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定伯捉鬼》与《狼》都是言短篇小说,分别展示了人与鬼和人与狼的较量,最后人都是胜利,但是它们同中有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3.
《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作品的主题显然是宣扬不怕鬼敢捉鬼制服鬼”,宋定伯是智勇兼备的“少年英雄形象”,“阅读此文,可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均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刊物的分析文章或教案亦云。)这样的解读,不能不令人疑惑。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中《宋定伯捉鬼》是一则文言笔记小说,它虚构了一个人以智谋治服鬼的故事,赞扬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这在人们相信“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初中语文新教材已将《宋定伯捉鬼》从旧教材第二册的第三单元调到了第一册的第六单元。此文的思想内涵作何分析,志怪小说作何评价等问题,令人馈嚼和慎思。  相似文献   

7.
走进文言志怪小说 师:话说清朝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出示课件)——“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世上有难言之事之人,不得已寄情托兴于鬼怪神妖。其故事读来令人感触万端!这是对“文言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评价(板书:文言志怪小说)。请大家谈对这一体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宋定伯捉鬼》几乎成了“人教版”以及别的什么“版”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作为范文,它教育了我们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习惯于一种“思维定式”或者受某种思维惯性、行为惯性影响的时代里,学有专长的长辈和诚实勤奋的教师,在有关“教参”和“教案”中,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课堂上,竭尽全力地研讨、宣讲此文之“范”的美妙,生怕挂一漏万,于是认真吹捧、赞扬有加之举的积淀越来越厚,很难见到关于此文得失探讨的论著出现。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解是一回事,现在应该如何对待则是又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比较阅读     
第三单元四篇课:《夜走灵官峡》和《宋定伯捉鬼》是讲读课,《傻二哥》和《第二次考试》是自读课。本单元在选材方面各有特点,对它们作一比较,是有可借鉴之处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为什么研究文言文教学 这次选择文言文教学专题研究,主要的考量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北师大版教材中。三至六年级,分别选人了一些原汁原味的经典文言文。小学的文言文教学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1.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鬼”与“狼”在中国文化中往往都与邪恶、贪心、狡诈有关。然而《宋定伯捉鬼》中的“鬼”并不贪心,也不狡诈,反而让人感到它很真诚、善良。因为该文中的“鬼”始终没有做一件坏事,每当宋定伯问它,它都真诚相告。在“共递相担”中也不嫌定伯“太重”,而深信其“新鬼”,至宛市被“急执之”时仅“声咋咋然”而已,除了哀伤之外也不见有害人之心念与动作,变化也仅变一羊(“羊”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温顺的代名词),假…  相似文献   

12.
13.
(甲)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写狼的文章有三篇。三篇狼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阴险狡诈的狼最终被机智勇敢的屠夫战胜!狼代表邪恶势力,屠夫象征正义力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三篇文章中屠夫的形象都写得十分生动、丰满、感人。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什么叫“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怎样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或许可以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宋定伯捉鬼》(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案例中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郭正全 《考试周刊》2011,(80):48-4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要求在不断降低。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就事论事,只注意罗列每课的知识点,很少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在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中,文言文有29篇(不含诵读欣赏和古诗词部分),比例为16%。按理说学生掌握起来应该不太困难。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加之整个社会对文言文有弱化的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18.
[创意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所选的《狼》一文,实际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巨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其中第一则写的是屠户为狼所迫,把肉吊在树上,狼为食肉而被钩住吊死,屠户所获颇丰的故事;第三则写屠户被狼困在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割破皮肉、吹气胀死的故事。本文写屠户与狼斗智斗勇,以刀先劈前狼之首,后断打洞狼之股,从而将两狼击毙的故事。文章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预示了狼的必然下场。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玄学盛行,社会风气大为开放,受其影响,这一时期的女性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特色。《搜神记》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自由穿戴服饰,勇于抗争。《世说新语》中女性追求美,崇尚夫妻平等,风雅又睿智。二者的区别在于虚构与写实,但是却都彰显了魏晋时代女性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0.
《搜神记》的疑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搜神记》的疑问句的穷尽性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书疑问句的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古汉语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