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美国教育联盟】2012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刚出炉的大学排名中,前20的大学排名和往年相比没有显著变化,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和宾大并列第五。达特茅斯学院从去年的前10稍有跌落,排名第11。加州大学伯克利依然稳坐公立大学第一,依然排名第21位。  相似文献   

4.
5.
6.
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创作实践中潜心追求的"冰山原则"及其永不言败的"硬汉神话",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式行动方式和生存方式的极大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美国文坛一代文风;"生命与死亡"是他作品的永恒主题,寓意深远;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现代美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清教主义的传播和渗入伴随着早期的移民拓荒、定居北美的整个过程。作为一种教义,清教主义不再具有原有的意义,但它对新英格兰乃至整个美国由来已久的影响,却在美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不仅与美国人性格中的个人主义有联系,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Research on 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 has proliferated around the world, fueled by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diverse data that are now available to educators to inform their practice. Yet, many misconceptions and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by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ssues, a session was convened at AERA’s annual convention in 2018,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based on misconceptions that emerged. This commentary is an outgrowth of that exploration by providing researc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vidence to dispel some of the misconceptions. Our objective is to survey and synthesize the landscape of the data-based decision making literature to address the identified misconceptions and then to serve as a stimulus to changes in polic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a roadmap for a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人类化的传播,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跨世纪的化传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发掘师道传统精华,提高教师素质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英美文学课教学新思维:应用文艺理论来进行分析导读作品、把比较文学引入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导入西方的文化传统、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将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于文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意象派诗人的影响下,闻一多的诗歌创作走向了诗化和现代化,在美国自由诗诗人惠特曼的影响下,他的诗歌创作则走向了大众化和非诗化,这两个矛盾的倾向分别代表了闻一多作为一个诗人和作为一个民主战士的不同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一门专业 课,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该课程历史跨度大,作品纷繁多样、风格各 异,文学流派众多,且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一直是 难教难学的课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两门课程曾 一度受到冷落。在一些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在的华人学研究领域内,面对众多堪称经典的学作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却没有统摄一切的通行标准。这个现状本身不容否认。而在是否有必要的把汉语和英语写作纳入统一个标准或标准系统内来进行评判,又众说纷纭。华人学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华人批评界拿出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语文教材与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把课程取向概括为六种文化,作为课程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语文》教材将六种文化结合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中,显现出独特的教材风格,构建了多元的、综合的、开放的语文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20.
Celebrating hands-on making and technological inventiveness, the Maker Movement promotes the popularity of new makerspaces: learning environments filled with diverse materials for youth’s creative projects. Described as “construction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makerspaces can be challenging to design because materials require substantial budgetary investments. Because the practical demands of space and cost often dominate decisions concerning a new makerspace,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how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inadvertently limits who uses the space, how learning happens, or how materials in a space will interact and intra-act over time. Building on theories of constructionism and relational materialism to analyze and theorize learning in makerspaces, we take a case-based approach to illustrate the co-development of 3D printing materials, youth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at an out-of-school makerspace. In the process, we demonstrate the need to rethink the role of materials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design.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materials-to-develop-with to explain how objects can be internalized and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s, people 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