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校园中的网络群体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结构和群体心理以及价值观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应当引起重视并加以探讨和研究。加强对网络群体的教育与引导,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人肉搜索引擎中的群体极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肉搜索引擎是近年来网络参与的特殊现象,是网络环境下群体参与的扩大化。文章用群体极化理论对网络人肉搜索引擎的形成、产生机制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指出应该从规范群体效应的角度出发,对网络中的人工搜索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事件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情报杂志》2012,31(6):52-58
目前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多以思辩性为主,科学研究论文较少,不足以支持对网络群体事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天涯论坛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回帖量的分布、最多十人所回帖量占比、回帖密集度以及情绪分布等指标,比较网络群体事件典型帖子和非网络群体事件帖子,发现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网民,其网络活动具有正常作息规律,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特征表现为具有阶跃特性,其指标“回帖密集度”值会远远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最后,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厌恶,明显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本研究进一步指出,指标“回帖密集度”和网民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地区分网络群体事件和非网络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新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探究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志建  周浩  潘红 《科教文汇》2013,(6):15-15,18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新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探究出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思想道德建设的路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韩雪冰  杨华  周心赤  杨涛 《现代情报》2013,33(10):149-152
为了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提高网络科普工作的实施效果,本文在对网络受众主要群体结构和上网目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网络互动载体特点,探讨基于群体受众的网络互动科普模式,分析了吉林省科普网在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开展个性化网络互动科普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肖金 《中国科技信息》2013,(7):89-89,91
本文试图从信息学的视角对网络群体极化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如何更好的规避或利用网络群体极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是用户在对自身需求、社会影响和社交网络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基 础上做出的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意愿, 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用活动的总和, 是在线社交网 络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在线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信 息传播规律以及有效监控网络突发舆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介绍了在 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背景, 着重总结了当前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 3 方面: 用户采纳与忠诚、用户个体使用行为 和用户群体互动行为。 用户采纳与忠诚的研究解释了用户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个体使 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之间的互 动机理。 最后,展望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在用户行为一致性、用户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监 管政策与用户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专业性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9.
李德鲜 《科教文汇》2008,(35):34-34
当今人才培养,要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人们的关注。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传统咨询室的空间、时间、人员的限制,及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使得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新兴的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个优秀的补充途径,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青年企业家以及青年创业者人数超过千万,他们以及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面向中国未来经济社会转型,这一群体仍将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创新性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也是与人合作的活动,这一群体的其组织化趋势日益明显。当前,青年创业者作为社会群体按组织化程度划分有分散、聚群、正式组织、组织联盟和网络虚拟组织等状态,多元化的组织化行为在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青年创业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平台,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应运而生的网络趣缘群体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注意到这一点,并适时的加以引导和利用,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四个新一代".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QQ等网络趣缘群体发展现状及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在对如何更好的利用QQ群等网络趣缘群体对大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在线社交服务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进入了我们社会经济 生活的各个方面, 演变为无处不在的计算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 为理解社交网 络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 文章聚焦分析社交网络运行演化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一 系列关键性要素: 社交网络的结构属性及其演化规律、社交群体及其互动规律、 网络信息及其传播方式, 探讨了社交网络分析的科学问题, 介绍了社交网络分析 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通信网络由多重网络组成,构成具有多维任务分配的复杂网络结构,在任务处理中会产生并行振荡,对复杂网络中的振荡抑制是提高复杂网络并行处理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并行振荡方法采用奇异值分解降维的特征匹配算法,在面对大规模复杂任务求解时产生大量的内存需求和时间损耗。提出一种基于隐性群体双模分解的并行振荡抑制算法,首先进行复杂网络多维业务并行处理模型设计,得到了复杂网络多维业务并行处理模型的指标参量体系,采用隐性群体并行特征匹配方法实现双模特征匹配并行处理。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进行复杂网络隐性群体的并行特征匹配,实现并行处理和串行处理,双模分解的时间成本及空间成本大幅降低,加速比提高2倍,有效抑制网络振荡。算法在进行复杂网络多任务并行处理中发包数量,时延和能量效率等方面具有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4.
陆明远 《学会》2007,(9):16-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网络群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网络群体作为新型的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其政策参与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文以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为理论前提,一方面,肯定了网络群体政策参与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了网络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与规制并重,在提高社团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实现网络群体管理的规范化,促进其政策参与功能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Web 3.0与虚拟社群交互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科学管理理论从虚拟社群交互的基础、前提、诱因以及交互网络的多极互动、耦合关系几个方面对基于Web 3.0的虚拟社交群体交互网络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虚拟社群的多极交互网络结构模型并进行仿真检验,得出多极互动下的局部网络与全局网络具有的特性,为虚拟社群交互网络的认知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资助模式调整与完善的历程,资助数量与强度的发展趋势,资助项目的分布等方面,宏观分析了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建设的发展现状。从科研产出成果、学术领军人才、创新合作网络三个维度,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的培育水平和资助成效进行了指标评价。最后,对进一步建设发展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更好地培育创新研究群体提出了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萍 《现代情报》2015,35(4):61-64
规避群体极化是预防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重要策略。本文针对群体极化在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催化效应,从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舆论的引导体系、互联网管理体系及网络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一套包括舆情信息收集、研判、决策及干预的完善的预警机制,在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征兆出现到舆情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采取化解和应对危机的必要、有效行动,从而实现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正确应对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民意在当代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民主国家,网络民意是政府决策与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而非理性的网络民意表达显然无法达成理智而明确的选择。消除网络民意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媒体与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强化其公信力,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谣言传播,通过立法规范与引导网络言论;公共媒体应该呈现多元的话题与观点,避免群体极化导致的非理性;公民应自觉培养公民意识,每个理性的意见表达者都应在公共精神的指导下,以理性地表达与策略性妥协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柳春  陈柳  唐津平 《大众科技》2011,(7):287-289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文化繁杂多变。网络所固有的特性使得网民参与以群体主体的形式出现,并且在参与中表现出"群体极化"现象。分析评价群体极化的影响,探索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防范群体极化,采取综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