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散文家苏轼的一首题画诗,即题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苏轼题画诗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2.
题画诗是诗的王国里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诗与画在先秦两汉是各自独立发展的,魏晋南北朝诗画创作开始融合,产生了题画诗,使题画诗成为一个独立的诗体并出现了题画诗的大家。唐代完成了这种融合,宋代则把题画诗创作艺术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高峰,并建构了题画诗的理论体系,苏轼则是这一峰巅的旗帜。 苏轼的题画诗不但以诗评画,缘物寄情,而且还从诗画创作中建立诗画同源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诗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题画诗共计157首,内容丰富。这些诗不仅反映出苏轼其诗画理论观、艺术观,其实也让我们窥见了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看到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人生——高雅的艺术爱好;平凡的交际应酬;以及宋代文人的进取精神与趋于平实的审美风貌。题画诗是文人感受世界的媒介,是文人交际往来的媒介,亦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诗与画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也是艺术家抒情写意的产物。“题画诗”是贯通于诗画之间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它将原本独立的文字(诗)和形象(画)关联起来,以诗画一体的形式共同传递出中国画所独有的审美意境。本文以“苏轼的题画诗”为探究对象,从其内容、意涵等方面,进一步展现苏轼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追求。以期从苏轼的题画诗中,深切...  相似文献   

5.
苏轼题画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题画诗共计102题157首。所题画科,分为人物、山水、畜兽、竹石花鸟虫鱼及其它四类。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堪称中国题画诗史上的高峰,它不仅表达出众多绘画理论上的高超见解,显示出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展现出诗人各种各样丰富真挚的思想感情,而且全面地发掘了题画诗的功能,把题画诗真正提高到“以诗赏画,以诗阐画,以诗补画,以诗导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论苏轼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强调诗与画紧密结合,他在题画诗中阐述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艺术见解。他的题画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第一次实现了诗与画在画面上的真正结合。聚焦苏轼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以诗为传播媒介,阐释了画的意义。他既融会了诗画的相通之处,又保持了各自的特色。种类丰富的苏轼题画诗向受众言传了画中之意,也表达了画外之意.同时还深刻阐发了诗艺观点。  相似文献   

8.
依内容来看,苏轼的题画诗可分为从实境到画境、从画境到实境、画境与实境交融三种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苏轼创作题画诗的真正动机,即画境为实境服务、实境主导画境,从苏轼的题画诗可以看出,其诗画相通理论有三方面的内容,即描摹物象相通、风格相通、构思相通,结合北宋画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得出苏轼诗画相通理论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倡绘画的人文素养,即用诗的意蕴来“拯救”画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9.
题画诗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是诗与画结合的产物,正所谓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画诗源远流长,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是题画诗的萌芽阶段,而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在此时独占鳌头,具有很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通过研读这组诗歌,了解题画诗的源头,探究魏晋南北朝诗期题画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张开瑰 《甘肃教育》2003,(10):24-24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就是根据绘画所题的诗:题画诗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广义的题画诗,即是观画者根据画面的内容所赋的诗。其诗可以离开画面而独立,一般不题在画面上。严格来说,此类题画诗是属于赞画诗,它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题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的风格而议论绘画理论等。例如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就是一首广义的题画诗.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次对扬州八怪之一李葂的题画诗予以辑佚、整理及分析。当前可见李葂传世题画诗17首,散见于各种文献。基本为人物图题诗。其中15首是题画像诗,多为高凤翰、卢见曾等朋友而作。另有两首题荷花诗。相较八怪其余众人,李葂存世题画诗数量偏少,但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工诗善画,所著《鸡肋集》共收录了二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不仅对画面作了生动传神的描绘,也借诗抒怀言志,而自画自题的题画诗卓有特色。晁补之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触觉,匠心巧运,事诗如画,使得其题画诗与绘画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3.
“画上题诗、诗画联姻是我国民族的特产。题画诗和其他诗歌一样,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题画诗的发展就已相当成熟。……把诗直接题在画上,大概是从宋代文学大师苏轼开  相似文献   

14.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是宋诗的重要类别,苏轼是最早大量创作题画诗的诗人,通过对他的题画诗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轼的题画诗不是简单地为题画而题画,而是借画作媒介,融入了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以诗人的具体经历为线索来解读这些题画诗,可以得到更真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极富艺术特色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不仅取材广泛、诗体多样,而且极具思想性、人文性。品评苏轼的题画诗,不仅可以从独特的意象中感悟人文情趣,更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体会苏轼温暖旷达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罢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诗,顿时眼前出现江南春光春色,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有“触处生春”之感,令人愿复咏千遍。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晓景》写的题画诗之一。惠崇是北宋初有名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图画见闻志》中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北宋诗人苏轼题画诗<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的详尽解读,既具体形象地诠释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又诗意地把握到了诗作中所蕴藉的生命跃动的青春美.  相似文献   

19.
绍圣二年,苏轼写了一首《(歹带)人娇》词,赠给他的爱妾王朝云,词中许下了“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的意愿。可是苏轼来不及写出这首好诗,王朝云便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亡了。这时,苏轼只好把对朝云的敬重和深情,把他们之间二十三年来朝夕相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生活,化为无边的思念,化为沉痛的诗篇,写下了《悼朝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对王朝云的还愿。我们今天读来,觉得这确实是一首构思新颖,情真意切的好诗,是一首别开生面、大书裙带的好诗。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题画诗除了表达他有关艺术创造的思想之外,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他常在题画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人生的感慨,寄托归隐的思想。本文试就苏轼的题画诗分析此种复杂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