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翻译主体性研究"浪潮的掀起,译者获得了新生和更大的自由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翻译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此外,译者在发挥其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主体的存在,在"主体间性"中把握"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姐"称呼语使用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的特点,说明"小姐"称呼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交称呼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翻译理论中,译者的目标语写作能力被反复强调,更有"翻译是重写"或"重新表达"的论述。而只有当译者以获取目标语读者相同的语用感受为取向、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时,才能更好实现翻译的实践目的。本文从翻译写作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入手,讨论原语翻译与目标语写作结合的必要性,然后依据翻译写作学对翻译策略的归结,讨论翻译写作学与翻译策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异域"与"本土"之间的中介,其整个过程从翻译的选材,对文本的处理,翻译方法的采纳直到翻译的批评等方方面面,都受到目的语文化的强大影响。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目的语文化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并辅以充分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篇章语言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被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篇章语言学翻译理论:它力求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各种语境因素上的对等。通过以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为基础,并借助格雷戈里和卡罗尔语场、语旨、语式的概念,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语域对等,从而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表达建立在正确的理解之上,正确地理解原作是确保译文正确的前提,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使当前读者脱离了原作产生的历史语景,造成其对原作的隔膜.译者作为读者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就是翻译中的"历史性理解"问题.文章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参考接受美学和解释学的相关理论,探讨了翻译中的"历史性理解"问题,并提出了贯彻历史性理解的方略,保证译者解释的有效性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2.
英语俚语是语言的一部分,也是文化沟通交流的工具,但在英语俚语翻译过程中,因对俚语的不甚了解,往往造成错译的现象。文章主要介绍了英语俚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从委婉语、赌咒语和粗俗语三方面分析了英语俚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域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翻译领域中。本研究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要素出发探讨服饰翻译的过程和策略。译者应能准确把握原文的语域,译出同原文语域契合度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丹尼尔·肖的跨文化翻译为理论基础,以西安市的公示语为研究个案,对西安市公众场合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公示语的跨文化特点的分析,指出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归化"为翻译原则.文章从源语的文化信息的确定、目标语文化信息的处理以及跨文化翻译几个方面对西安市的旅游景点、各大商场超市的公示语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语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一方面要对原文做出超越字面的理解领会;一方面又要把他的这种体验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的读者,让他们产生类似的感受。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合作原则”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文 《考试周刊》2009,(20):37-38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单位,语篇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制约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文化因素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本文首先简单介绍语篇和语篇翻译,然后论证文化因素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并从实践的角度指出直译、意译、调试、加注可以较好地解决语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重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9,(4):68-74
以语境理论中的语旨要素为核心,选取中国神话典籍《山海经》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模糊指称解读、一词多义、文化核心概念词三个方面探讨"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在译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语旨要素,从而提高译本的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翻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双语语言层面的转换,如词语、句子和语篇的转换,还涉及译者的思维和心理过程,因此可以说,翻译过程研究就是解密"黑匣子"的过程。翻译过程的研究对翻译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能够从理论意义上指导翻译实践,从而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郭常红  汪淼 《考试周刊》2008,(21):62-63
本文以特里尔的聚合语义场、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语义场中的词义聚合关系、词义组合关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场理论有助于形成二语词汇习得中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语义网络.对二语词汇的"深度"和"宽度"习得能够产生双层促进.  相似文献   

20.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对语篇的划分,景点解说词的译文应既属于"信息型语篇",又属于"操作性语篇",即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要引起译文受众的共鸣。景点解说词的韩语翻译在兼顾语言的逻辑、美学、号召力三大要素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翻译理论中要求的译文语篇与原文的"等价性"。等价不是简单的语句一致与对应,而是译文语篇受众的反应与原文语篇的受众反应的等价。因此在景点解说词的翻译过程中宜采用增译文化背景知识、穿插增强语篇操作性的故事引发游客产生共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