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造词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修辞方法,渗透了汉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判断。对汉语造词活动中思维方式的探究是一个典型的思维寻求其对等物复现的过程。汉民族的意象性思维、“取象类比”思维、“随机”“意合”思维、“平稳”“对称”思维等方式,都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造词过程中各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从而使汉语词语具有情感美、形象美、含蓄美、自然美、和谐美的特征。造词是反观民族思维方式的绝佳“窗口”。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称为人体词语。“眉”“眼”在人体头部是最动人的器官.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器官部位的名称词语。汉语言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眉眼”族词汇摄取形象的范围极其广泛。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或取象于动物、或取象于自然物。有的是源自于文学、历史典故的概括,有的来自佛道经典等。但是无论何种物象,都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汉语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词语。离开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是无法加以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词语修辞中的人文性审美特征,体现的是人性化的情感,是表达主体反映复杂浩瀚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汉语词语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设法增加词语的负荷量和附加值,用有限的词语,表达话语主体无限丰富的思维活动及情感.这就是汉语词语的语义具有多样性、多层面性和巨大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新兴"双X"类词语及其语用修辞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兴“双X”类词语是指“双赢”、“双包”、“双考”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双”的词语。这类词语的构词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情况比较多样。从语用上说,这类词语具有概括性、继承性、临时性和开放性特征;从修辞上说,这类词语有以下修辞价值:辞约义丰,反映本质;形式陌生,刺激接受;并列使用,加强语势。新兴“双X”类词语的涌现,是语言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并研究这一现象,对词汇学的研究、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物象词语是汉、英词汇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色彩义的类聚之一。文章从命名取象、结构类型等方面,对汉、英物象词语进行比较,以揭示汉、英物象词语的系列特点;并对汉、英物象词语的数量悬殊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六朝新体诗向唐代近体诗演变的过程长达300年,促进演变的因素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语言修辞特征:“对偶性”与“拍节节奏”起到了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 ,决定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特色。汉语修辞与汉语语法一样 ,深受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表现为 :汉民族具象性、比附性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生动形象的特征 ;汉民族重整体、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简约含蓄的特征 ;汉民族求同一、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整齐匀称的特征 ;汉民族讲对立、求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使汉语修辞体现出错综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表示人体各部位的词语称为人体词语。"眉""眼"在人体头部是最动人的器官,是重要的人体头部器官部位的名称词语。汉语言的语言思维是一种具象思维",眉眼"族词汇摄取形象的范围极其广泛。基于人们对生活的独特视角,或取象于动物、或取象于自然物,有的是源自于文学、历史典故的概括,有的来自佛道经典等。但是无论何种物象,都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它们是汉语中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词语,离开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是无法加以正确理解的。  相似文献   

9.
李欣 《文教资料》2013,(21):15-17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着眼于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本文分析了词语修辞与语言美的关系,结合汉语实例,论述语言修辞的“巧妙配合”.  相似文献   

10.
“没有”是现代汉语里使用较频繁且普遍的一个词,而有关它的词性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副词,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动词。从“没有”的动词性质、副词性质、“没有”的拆分情况、“没有”存在的羡余现象、“没有”在词语修辞上的用法等四个方面可总结出“没有”是一个接缘性很强的词,并就此可看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确定某一部分词语的性质必须以该词所在的句子和语境为依据进行理解、确证。  相似文献   

11.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的“一分为二”不同,儒家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对“道”与“器”之间的“象”的申明并重视,赋予儒家思想以诗性气质,这一气质的鲜明反映为儒家对诗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与儒家对诗教的重视,试图建立“象”与儒家思想的诗性气质及重诗之间的合理联系,并阐明这一点对于儒家文艺思想中审美标准与解读原则的确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借代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羊”字谈起,又进一步从“意”和“音”的角度具体谈论了借代思维在造字中的运用,并由此提出了“借代造字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表象的定义、特征、作用以及双重代码理论(DCT)中关于人的语言系统和表象系统之间的关系。表象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实践,可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借助表象表达抽象概念,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描写文写作中,运用表象写景状物,能使描写的对象神形兼备,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打破语言符号系统与表象系统之间的隔阂,将"意"与"形"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统一起来,会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写作进入一个更加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诗之至处 ,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 ,“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因“言不尽意” ,诗人便将不可言之理 ,不可述之事 ,“立象以尽意”。所以 ,诗词留给读者的往往是一些多棱面的“象” ,鉴赏者只有“辨象以会意” ,才能与作者感情沟通 ,心灵相撞 ,真正体味到诗词内在的无穷思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凌力的系列历史长篇小说《倾城倾国》、《少年天子》、《暮鼓晨钟》所塑造的天子形象作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即人物性格的塑造、心理描摹、人物异同。通过这些分析。从而把握了凌力塑造天子形象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易的言意观——王易对语言与思想、思维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易是二十世纪早期成绩卓著的修辞学家 ,是中国语言学界、修辞学界第一个深入探讨语言与思想、思维关系的学者。他认为语言与思想无必然之关系 :“言语非思想”、“思想非言语”。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 ,是思维过程的工具 ,是承载思想的容器 ,语言与思想不可分离。语言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有时不需要凭借语言 ,语言与思想有先后之别 ,语言不是十全十美的表达工具  相似文献   

18.
阮籍哲学文本的逻辑建构和文学文本的意象创造,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继承《周易》"立象以尽意"而来的象思维,不同于王弼"得意在忘象"的以意为主的本体思维方式,凸现出的是感性、具体的"象"的独立价值,又以适合之媒介身份完成以象尽意的特殊功能。通过《通易论》和《乐论》两则哲学文本的细读,挖掘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以此思考文学文本中意象创造的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是技法的书法、文化的书法、"道"的书法,是"抽象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全息结晶。书法的全息是结构的全息,更是意义的全息。"抽象的形象思维"让书法产生更多的新形象,也让书法成为中国文化创造的全息码。"取象自然"的书法观、"由人复天"的秩序观、"经验感悟"的形上观、"书为人学"的技道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书法全息的理论支撑。书法作为一个子系统包涵了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恰当使用,必须同时考虑语法、修辞等因素。"先生"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尤其需要考虑修辞、习惯等。谨提出三点以供讨论:1)在现代汉语中称谓古昔先贤时不宜用"姓名+先生"的格式,称呼他们另有习惯;2)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将"先生"用为男士的专称,不宜提倡不加性别区分地用以称呼女性;3)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先生"不宜一律译为英语中的"Mister",两个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并不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