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川进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3):98-98,105
徽州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徽州古代民居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徽州黟县南屏民居则是保存完好的徽州民居的代表。其独特的布局、古老的祠堂、精湛的“三雕”,充分展示了徽州文化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本文就从徽州民居中的精髓———天井入手,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由表及里的阐述,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徽州的建筑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在村落选址、民居建筑和装饰细部的处理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揭示徽州居居所具有的环境美、建筑美、装饰美的特点,加深对徽州文化的理解,而且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居建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徽州古民居建筑来讲主要是中原文化以及山越文化结合的一种产物.就整体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承载着一些美学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讲徽州居民建筑的"中堂"书画装饰在装饰文化中是一种特色,同时也是徽州的主要代表性文本.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单体和群体形态的调研,结合其建筑形态、文化内涵及其建造技术对徽州地区人居环境的地域性、文化性、历史性和民族性进行研究.从而对徽州民居的更新与整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徽州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程氏三宅体现了徽州民居较高的建筑技艺。从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了程氏三宅在建筑布局与建筑性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装饰、彩绘、楹联匾额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同时对程氏三宅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对徽州古民居保护及现代徽派建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门楣、屋檐、墙角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壁画总称.其装饰艺术追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构图与色彩的制宜;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更是因为受到当地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洗礼,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气质,值得当今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其审美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徽州人审美精神的表征。从徽派建筑艺术,我们可以看到徽州人在审美文化方面的精神诉求:崇尚“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美,追求“庄严肃穆”与“长幼有序”的伦理美.重视绮丽多姿、清新淡雅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家"这一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型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审美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不同,在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建筑选材、修建方式、外观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和安徽黟县民居,探讨中国传统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在建筑形制、修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得出两地民居在艺术风格上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村落作为徽州区域社会居民活动的中心,其所显现的风水文化,蕴含的民居文化理念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和宗族文化观念,体现出徽州区域社会文化的意蕴,也为我们从侧面管窥徽州社会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井台空间是徽州传统聚落中独特的文化意象,它超越了人工水源的本意,用来表达一种居住的意象.在徽州传统聚落中民居之间密度极高,作为公共交往场所的空间十分有限,除了祠堂、戏台、庙宇等礼制建筑满足聚落中人们的社会交往,井台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公共交往场所的作用.本文从水井在古代中国的文化意象入手,力图分析徽州传统聚落中井台空间的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带队学生到苏南、皖南等地的江南古代民居进行专业考察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论述,说明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充盈着东方建筑审美的特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深刻影响,从而揭示了《专业考察》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44-44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  相似文献   

17.
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隐含了一定艺术审美、文化思想,它们追求天、地、人统一的宇宙观;宣扬人伦、孝悌、进学的礼制观;企盼福、禄、寿、喜的生存观。  相似文献   

18.
“五岳朝天”是指徽派建筑封火墙的一种造型。形式别具一格的封火墙,高于屋顶超过屋脊,砌成马头翘角的阶梯形。一般正面封闭高墙都采取均衡对称的形式,左右高,中间低。随着徽州民居建筑密度的日趋增大和房屋高度的增加。为加强民居的消防功能,封火墙逐渐增高。尤其是进次多而深长的高大楼房,随着屋脊的伸延变化,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楚楚,民宅柯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竹木掩映,山村依山傍水,炊烟缭绕,俨然“中国画里的乡村”。徽州古村落,是古徽州劳动人民本“天人合一”理念,按风水学说,结合徽州自然环境特点,对人类住的文化的极至发挥。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宗族社会的最重要物态现存,它的古民宅、古祠堂、古牌坊等徽派建筑,有积淀丰厚的徽州文化内涵,承载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徽派建筑中的砖、木、石雕既是令人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享誉中外的艺术珍品。徽州古村落作为人类居住文明的一种见证,是千百年来徽州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黄山学院学报》2006,8(2):40-40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