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池莉曾说,她最敬畏的事物有一种,便是闲书——那种真正的闲书。读闲书,不为应付考试、写论文、评职称,或为解工作难题,而主要是满足那种在有些人看来甚为虚无的精神滋养与享受。《闲书闲话》是一本由独具慧眼的人出入“闲书”而汲取提炼智慧之书。作者朱小棣从文字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并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相似文献   

3.
所谓闲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才能阅读并且终身受益的书,所谓不闲的书就是黑色七月之后就可以永远抛开的书。——韩寒同学和老师对读“闲书”的看法唐达:男,初中学生:不是我不喜欢读一些闲书,而是没有时间喜欢,没有权利喜欢,没有心境喜欢,在学校的时间由老师支配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回家以后的时间由父母支配,他们希望我高中以后就出国留学,因此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请了家教给我补习英语,偶尔也想看一点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幽默笑话什么的,但是被父母逮到就会被训导一通。李菱:女,高三学生:读闲书?那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我平时的课外读物大都是与文化课学习有关的复习资料、习题集、作文精品选等。其他同学也大都和我一样了,周六周日除了补习英语就是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爸爸妈妈都用一双监视特务的眼光盯着你,因此,读“闲书”,呵呵,想说爱你不容易哦。  相似文献   

4.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  相似文献   

6.
[原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李旭 《课外阅读》2006,(11):42-43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做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相似文献   

8.
无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我的一生只使用了25%的智力。"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生最悲惨的时刻便是死去时,自身还蕴藏着巨大的潜质。他们活着的时候,仅是维持一种活着的状态.而非真正的活着。他们是闲  相似文献   

9.
书,有很多种;读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可要是说到最美妙的读书,那就只有一种:偷来时间读闲书!一个“偷”字,给了你小小的“成就感”;一个“闲”字,给了你大大的“快乐感”。二者合一,其美妙不言而喻。记忆中,依风是偷读闲书长大的。小时候,常常偷父亲几毛钱买连环  相似文献   

10.
一天,我正在屋里专心致志地看着“闲书”。我看得正起劲,这时,妈妈推开门,看见我没在看奥数题,而在看“闲书”,立刻火冒三丈:“你这孩子,不看奥数题,专看‘闲书’!”我因看得太专心,没注意妈妈说的话,若无其事地说:“妈妈,有什么事吗?”妈妈听了,更是怒发冲冠:“还看!快给我看奥数去!”说着,一把从我手里夺走“闲书”,扔在一边。“妈,你干什么?我还没看完呢!”我边说边走过去,弯腰捡起那本书,翻了开来。  相似文献   

11.
"闲"生活     
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一位滞留国外的友人通电话聊起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我对她说:"钱、权和闲这三样东西,我想要闲."她听了不以为然,她理解我不追求钱和权,但不大理解我对"闲"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闲”生活     
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与一位滞留国外的友人通电话聊起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我对她说:"钱、权和闲这三样东西,我想要闲。"她听了不以为然,她理解我不追求钱和权,但不大理解我对"闲"的向往。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罗兰·巴特关于理想生  相似文献   

13.
有几位高中学生写信问我:你欣赏哪样的高考作文?我的回答是:我不喜欢那种开口闭口就拿"三皇"、"五帝"、"老子"、"孔子"说事的高考作文,我欣赏那种写身边事、说平常理的高考作文。我一直认为,文章是作者生命的表达,真正够格鸟瞰天下纵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不得而知。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基础训练、单元自测、综合试卷,扑面而来。真正的课外书,却没有时间去读。不少家长都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而读闲书则是———不务正业。其实,读“闲书”是每一个孩子学习开始的启蒙,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个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使每门功课都考100分,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发展。因为知识学问是相互渗透,触类旁通的。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少年时代不仅学习成绩好,课外书也读得多,比如:比尔·盖茨、张朝阳、李开复。亲爱的家长朋友,希望…  相似文献   

15.
无事读闲书     
<正>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无事读闲书,是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个人提倡的生活情调。何谓闲书?闲书是指没有用的书,供休闲消遣的书,与正业无关的书,旧时常指经史典籍以外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等。唐代王建《江楼对雨寄杜书记》道:"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南唐李建勋《春雨》道:"唯称乖慵多睡者,俺门中酒览闲书。"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  相似文献   

16.
杨姗姗 《学子》2014,(12):4-4
有人说:“不做班主任,你就体会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那种价值是无法言说的。”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带着一种忐忑复杂的心情开始了三年一轮的班主任教学生涯。当我真正融入这个角色中时,三年已经过去,我也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7.
童年读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  相似文献   

18.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独爱秋天。因了繁花起义,春天得以盎然而绚烂;因了水波萦迂,夏天得以轻捷热烈如似少年;因了沉静的白雪和寒江,冬天得以以真纯温暖人心。秋天,而秋天有什么?秋天有白桦。我一直以为,唯有秋天的白桦才是真正的白桦。那种肃萧的傲气,那种冰冷的姿态,那种淡漠的隐忍与坚持,无一不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空旷的原野上只有空旷的桦林,因为它冰冷而隐忍,纵然有千万棵矗立,也是空旷。它强于苍翠欲滴的嫩叶千百倍。我欣赏的,便是它顽强而苍凉的坚守,那份默然的执著。秋有菊。生于斯,长于斯。"菊花台,落满霜,你的影子剪不断,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又想起一句诗,"他年我若为  相似文献   

19.
书被喻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我觉得很对。因为自从我有了书这位朋友之后,我的语文水平提高很快。书——可以让你的思维开—阔,可以让你了解更新更多的知识。我爱在书海里遨游,只要有一本书陪伴我,我就会和书成为最好的朋友。书常常会使我废寝忘食。爸爸妈妈都鼓励我多看书,但我爸爸却不喜欢我看“闲书”,所以,我常常躲在卫生间里看“闲书”。每次妈妈给我买了新的“闲书”,我就会装着喊:“哎哟!我的肚子好疼啊。”拿起新书钻进卫生间,细细地品读。过后,快速收起放回我自己的小屋。记得一次,我把一本叫《幽默大师》的漫画书忘在了卫生间,正…  相似文献   

20.
童年读书     
正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