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解读爱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信的开头对他的女儿说:‘只有成为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里的‘明智’和‘幸福的关系?”我问。 ——“‘明智’的人才会懂得爱才能感受到爱的‘幸福’,他的女儿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也是走向‘明智的一种表现,这会给她带来人生的快乐。” ——“一个人的幸福,是取决于自己的,而不能靠别人的施舍。在这里,他明确地告诉女儿,要在对人生的思考中,得到了对生活的认识,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智慧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条件,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3.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4.
肖颖 《科学启蒙》2013,(8):46-47
夏天的夜晚,非常迷人,我捧着凡尔纳的科幻书,来到天蓝色的阳台,遥望美丽的夜空,夜空像个美丽的大花篮,里面装满了无数会眨眼睛的花朵。忽然,有颗流星划出优美的弧线,一眨眼来到我面前,幻化成了一张迷人的笑脸:"嘿!我是星宝,外号‘眨巴眼’,你是我们‘不啦啦星球’选中的最幸运的孩子,欢迎你到‘不啦啦星球’旅行。"说完,"眨巴眼"对我的书吹了口气,书立刻飘起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6.
漫天的雪花在飞舞着,一群快乐的精灵在跟雪人玩游戏。有一个小精灵说:“瞧,我们给雪人‘戴’好了闱巾,你会给雪人‘戴’帽子吗?雪人的帽子要不大不小正合适才行。”你能做到吗?快快拿出你的蜡笔行动吧!  相似文献   

7.
曾有一段时间,班里学生起外号成风。刚开始有几个女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向我反映说:“老师,他们口U我的外号可难听了!”后来,又有任课教师反映说:“你班的学生竟然给老师起外号,有时公开称呼,搞的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却哈哈大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真是太不礼貌了!”  相似文献   

8.
曾有一段时间,班里学生起外号成风。刚开始有几个女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向我反映说:"老师,他们叫我的外号可难听了!"后来,又有任课教师反映说:"你班的学生竟然给老师起外号,有时公开称呼,搞的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却哈哈大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真是太不礼貌了!"  相似文献   

9.
外号征集函     
刚下课的政治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把书摔得震天响,他一个男老师,眼圈都红了:"苑老师,你可得管管你们班里的学生,竟然给我起了个‘歪脖树’的外号。"办公室里的老师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平常总是歪着脖子,上课表情严肃,"歪脖树"这个外号倒是很形象。"甭笑话我,学生也都给你们起了外号。"政治老师把从班长那里问来的信息,一股脑地抖了出来。物理老师的外号叫"螳螂",物理老  相似文献   

10.
“同学之间能叫外号吗?”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如何处理,将关系到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班级良好风貌的形成。我的处理方式曾经是“堵”,坚决制止。但防“生”之口甚于防川,学生不在你面前叫,却在背地里叫。怎么办才好呢?我也曾苦恼过,直到遇见一件小事,才让我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天早读时间,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王伟的声音“:各位,我在这里发表一个声明:俺是胖了点,但胖是缺点吗?不!胖是我的一个特点!我不反对大家给我起外号,比如‘小胖’,我感觉还是挺亲切的,但对于把我的胖当成缺点,甚至用外…  相似文献   

11.
某天。一个调皮的学生在周记上写道:“老师,有人给你取外号了,叫你‘大口苹’呢。你准备怎么惩治他们?嘻嘻……”当时我愣了一下,回想起这些天,我去课室时,学生们的骚动以及窃笑的表情,便转瞬明白了。这群孩子!这外号实在不怎么好听,不能任由他们这么叫下去。  相似文献   

12.
曾有一段时间,班里学生起外号成风。刚开始有几个女孩子满脸不高兴地向我反映说:“老师,他们口U我的外号可难听了!”后来,又有任课教师反映说:“你班的学生竟然给老师起外号,有时公开称呼,搞的教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却哈哈大笑,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真是太不礼貌了!”  相似文献   

13.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天使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故事中如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因为爱的化学作用,我们才会舍得把一肩美丽的长发变成一头潇洒短发。所以,这个春天,你准备好做个可爱伶俐的短发女生了吗?如果准备好了,如果你的头发差不多已经有30厘米长,也没有烫染过的话,那么请快快联系我,成为我们‘天使之发’的会员吧!"这是一个12岁的上海女孩发出的倡议,后来,它真的演绎出一个个温暖而又奇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则可以利用“音速”来测定距离。儒勒·凡尔纳在他的著作《地心之旅》中 ,曾经描述过这种情形 :“在地底旅行中 ,教授和他的侄儿最后迷路而且离散了。可是 ,两个人还可以听到彼此喊叫的声音。于是 ,两个人以喊叫的方式做了如下的谈话 :‘叔叔 !’侄儿喊叫着。‘你怎么了 ?’过了一阵子 ,才听到教授的回答声。‘我很想知道我和你离开多远。’‘这是很简单的事’教授说 :‘你的手表没坏吧 ?’‘对 ,我的手表还在走。’‘那好 ,等下你叫我的时候 ,就看一下手表的时间。等我听到你的声音后 ,我也会马上喊你的名…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办公室与教初四数学的李老师闲谈,他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一天,刚下了课,一位女生跑到我身边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你对我有看法。’我当时一愣,接着问她:‘我对你有什么看法,怎么会。’这个学生接着说:‘老师,你上课不看我。’‘上课不看你?不可能。’‘真的,我都数着,这两周14天上了16节数学课,你一眼也没看我。’这个学生说这番话时一脸的委屈。我顿了顿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关系,只要您以后上课多看我一眼就行了。’过后仔细想了想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女生学习很差,两周前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19.
周俊 《教书育人》2008,(8):53-54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相似文献   

20.
“多动症”现在是常常挂在父母和教师嘴边上的一个词汇。我的妻子就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孩子好像也有‘多动症’,你是不是给好好瞧瞧?”我很明确也很温柔地告诉她:“我们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症’,请放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多动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