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一资源一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土地退化(如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灌溉区盐渍化,森林、草地的生产力下降等)问题愈加严重,土地质量问题也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对高光谱遥感在土地质量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红旗  杨阳 《资源科学》2009,31(12):2009-2015
应用3S 技术对伊犁新垦区进行未开发农业土地资源限制性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新垦区现有未开发农业土地29.05×104hm2,其中受到重度限制的土地占到未开发土地的55.86%,总体质量较差。新垦区未来农业土地利用方向应是农牧并举。南岸大渠灌区的主导限制因素为土层厚度和沟壑密度,可在土层薄、沟壑密度大地区发展多年生牧草和饲料,土地质量较好地区发展特早熟棉花、小麦、玉米和甜菜等;伊犁河北岸灌区限制因素主要为沙丘起伏程度、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可适度发展葡萄、玉米、薰衣草、瓜果等,沙丘密布区要坚决退牧还林、灌、草;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主要受地下水埋深、排水和盐碱限制,可适量发展水稻和苜蓿,防治土地盐渍化;团结和跃进灌区主要受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限制,靠近南岸大渠地带可适度发展粮经作物,湿地区则以生态保护为主,不宜开垦。  相似文献   

3.
1前言 土地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是以土地资源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化,共享系统.土地资源数据库是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为基础建成的,根据土地生产力高低、土地适宜性、土地限制性及利用状况,采取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级、土地限制型与土地资源单位5级制,并依据区域生产力差异分为九大潜力区;根据土地对农林牧生产的适宜性划分为8个适宜类;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程度的差异,各划分为3个等级;按土地的限制因素及其强度分为土壤侵蚀、地形坡度、裸岩、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水文与排水条件、盐渍化、水分、温度及无限制等10个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是由地貌、土壤、植被要素组成的土地类型与耕地、林地、草地所组成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为例,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利用Arc GIS技术,对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为例,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利用Arc GIS技术,对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土地管理在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合理规划土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如何评价土地质量成为了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土地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构成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的评定,以阐明各类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现状及生产潜力,从而为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该文根据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特征,针对实施土地整理后对土地质量所造成的影响,选取自然条件和农田基本建设两大基本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多因素综合评判法与标准地块法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实施前后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项目实施前,区内耕地质量分为三级:一级区面积有11.4 hm2,占总面积的10.3%;二级区面积为5.0 hm2,占总面积的4.5%;三级区面积为27.0 hm2,占总面积的24.4%。复垦后耕地综合质量均达到一级水平,复垦前质量等级为一级的耕地,项目实施后,其灌排条件、道路条件等得以完善和改进,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整理后项目区园地55.4 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0.0%,通过坡改梯,客土改良,增加灌溉设施,改建、新建道路,使园地综合质量由整理前的二级水平提高到整理后的一级水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质量评价具有评价范围小、评价因素定量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大和评价对象在项目实施前后质量变化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试论土地整治的内容、方法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土地整理的意义、手段、原则入手,重点论述了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被破坏土地的治理问题,总结了土地质量下降这一普遍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土地的主要措施,最后提出了抓好土地整治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宋延洲 《资源科学》1981,3(4):12-22
土地质量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为着一定的利用目的,以一定的等级系统对土地的好坏程度进行区分,从而决定土地的利用价值、改造途径和保护措施。土地质量评价包括质量分类、因素鉴定、等级评定、图件编制,特征分析等五个方面。去年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烟台市牟平区土地整理项目实际情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对整理后项目区土地进行质量评价,构建土地质量重估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AHP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为该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土地质量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张小林 《资源科学》1996,18(3):6-13
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输出能力低下,制约了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1989年开展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防治,5a来一期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94.44km2,工程区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最坏情景理论的连云港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艳  凌宇  李龙  陈龙高  陈龙乾 《资源科学》2019,41(6):1082-1092
