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文汇》2009,(10):8-9
在甘肃凉州公检法系统近日的一场竞职笔试中,18名小学生被聘为“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2.
金杰 《教育》2009,(24)
在甘肃凉州公检法系统近日的一场竞职笔试中,18名小学生被聘为"监考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生"秉公执法",当场抓住25名作弊考生。  相似文献   

3.
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皇帝爱新装;骗子织布,准备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5段)。  相似文献   

4.
一、“君臣看新装”这种说法妥当吗在给《皇帝的新装》一文作情节概括时 ,苏教版语文《教师备课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是这样叙述的 :皇帝爱新装 ;骗子织布 ,准备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游行穿新装 ;揭穿假新装。我认为对故事情节发展部分的概括不够准确 ,君臣去看的是“布”而并非是“新装”。《皇帝的新装》原文中有这些表述可以证明 :“我倒很想知道 ,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文中第 5段 ) ;“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文中第 1 2段 ) ;“你看这段布美不美”(文中第 1 6段 ) ;“…  相似文献   

5.
课文助学     
课文助学初一册皇帝的新装[课文题解]这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这则童话以“皇帝的新装”为线索: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穿新装一展新装。在童话里,作者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挥霍无...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行为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突发的一种性格显著偏执的问题行为,尤其多见于低年级学生,男性多于女性。一、小学生冲动性和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小学低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事事都依着孩子顺着孩子,孩子被家长“捧”成了“小皇帝”,天长日久,这类孩子逐渐变得任性、骄横和自私。当他(她)们进入学校成为集体成员后,往往就把那些障碍身心健康,影响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逐渐表现出来。一贯受父母宠爱,有求必应的“小皇帝”们在学校里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丹麦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篇深刻地抨击现实、无情地斥责封建统治的童话杰作。这篇有趣的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新装”,赤条条地参加游行的夸张描写,无情地剥去了统治阶级的画皮。  相似文献   

8.
天真的声音     
束明莉同学问:《皇帝的新装》中,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想起不久前,邻院的6岁小女孩对我说:“阿姨,我妈妈要下岗了!”“我怎么从来没听你妈妈说过?”……是啊,生活中,有些时候,大人们追于某种动  相似文献   

9.
章剑和 《师道》2002,(4):31-32
孩子的想象力被扼制了“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1只也没有,因为都吓跑了。”在接受调查的千余名中小学生中,90%的孩子说出了标准答案。“还有3只。猎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下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多可怜啊!”只有一名小学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0.
普普通通的一件什物,作为道具写进文学作品,它就具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了。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各册都有巧用道具而极其感人的课文。它把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贯串起来,把故事推向高潮,成为一条闪闪发亮、光彩夺目的珠练。道具的欺骗性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道具是似有实无的骗人的新衣。设置别具心裁,巧妙绝伦,围绕“新衣”、“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构成一个荒唐可笑,十分离奇,却又完整可信的故事情节:皇帝喜欢新装——骗子织新装——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皇帝穿…  相似文献   

11.
做为一名即将入学孩子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我想谈谈家庭中的幼小衔接教育。 一、正确引导,使幼儿在心理上形成当小学生的良好心态 一般来讲,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上学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一是上学表明他“长大了”;二是觉得上学“新鲜”“很好玩”,背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困难应有的认识和应变能力。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做小学生,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多是由家长不当的引导或恫吓造成的,使孩子觉得上学是一种可怕的、受罪的事情。 我在自己的孩子入小学…  相似文献   

12.
滕朝阳 《教育》2009,(9):11-11
7月26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公检法系统竞职笔试中,有一个“突破常规”之举:18名小学少先队员受聘担任“监考官”。这些“红领巾”也果然“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平均每人揪出一名作弊者。  相似文献   

13.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当故事发展到皇帝准备“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时,有这样一段插叙“:……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纺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时,又有这样的交代“: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认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在这些描述中,安徒生不仅无情地嘲讽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也以犀利的笔锋毫不客气地扫到了另一个群体,那些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而发出“乖乖”称道的市民;指向那些渴望借机测验邻人“有多么笨和傻”的“全城的人”。如果说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庆典是喜剧的高潮,那么促使...  相似文献   

14.
有个故事。是在古代,是在科举考试的试场,见有个孩子也赶来参加考试,且骑在他爸爸的肩膀上,考官看不惯,便愤然来了一句:“子以父做马。”不料那孩子机灵,居然立刻回了一句:“父望子成龙。”见孩子伶牙俐齿对得点水不漏,考官大惊——据说,这个对出“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5.
老师在台上“比武”,学生在台下“挑刺”。近日,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第三届教学法竞赛,经过层层选拔的25位教师选手比试上课“基本功”,台下的“考官”除了校领导和老教授外,还有33张学生面孔。  相似文献   

16.
《皇帝的新装》是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传统篇目形成了传统的理解:“皇帝”昏庸腐朽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骗子”阴险毒辣欺骗有术,“大臣”明智保身曲意逢迎,“老百姓”被愚弄被压追胆小怕事人云亦云,“小孩”不怕丢失什么毫无顾虑说出真话;童话以讽笑之鞭无情的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皇帝、道貌岸然的大臣,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以上“理解”均见人教社《教师用书》) 如此理解《新装》(简称,下同)中的人物和中心意  相似文献   

17.
《皇帝的新装》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篇童话,被安排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它是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的。故事描述的“新装”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和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这些是很多教师能马上清晰地认识到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皇帝的新装》的主题,“教参”归纳为一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但通过深层解读,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有失偏颇。首先,当故事发展到皇帝准备“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时,有这样一段插叙:“……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纺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而当故事发展到高潮——赤身裸体的皇帝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  相似文献   

19.
《皇帝的新装》,作品新颖的标题首先就吸引了读者。皇帝,封建社会的君主,一国之王,他的新衣会是什么样子?读者抱着极大的兴趣想看一看,见识见识。然而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皇帝的新装,既不是龙袍锦缎,更不是金镂玉衣,而是“什么也没有”的所谓衣服,(美其名“皇帝的新装”,实际是赤身露体)。作品把皇帝一丝不挂,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且还让皇帝自鸣得意地参加游行大典,在大庭广众中进行展览,引起读者捧腹大笑。安徒生这位鞋匠的儿子把讽刺的锋芒直指最高的统治者、独裁者——皇帝,对其贪婪腐化和愚蠢无知,痛快淋漓地进行了鞭笞,实在令人拍手称快!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神经正常的皇帝会把  相似文献   

20.
挑战智力     
一、指路的孩子 古代有个皇帝特别残暴。一次,这个皇帝在游玩时迷了路,不知怎么走才能回到京城。当他问一名白发老翁时,老人爽直地说:“在*边。” 皇帝一听*字,心里十分犯忌,因为他怕归*,当即下令:“砍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