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顾彬论鲁迅"这一案例,可以考辨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一书,在把"现代性"理论转型为百年中国文学研究方法时的学术得失。所谓"得",是指顾《史》能将"现代性"原型,经"中国现代性"这一中介,推导出政论化的"对中国的执迷",且将其视作"中国文学现代性"来史述鲁迅,这表明顾彬作为资深汉学家在方法论上的慎思。所谓"失",则指顾《史》不过是把百年中国文学作为张扬其"现代性"阐释能量的文史道具,故其论鲁迅也就颇失水准,不仅大体规避了对鲁迅文学的纵深述评,即使偶尔言及阿Q,也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2.
谷星 《教育艺术》2009,(6):15-15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明。本期我们以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为例,来讲讲如何写出有个性的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3.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占有一定的地位。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人们群众喜爱,广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年轻人,下面谈谈我对鲁迅小说的教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客体、研究方式与研究主体的和谐统一──由《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而及朱德发的学术个性臧恩钰,李春林近来,随着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出现了一些关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专著。如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没有哪个文学形象的影响和地位能够超过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几十年来,我不知把先生的这篇小说翻了多少遍。阿Q的“精神胜利法”代表了中国人甚至也可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当代文坛的一大热点话题可以说是所谓的"顾彬事件".首先是2006年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美女作家"的作品都是垃圾,此文被<重庆晨报>记者以"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的夸大化处理引发争议,事后顾彬多次出来澄清其表述,但一个基调还是不变的,即顾彬看不上中国当代文学(部分诗歌除外).再次是在200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汉学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文学"圆桌会议上,顾彬提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关系就像"五粮液"和"二锅头"的关系.于是引发在场的陈平原等学者的激烈反对.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寂寞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先生已去了67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是最早为中国现代文学获取国际声誉的。尤其是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创造,使鲁迅先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可与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塞万提斯、肖伯纳、罗曼·罗兰等艺术大师媲美,以致于罗曼·罗兰也感慨他永远也忘不了阿Q那张忧愁的面孔。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一批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文坛择优拔萃形成的文学作品集,而其中编选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的鲁迅先生。我们可以从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他对待文学,尤其是对“五四”及其前后十年间文学明确的态度,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人名浅探山东邹城孙治学对于姓名,国人自古就颇为重视。这自然影响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古典文学大师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人物名字就煞费苦心,甄士隐、贾雨村、元迎探惜,诸如此类的名字都颇具深义。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继承了中国文学重视人物命名这一...  相似文献   

11.
鲁迅文学文本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大幅度地删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学研究界和教学界没有真正体认鲁迅的文学精神和传递其现代文学趣味。而事实上,鲁迅先生一直是立足于科学理趣、现代人文情趣与艺术趣味这三个维度来进行创作的。因此,解读鲁迅的文学精神与文学趣味,应该对当下寻求现实针对性的文学创作与致力于"立人"的文学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文学史发展和寻绎鲁迅的思想文化个性来说,鲁迅是真正的小说家,或者说是现代文学在近代萌芽以来真正相信文学的纯粹性的小说家,而且是以相当的勇气选择了这样的学术理路和人生追求,并且贯注了他历史文化批判的人文精神和现代思想。鲁迅梦想着“摩罗诗力”的反抗权威和专制,“以战斗精神的新文艺”达到改造国民性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与现代中国伟大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鲁迅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任何作家所不可比拟。他的思想艺术的某些特质,在现代文学整体面貌上打下了鲜明的印记,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1918年5月《狂人日记》的发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1923年8月出版小说集《彷徨》,收小说11篇。这些作品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是与现代中国伟大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鲁迅 ,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移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 ,用文学、用小说来思考时代的要求 ,记录时代的步音 ,参与时代发展的旷代巨人 ,他的影响 ,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它任何作家所不可比拟 ,他思想艺术的某些特质 ,在中国现代文学整体面貌上打下了鲜明的印记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中国现代文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 1918年 5月《狂人日记》的发表 ,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其小说集《呐喊》、《彷徨》堪称中国…  相似文献   

15.
赵吉文 《课外阅读》2011,(10):319-319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曾经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祝福》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实际,要学好鲁迅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是最早为中国现代文学获取国际声誉的。尤其是阿Q这一典型形象的创造,使鲁迅先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伟大作家,可与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塞万提斯、肖伯纳、罗曼·罗兰等艺术大师媲美,以致于罗曼·罗兰也感慨他永远也忘不了阿Q那张忧愁的面孔。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以其忧郁的笔调,站在国家复兴与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怀着拯救民族灵魂的美好愿望,写出了一系列女性题材的作品,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个不朽的女性形象,如祥林嫂、子君、单四嫂子等等。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字里行间流溢着作者的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18.
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包括四个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事实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文学理念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有"我"的文学史,而不是无"我"的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构成的一个时空结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不但超越了文化大革命前夕,政治革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而且超越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翻案文学史观。这种双重超越,是一种终极性的超越,是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身本质的回归。他把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存在本身视为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而且是不假外求的。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透露出一种至大至刚之气。  相似文献   

19.
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在长期的斗争生涯中,象园丁一样辛勤培育着文学园地上新长出的嫩草与小花,做为文学青年的良师益友,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在众多受到鲁迅先生提携、支持与影响的青年作家中,萧红是引人注目的一个,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三十日,两个来自东北沦陷区的无名文学青年——萧红与萧军,同鲁迅在上海相见了。从这时起,直到鲁迅逝世,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鲁迅与萧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鲁迅对  相似文献   

2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