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台湾大学的魏子云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会第一次国际会议上说道:“张远芬的‘贾三近说’,也是基乎贾三近是山东峄县人的意念,进而演绎出来的。近来,我读了他所写的论著《金瓶梅新证》,……他选释的那些话,乃我国的‘北方话’语系,不仅齐鲁豫,以及燕蓟晋陕,流行那些话,他如苏皖之北,甚至川黔云贵,也说那些类同的语词。”(魏子云:《研究金瓶梅应走的正确方向》) 四月二十四日,目前正在英国的马森先生,在台湾《中国时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金瓶梅的作  相似文献   

2.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其注释有某些失误,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某些词语提出异议:一、释义不全的词.二、释义不准确的词.三、释义不全又不准确的词.四、其他失误.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校读拾零(二)@刘世杰$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相似文献   

4.
不见 九P100行12:这武二竞走来街坊前去寻郓哥.只见[--]那小猴子手里拿着个柳笼簸箩儿,正籴米回来。  相似文献   

5.
没呀 九P103行21:李外传听声阿呀[::]时,便跳起来,立在凳子上,楼后窗寻出路,被武二双提着,隔着楼前窗,倒撞落在当街心里来,跌得个发昏.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充满了重视个性,肯定人欲,无所顾忌地追求幸福快乐的新意识,并融纳儒、释、道思想,形成了以探讨人生为主体的思想结构。许建平在《〈金瓶梅〉》词话》一文中,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文章认为,《词话》既不是单纯地“说佛、说道、说理学”,也不是“全部地否定了儒家和佛教的道德观,既非政治小说,也并非没有表现理想,而是以晚明进步哲学思想为指导,从财色追求、生命追求、道德追求、理  相似文献   

7.
嚇(唬、吓)一、P7行1:只见坡下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九]大惊道:“阿呀,今番我死也!”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了戴鸿森先生校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戴本”)。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港本”)。台湾三民书局出版了刘本栋先生校订的《金瓶梅》(以下简称“刘本”)。经过对照研读,发现戴本在校勘、标点、删节方面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本文仅从港本中词语原貌出发,同戴本和戴先生的“校记”进行比较,试图说明某些语言现象,以此向戴先生和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9.
蒸热 八P .83行 12 :妇人便问 :“角儿蒸熟了 ?拿来我看。”按 :此处港本原作“蒸热” ,无误。戴先生径改 ,应出校。“蒸热” ,意思是指把熟食品放在锅里馏一馏。前文有“又做了一笼夸馅肉角儿 ,等西门庆来吃”语 ,下文有“妇人用纤手一数 ,原来做下一扇笼 ,三十个角儿 ,翻来覆去 ,只数了二十九个 ,少了一个角儿 ,便问往那里去了。迎儿道 :‘我并没有看见 ,只怕娘错数了。’妇人道 :‘我亲数了两遍 ,三十个角儿 ,要等你爹来吃。你如何偷吃了一个 ?……’”等语 ,可知角儿是原先蒸熟了的 ,故此处不可径改。径改而不出校 ,也可看作是戴本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魏子云的《金瓶梅词话注释》是较有影响的一部学术著作,然也不免有差错和缺漏,本文作者列举书中的九条注释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是现存<金瓶梅>最早的刊本,历来受到各界学者的高度重视.在今存世的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二十三回残本中,又以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据栖息堂本和慈眼堂本影印的词话本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词话》使用了大量诗词,其中有一些来源可考。如全书共有一百首回首诗,只有一首作品指出作者姓字而不详出处。考之于文献载录,此首连同其它六首可以确定出于唐宋诗人之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小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人个人创作,否则不能如此随意摘取。《词话》第二十五回中“舞手”一词究竟为何义?今人未有解,试解之并对第二十七回之“葡萄架”新进一解。  相似文献   

13.
第一奇书《金瓶梅》语言索解匪易,向称难读。台湾《金》学家魏子云先生《金瓶梅词话注释》,为学人研读《金》书,扫清了语言障碍。日人植田均先生《<金瓶梅词话>词语汇释》②,已将其全部收录;内地中州古籍出版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曾两度予以重印。足见其需求、影响之大。是书于方言俚语诠释,多有创见,笔者披读,获益良多。然亦间有未惬人意之处,兹摭取十七条,略陈鄙见,以就教于作者及博雅大方。  相似文献   

14.
继续对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校勘方面存在的粗疏处进行考辨,纠正其误校和失校文字。  相似文献   

15.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16.
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于《金瓶梅》的全书。其每一人物结局都逃不脱“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法则;《金瓶梅》以释家的因果观为主线,又反映着儒家与道家的因果思想。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瓶梅词话>处于近代汉语后期,其中的反问副词有"岂、莫非、莫不、难道、却、可、没的、端的、不成、终不成".它们的使用频率很不一样,"岂"的使用频率最高.它们有的沿用到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或没有改变,或部分改变,或完全改变;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8.
火葬习俗在明代已趋衰落,朝廷也有具体禁令,但一些身份低微的亡者仍有人以火葬之法处置。《金瓶梅词话》所描述的火葬,其烧化对象是地位卑贱的屈死者。西门庆用火葬方式处理武大、宋惠莲,一方面源于当时不太流行然而社会上依然存在的葬俗,另一方面企图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杀人罪证及对弱势者的漠视。通过对火葬习俗的演变考辨,更能认清明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有助于对《金瓶梅词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论《金瓶梅词话》叠音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叠是汉语重要的构词形式之一.文章对<金瓶梅词话>动词的重叠形式、所表语法意义、语法作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归纳出了它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叶叠音动词的面貌和在汉语发展史上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20.
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曾提及《于湖记》,序云: 吾尝观前代骚人,如卢景晖之《剪灯新话》、元微之之《莺莺传》、赵君弼之《效颦集》、罗贯中之《水浒传》、丘琼山之《钟情丽集》、卢梅湖之《怀春雅集》、周静轩之《秉烛清谈》,其后《如意传》、《于湖记》,其间语句文确,读者往往不能畅怀,不至终篇而掩弃之矣。此一传者,虽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使三尺童子闻之,如饮天浆而拔鲸牙,洞洞然易晓。《于湖记》全名《张于湖记》,又题《张于湖传》。欣欣子对包括《张于湖传》在内的上述作品,似乎并不满意,然而它们和《金瓶梅词话》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如《水浒传》、《如意君传》对《金瓶梅》的影响,美国学者韩南、国内学者刘辉等人,都作过专门研究,而《张于湖传》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张于湖传》究竟是一篇什么作品?它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如何?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