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登信 《武当》2005,(7):7-9
28.左右狮子张嘴①腰胯右旋拉,身体略右转,左腿前迈一大步,足跟先着地。同时,两掌变拳,左拳顺胸前往下划一立圆,然后顺左腿方向意贯尺骨撩出。右拳下划往后上顺体侧划一立圆置于右耳根后凝劲。注:也可双手握拳,左拳心内旋朝右,右拳心外旋转向下(图  相似文献   

2.
刘登信 《武当》2005,(8):7-9
第四节,39.单腿悬躯(参照19式图)。  相似文献   

3.
第100式 单鞭 与第六式相同。方向相反(图1~3)。 第101式 左七星下势 右勾手变掌,其余动作同第九十四式,唯左右相反(图4)。用法同  相似文献   

4.
刘登信 《武当》2005,(5):10-12
(接上期) 11.退步狮子张嘴①右足蹬,身体略向左前探, 左掌往左足尖反背拍出,似碰非碰之际,左足蹬,开右胯,身体重心移至右足。不停,提左足往右足后套插的同时,左臂由下回挂,意在小手指,掌心向里,屈臂横护于胸前, 右臂随动从下往外上环绕过额顶下掩(图67、68)。②不停,提右足往右后方侧横开一大步,身体重心右移,随动右臂从下过档环绕至右胯以手背向右上撩击,高于肩平(图69、70)。③右足蹬,开左胯,身体重心左移并拔腰背,略向左前探的同时,左掌以手背向左拍击至左足尖前。右掌随动直臂内旋,掌心朝下(圈71)。  相似文献   

5.
老北京有一句歇后语叫“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说的是有的人干事没有头绪。其实卢沟桥的狮子还真是数不清,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可不是现在数不清,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了。明人蒋一葵著《长安客话》中记载:“(卢沟桥)左右石栏刻为狮形,凡一百状,数数辄隐其一。”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也提到“(卢沟桥的狮子)数数辄不尽”。卢沟桥的狮子到底因何数不清,这要从头说起。为什么要建卢沟桥  相似文献   

6.
二十五:狮子张口动作①甲(着黑衣者)乙(着浅衣者)对搏:甲右弓步站定,发左掌向左拨击乙攻来右拳,右掌由胸前向前。(图1)  相似文献   

7.
卢信友 《武当》2015,(3):23-25
(接上期)第二节第十式束手解带重心移到左脚,右脚变虚,右拳变掌,双掌相对合实,向下转手心,向上朝里上提与脸同高。目光向南平视。(图29)双掌屈腕,向脸前往下钩转旋成腕背相对,下落至小腹前。(图30)左脚趾抓地,右脚朝西横跨一步呈平马步的同时,双手在小腹前外旋,左右分开到左右两膝内侧,手心朝外。目光向南平视。(图31)第十一式伏虎重心移到左脚,坐左腿,右腿原地变虚的同时,左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4)
正藏族的崇狮习俗由来已久,与佛教文化的传人有着密切关系。如"狮子吼"喻示佛陀弘法的无畏广博。狮子形象又多见于佛教诸神灵的坐骑,如文殊菩萨、多闻天王(图1)、丹坚护法等。其实,藏地原本没有狮子,由于外来文化的交融,使得狮子形象很早就在西藏地区受到重视,通过建筑、雕塑、绘画、舞蹈、藏戏、宗教等多种表现形式,崇狮文化得到  相似文献   

9.
喻承镛 《武当》2006,(11):15-17
(接上期)第二十四式:左右分脚承接前式高探马动作,两手向下沉落至身体左侧,再由左向右前上方划出,取捋式;同时,左腿回收向上提起,眼看右前方(如图101)。左脚向左后西北方向撤步,落下,屈左膝下蹲,身向下沉,双手随之向回捋(如图102)。下捋之双手由下向左上方提起,收至左耳外侧,两  相似文献   

10.
李增云 《武当》2011,(7):9-11
(接上期)第二十五式黑虎出洞接上式,两手合掌,身体尽力下蹲后坐,然后两掌左右分拉转带,再上右步,两掌变尖拳,合手向前顶冲。图26(1-4)说明:以腰身扭转带动两掌左右分拉,上步冲拳时,双手要前倾,身体向后下坐,以两拇指尖顶出。  相似文献   

