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1.认识物体的弹性,建立弹性、弹力的概念。利用典型材料,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对物体进行感知,通过捏、压、挤、拉等动作,体会这类物体的共同属性:在外力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总结出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感受形变物体的弹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2.通过实验感受、理解、认识到弹力有大小与方向。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的实验。4.正确认识弹性和弹力,并能够区分外力和弹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5.了解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6.愿意去研究并科学地应用弹性、弹力现象。7.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标准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弹性物体,如弹簧、海绵、气球、橡皮;非弹性物体,如石块、钮扣、橡皮泥等。《月上半月教学过程一、认识弹性和弹力1.引出弹性和弹力。①提问:每个同学在…  相似文献   

3.
刘良 《科学课》2009,(3):15-16
片段一:活动体验,理解弹性和弹力 师:每个小组的材料中有弹簧.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来玩一玩、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当我们松开手时又有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4.
孙强 《科学课》2009,(2):26-27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事物总会有过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形成对这种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我们通常称之为日常生活概念。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通常是人们对于所接触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而且,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形成不同内容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课本数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片断一(教师甲):选择比学生略高的书柜置于教室,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认识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物体》的教学。(1)请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书柜的左前方进行观察:一人站在地面上观察,比书柜矮;一人站在方凳上观察,比书柜高。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其他学生猜一猜,两人看到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请两位观察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交流,多数学生都稀里糊涂地认同了两人观察的结果。这一认同是靠老师和同学的讲解来接受的,而不是主动发现的。(3)…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看待学生认识的难点让拱形、三角形"站"在小棒上是一种平衡状态。对于这个"站",除了教材中提示的"不是用屏蔽胶带粘在棒上"以外,孩子们还会给几何形摆出各种非平衡的姿势,例  相似文献   

7.
让拱形、三角形“站”在小棒上是一种平衡状态。对于这个“站”,除了教材中提示的“不是用屏蔽胶带粘在棒上”以外,孩子们还会给几何形摆出各种非平衡的姿势,例如将三角形平放在小棒上,这需要老师给予关注和指导。平衡物的位置与平衡点的关系都是很抽象的,是学生认识的难点。教师在第一次让孩子预测架子位置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往夹子与小棒的位置上引导,引起孩子对这一位置的关注。然后在摆放出平衡状态时再次突出小棒的位置。最终,揭示平衡点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颜松 《贵州教育》2009,(13):45-45
一、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这一部分内容中,先精心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当水池里的废水要放掉时,先等水平静下来。然后拔掉塞子,水是如何流走的?实验二:拿一把雨伞,将其撑开作北半球,则伞顶端代表北极点,伞的支架杆代表经线。用水杯从“北极点”向下倒水,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设疑激情1 说学具。(1)师导 :同学们 ,瞧谁来了?(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2)师说 :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 ,还给每个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 ,你认识什么 ,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 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 ,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评析 :进入新知的学习 ,设计新 ,处理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地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2.能够按要求进行有条理的观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92-93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教材分析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也叫立方体 )、圆柱和球 ,是学生初次接触、学习几何图形。但在本课学习以前 ,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这些方面的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 ,从学生已熟悉的实物出发 ,通过自己的活动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 ,并能从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方位的物体中识别出同类形状的物体。设计理念 :1.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全面、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2页。  相似文献   

16.
1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2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行观察,正确选择或描述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看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至53页。教学目标: 1.通过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别物体视图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反思: 1.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心理规律.根据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安排"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研究-练习拓展-应用提高"几个环节,使学生经历从"数学情境-数学问题-探究交流-明理内化"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