预测和模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对于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最坏情景理论,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的FLUS模型为支持,模拟了最坏情景模式(WSB)和非最坏情景模式下(NWSB)的沿海城市连云港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得出研究区最坏情景区域共计489.67 km2,该区域主要包括连云港中部云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分布大量天然林地的区域以及重要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生态水体;②两种情景模式下城镇用地均有较大程度的扩张,在WSB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避开了最坏情景区域;③由于村庄的存量利用率较高,因此在WSB模式下对于耕地的占用相对较小,表明该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村庄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从而提高了存量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④由于最坏情景区域的约束和限制转化作用,城镇用地扩张在WSB模式下不得不占用更多的耕地,从而对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最坏情景理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既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为其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晋陕蒙接壤区土地退化及其治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子祥 《资源科学》1995,17(5):52-57
本文土地退化主要有水土流失、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此生盐渍化、土壤贫瘠化5种类型。根据土地综合评价值计算,16个县土地退化总面积21955.25km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为此,提出了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的治理预测,其中包括治理目标、治理重点、治理措施和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通过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提出在土地开发整理中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引导土地整理向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提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评价原则、工作程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红水河梯级电站喀斯特库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秋燕  胡宝清  曾令锋 《资源科学》2009,31(10):1805-1814
水电开发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红水河库区典型区域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88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景观类型脆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研究期内研究区土地变化核心是水田、旱地、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中覆盖荒草地、低覆盖荒草地、灌木林地与有林地,其中园地、城乡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地、中覆盖荒草、低覆盖草地、旱地大幅度减少,裸岩砾石地相对变化幅度不大;②各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各种地类相互转换复杂,土地退化及各地类转化为水域现象十分明显;③景现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景观呈破碎化趋势,景观多样性提高,斑块类型趋于离散,景观变化的区域差异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基本一致;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电建设及脆弱本底环境对库区的累积作用是库区生态环境难以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喀斯特库区土地资源开发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超过喀斯特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将会导致喀斯特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促进库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水土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塔里木河盆地人口与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 ,对盆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上游水土资源开发面积急剧增加 ,导致支流向干流输水逐年减少、年内分配趋于集中、引水口猛增导致干流下游河段断流等水文现象。塔里木盆地水土资源开发到来的效应有积极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一面。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绿洲内部小气候条件改善 ;②土地生产能力提高 ;③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 ;④绿洲内部结构更加完善、趋于稳定等。消极一面主要表现在 :①天然绿洲植被衰退 ;②土地沙漠化和沼泽化、盐渍化并存 ;③河流水质恶化、下游地下水位下降等。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广东省坡地利用中的土壤侵蚀问题,结合多年来在典型水土流失区的调查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广东省坡地利用及其土壤侵蚀的现状,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坡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坡地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广东省现有坡地侵蚀面积约1.14×1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9.74%。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强度侵蚀仅占27.70%,年平均土壤侵蚀量8 540.67×104t,年土壤侵蚀模数7215.68t/(hm2·年)~7335.56t/(hm2·年),年侵蚀深度5.4mm~5.6mm。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坡地土壤退化,主要表现在耕层变薄、土壤贫瘠化、沙质化、干旱和植被退化等,其结果严重制约了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坡地侵蚀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厚层风化壳、坡度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对坡地侵蚀的防治,应从植被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并与脱贫治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爽  孙九林  李爽 《资源科学》2005,27(2):89-95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的频率与强度.基于1991年~2002年两个时相遥感数据提取近10年来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的动态变化数据,采用相应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和土地退化结构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分析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风沙源区不同生态区内土地利用退化结构差别较大,内蒙古高原干旱草原生态区、坝上高原农牧生态区和阴山山脉农牧交错生态区以沙化退化为主,燕山山脉农业生态区和大同盆地及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水蚀退化.分析表明,土地利用退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土地利用退化现状,草地沙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具有相当强的政策和区域利益痕迹,在国家重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协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植被、土壤和地表形态等3方面探讨了金衢盆地土地退化态势,分析了土地退化成因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