11.
易筋经(七)     
十一式打躬势[预备姿势]并步。[动作操作]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距比肩宽,足尖内扣。两手仰掌徐徐向左右而上,成左右平举势。头如顶物,目向前视,松肩直肘,腕勿屈曲,腕、肘、肩相平(见图35)。由上势屈肘,十指交叉相握,以掌心抱持后脑。勿挺腹凸臀(见图36)。由上势,屈膝下蹲成马裆势(见图37)。直膝弯腰身前俯,两手用力使头尽向胯下;两膝不得屈曲,足跟勿离地(见图38)。十二式掉尾[预备姿势]并步[动作操作]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见图39)。由上势,十指交叉而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动右掌弧线上撑向左转身90度,右掌指对东南方,同时右脚内扣,左脚外展,左掌随之合于右臂腋下。目视东南,意在左掌心 (图101)。 [技击用法]接上动,对方欲逃时,我右腕粘其右腕, 右转身,左掌粘其肘,对方处于反关节,实难逃脱。第六动左掌斜掤 同上期本式第二动,唯左右肢体互换(图102)。  相似文献   

13.
九、横分双腿伸展前俯式(一)练习方法1.分腿端坐两腿左右外分下劈,臀部坐于垫子上,两腿成一条直线,两脚心向外,趾尖斜向上,上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前两大腿前侧,目视前方(图25)。呼吸调均,静坐16至32秒钟后,开始做下动作。  相似文献   

14.
刘登信   《武当》2005,(10):10-12
84.左右分脚①接上式,腰向左旋拉,两掌随之向左下划弧回收于左腰肋处,轻握拳,拳尖相对,同时,右足回收于左足内侧,脚尖点地。随即直膝向西北方向分踢右足,两臂随动一字展开,与右足方向一致(图492)。②收右足与左足并行踩实,两掌随动轻握拳回收于腹前,两拳尖相对,敛劲下沉(图493)。③直膝向西南方向分踢左足,两臂随动一字展开与左足方向齐(图494)。  相似文献   

15.
俞莹 《收藏》2019,(11)
正狮子主产于非洲、南美和印度,是个外来物种。狮子引入中土始于东汉。相传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时,西域安息(在今伊朗)国王向汉朝进贡一对狮子,中土从此才有了狮子,当时被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以后,所以还没有"狮"字,古代汉语中"狮"与"师"两字同音通假,师子即狮子。自东汉直至清朝中期,历朝历代多有域外国家向中国朝廷进献狮子,供皇家观赏。这种狮子,都是经过人工驯化的。  相似文献   

16.
八法拳拳谱     
1、预备式2、起势3、二龙出水4、提袍撩袖5、平拳6、插手7、狮子大张嘴8、铁翻杆9、十字腿10、拍膝11、贯耳12、平步报肘13、绞手卧势14、挑钗15、踢打对面锤16、滚心肘17、乌龙盖顶18、掐鸡捏嗉19、龙虎交战顺步锤20、砸步雷公锤21、五龙绞柱22、天地手23、绞手24、进步一枝连环手25、挑钗26、连三掌27、黑  相似文献   

17.
郭树璞 《武当》2004,(8):9-12
十三、蟒蛇拦路。接上式,左脚向左侧前上步,右脚紧跟向前扣步,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式。同时,左右两掌在胸前交叉成十字手,左手向前按压,右手向后锁拿拉开,位于腰间右侧,屈掌,掌心向下,目视前方(图18)。  相似文献   

18.
秦进 《精武》2006,(5):19-19
自然门腿法分为外八式(弹、蹬、勾、跨、铲、摆、扫、刷)和内藏八式。后者历来为秘不外传之技,其特点是打法奇特,出腿怪异,招内有招,腿中藏腿。很多门人只知有外八式,未闻有内藏八式。笔者现将内藏八法整理公布出来。第一式踢击(回环踢)单练:1.双手握板捶,成本门中桩技击式(图1)。2.身体前移,左脚进步,右脚跟进,屈两膝,同时左拳向左击,拳心向下,高与眼平(图2)。3.收  相似文献   

19.
第一段定步八法 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脚并拢,头正颈直,下颚微收,舌抵上腭,两臂下垂,静心凝神,目视前方(图1) 提示: 1.身体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两手放松轻贴大腿两侧. 2.排除杂念,调整呼吸,静心用意. 一、起式 (1)上体直立呼气下沉,屈膝松髋,重心下移(同图1). (2)左脚开步与肩同宽,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图...  相似文献   

20.
抠摇左抠右摇或右抠左摇。一手由脸前自上而下抠住对方来技,另一手由后自下而上用掌刀猛击对方左右肋下。(图1)半面圈手左手格开对方来技,右脚上步贴近对方左脚后跟.右小臂横击对方腹部或胸部.使其跌倒。上步、横击同时进行.可左右交换。(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