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似乎是科学家的专利,然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群学生却参与了17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9个还是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升学考试又将成为过去时。考试过后,这样的情景也许你并不陌生:废品收购站有很多尚好的课本,以每斤几角钱的价格出售。“每个学生一本书,一学期换一次。长期以来,中小学课本都是这样一次性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学校、师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此颇多怨言。前不久,《参考消息》刊出了《课本循环使用全球调查》,集中介绍了美、英、德、澳等国家推行课本循环使用的情况。据了解,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5年,其他像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而反观我国,现实令人…  相似文献   

3.
香港的中小学教科书都不是统编的,由各家出版社请专家编写出版。教材虽然不统一,但都应依据港府教育署颁布的《中国语文科——小学课程纲要》及《小学中国语文课本编纂指引》的要求编写。全套课本共十二册,分供小学六个学年各学期使用。综观香港小学语文科的教学法,我感觉到其中有“四个重视”:  相似文献   

4.
课本的循环利用,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早在1992年《人民日报》曾刊登过一位留德学生的文章,题目叫《课本的启示》,介绍德国学生使用的教材由学校统一免费发放,学期结束后,学生擦掉在书上的铅笔记录,整好压平交给老师,教师在书的扉页一张表上填好使用者的姓名和书的保护等级,送学校图书馆保管,下学年再发给新一届学生,直到无法使用了才换发新书。一套教材平均使用6轮以上。无独有偶,近年来,报刊上多次刊载美国、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学课本复用的报道。每每读到这些报道,心中都是感慨万千!比起这些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1991年,《中国德育》伴随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而创刊。而今已出版100期,走过14年的探索历程,多年来,杂志社的编采人员参与了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德育政策的起草工作,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九五”、“十五”规划多项国家重点和教育部重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在德育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在热议了若干年后,终于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循环使用教科书是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本使用方法,教科书往往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作为公有财产让学生借阅连续使用,通常一本教科书可以使用5年左右。但目前的循环使用仍然是局部的、有限的,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全面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比如循环使用后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如何改革,出版行业如何面对由此引起的市场挑战,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如何做深做细等等。本期观察,刊登系列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参考》2008,(3):24-24
“午夜,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不久前的一天中午,在武昌解放路上,38个孩子手拿课本在街边大声朗读着课文《最后一分钟》。他们是湖北武昌实验小学的学生。记者在实验小学校门口看见,38名学生分别一字排开站在解放路两边的街道上,“大声的读出来!”语文老师宋晨芳站在队列旁发号施令。  相似文献   

8.
在澳大利亚,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中小学的课本用完之后要交回学校。学校将这些课本在新学期开始时又发给低年级的同学使用,如此反复循环,一直到这些课本不能用为止。如果有需要更改的地方,则采用活页插入。活页也要循环使用。澳大利亚是个地大物博的富裕国家,森林资源远多于中国。最近,南极洲的一座名叫“拉森B”的冰山塌陷了。很快由固体变成液体,融入大海。据测算,“拉森B”面积有上海那么大。另据英国科学家的观察,还有一些冰山会融入大海。如果冰山一座接一座塌陷下去的话,海平面会越来越高。假设海平选自《深圳青年》2002…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香港年轻一代能与信息时代同步前进,从1997年起,政府开始推广信息科技教育计划。香港地区教科书采用“选用制”,香港教育署每年颁布《学校选用课本及学习材料须知》,供学校校长和教师参考。香港。我学会叫、学电脑认知课程”是由朗文香港教育特别设计的、适合小学生使用的电脑课优质教材。  相似文献   

10.
《大量考客观题的弊端》(《语文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拜读再三。我认为胡吉章老师的灼见道出了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心中皆有的难言之隐,我也颇有同感。下面谈点个人看法。第一,客观题偏多不利于调动中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积极性。1990年高考后的一日,我乘船外出,亲闻几个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在闲谈,他们畅叙高考答卷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是由我主持,我们教研室独立承担的山东省“九五”重点科研课题,在不懈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时时这样想: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  相似文献   

12.
刘雍潜: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副研究员,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6年主持教育部电教办科研课题《普通高校电教面临问题与对策》,1997年主持“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2001年主持“十五”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有:《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等论。与人合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相似文献   

13.
结合笔者接受的国家教委“师范教育科研课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的研究,提出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三个原理,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15.
本月聚焦:课本循环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贞 《广东教育》2005,(5):62-63
“课本循环使用”是否可行?这是国内媒体与业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新学期伊始,上海市闸北区青云中学初三年级一日本籍学生阿部由佳向市少代会提出倡议:将旧课本收集起来,给下届学生继续使用。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协委员、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扬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上海所有中小学推广旧课本循环使用制度。由此,国内各媒体对于“课本循环使用”再次掀起讨论的热潮。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角度来说,课本循环使用显然是值得提倡的。而且,从国外来看,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不是新鲜事。经过多年摸索,它们在旧课本回收、发放、保证卫生等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从我国实际国情来说,无论是从观念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初中《几何》课本中的“联接”、“连结”与“连接”三个概念因其发音相近,意义相近,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混为一谈。这里将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一比较,以便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黄锦松(以下简称黄):近几年,大冶一中语文教学形势越来越好。老师们说,“语文教学的春天到来了”。香樟文学社社刊《泮湖》在陆续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选集《风雨彩虹》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4年的选集《泮湖之光》即将付梓。前不久,我校国家级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与实践研究”获得四个一等奖。2004年高考语文成绩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 80年代初,我在乡下一所中学教导处任职并教高中语文。一日,我收到一张由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办、语文教育专家程力夫先生担任总编的《中学生语文报》,上面有一则征稿启事,启事的言辞十分恳切。我的心动了,便试着把自己教文言文时对“诸”与“焉”两个兼词的理解写成“豆腐块”,给《中学生语文报》编辑部寄去。半个月后,《中学生语文报》编辑部给我寄来了两张样报。原来,我的稿子被采用了。我万分激动 !反复看着“豆腐块”,仿佛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珍宝。从此,我一发不能收,从当时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坚持订…  相似文献   

19.
2002年9月8日,《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了一篇《借书上课》的报道,记者在新疆伊犁采访时发现,因家长难以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而无力购买教材。那里一些学校三分之一以上的在校学生没有课本。像伊犁一些学校学生没有课本的情况,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国经过14年的“普九”征程,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是如何切实巩固“普九”成果,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实行义务教育教科书国家供给制度应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一、为什么要推行?有何利处?1.是我国加入WTO,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入世”是缩短我国与世…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课堂剧”,是指在课文教学中,选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课文或课文片断,由学生自编(改编)、自导、自演的短话剧。它是受天津的“中学生课本剧”(天津的中学生课本剧团,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播放他们的演出录像;福建省话剧院实验话剧团的“中学语文课本剧”,《光明日报》1988年6月15日作了报道)的启发,旨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占用时间少,与课文联系又较第二课堂更紧密、更直接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