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验证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这一实验。但教材和教参是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直接用橡皮塞塞紧(或加一只气球),密封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引燃白磷的方法是直接加热锥形瓶或加热玻璃棒使白磷燃烧。这一装置的不足是:实验操作不方便,可控性不强,对白磷的用量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对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3.
孔佳零 《阅读》2023,(ZD):36-37
<正>实验材料:玻璃量杯、锥形瓶、酵母粉、洗洁精、过氧化氢。实验步骤:1.往烧杯中倒入酵母粉、水,搅拌均匀。2.往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一些过氧化氢,和洗洁精搅拌均匀(请在家长指导下操作)。3.将混合有酵母粉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4.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5.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6.
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利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水中的白磷会到处“乱跑”,有时部分白磷会浮出水面,发生燃烧,实验难度较大,很不容易控制。因为白磷有剧毒,实验还存在不安全隐患。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1药品①白磷。取豆粒大小白磷,先在水中用小刀片刮去表面氧化层,使之呈现淡黄色蜡状。②热水200mL。温度控制在40℃~45℃之间,白磷的熔点是44·5℃,水温太高,白磷融化成液体,容易流动,实验不容易控制。③冷水200mL,常温自来水即可。药品说明:也可以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更利于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2仪器500mL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课本中,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有1项是检验蜡烛燃烧产物的。书中介绍的方法是:取1只洁净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然后迅速把烧杯翻转过来,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相似文献   

8.
在讲“根的作用”一课时,我问到:“怎样通过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有水的瓶子里,如果水少了,就说明根吸收水分了。”另一孩子说:“不行,水还会蒸发。”又站起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把植物的根放到盛水的瓶子里,再放些食用油,在水面处做上记号,如果水少了就证明被根吸收了。”这个设计虽然和书本上的实验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9.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10.
喷泉实验系列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必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实验,探究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喷泉产生的原理、条件及有关计算。1探究喷泉产生的原理(见图1)实验1(装置如图1a)推动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分析:锥形瓶内的水沿导管上升,形成喷泉。原因  相似文献   

11.
查理定律实验是高中物理较难做的实验之一。课本上的查理定律演示实验(DIS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并且无法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主要原因是:①锥形瓶内密封气体和外部液体热交换过程缓慢,且传热不均匀;②温度传感器在测量气体温度时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导致温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显示数据不同步;③实验时间太长,定量的实验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在教科学课《时间》单元第4课《用水测量时间》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一次性纸杯、铁架台、闹钟和量筒等实验器具,做“100mL水在底部有孔的杯子里多长时间流完”的滴漏实验。正当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忽然,从学生处传来声音:  相似文献   

13.
高一级新教材中的放出气体和生成水的离子反应实验,课本介绍:向5mL 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盐酸,再在试管口迅速套上一个气球。这个实验反应速度快,而且反应后液体容易冲出试管,当再套上气球,生成的气体可能所剩无几了。所以,实验难以控制。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4.
1实验仪器铁架台,烧杯,烧瓶,干燥管,洗气瓶,分液漏斗,导管。2实验装置及药品如图1所示组装仪器。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  相似文献   

15.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 ,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 :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 ,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 :(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 ;(2 )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4 )课后进行实验验证 ;(5 )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 :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 ,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从中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  相似文献   

16.
1教具装置圈(如图1) 2仪器特点殛用途(1) 特点①新教材(人教版、山东版、广东版)中实验难以实现F=BILsinθ定量或半定量演示。安培力定量演示仪解决了新教材编写中没有配套仪器的不足。②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直观易懂。  相似文献   

17.
高一化学课本介绍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只安排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的实验,没有安排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实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反应现象,我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原理和初中课本上讲的适当的温度和足量的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设计了一个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燃烧的实验。并利用塑料洗发液瓶、一次性输液器导管及其调速夹、圆珠笔芯及其铁皮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借助注射器具有计量体积的功能 ,能定量演示气体间的反应。且能清楚地观察到气体反应发生的颜色变化。(2 )用途 :本教具可以演示下列实验 :①常温下单一某气体溶于水或某溶液时 ,体积的变化定性显示。②常温下氮氧化物与氧气及水相互作用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的定量显示。③其他一些气体相互作用及与水作用时体积的定性及定量变化的显示。3 制作材料5 0mL注射器两只 ,3 0× 2 0 0mL大试管一只 ,2 5 0mL烧杯一只 ,三孔塞一个 ,U型玻璃管 5mm× 70mm两根 ,直玻管 5mm× …  相似文献   

19.
焦耳定律实验定量演示初探任伟德(浙江省教学仪器公司仪器研究所)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都涉及到的一个基本实验.本文就实现定量演示问题作些探讨.一、几种实验方案及存在的问题迄今为止,这个实验有使用液体及气体二种方案.1.使用液体的方案教材上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