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小报崛起,其中地市报纸已近三百家。小报虽小,却五脏俱全,办好一张小报也决非易事。在10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小报的总编辑,听他们谈了办报的甘苦。气魄古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颇有燕赵遗风。他在大会上谈做总编辑的体会,题目就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小报崛起,其中地市报纸已近三百家。小报虽小,却五脏俱全,办好一张小报也决非易事。在10月召开的全国部分地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几位小报的总编辑,听他们谈了办报的甘苦。气魄古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颇有燕赵遗风。他在大会上谈做总编辑的体会,题目就是《要敢说,我来办报!》张夫培,十五岁参加革命,当了三十年记者,前年当了总编辑,如今五十五岁。用他自己的话说,过去没有当官的瘾,现在更不怕丢官,办好这张报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责任,凭党性,我敢于提出“我来办报”。  相似文献   

3.
小报史话     
“小报”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南宋兵部侍郎周鳞之所著《海陵集》中,有一篇奏章《论禁小报》,其中说:“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我们今天所说的“小报”,习惯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报纸的版式而言,对开四版的报纸一般都叫“大报”,四开以下的报纸一般都叫“小报”。如果按这种解释,那末我国早期的报纸都是小报,因为我国早期的报纸都同书籍形式差不多,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出现单张印刷,篇幅也只有四开报那么大,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才开始有对开大报出现。所以单纯从报纸版式的大小来区分大报或小报,是不科学的。另一种解释是从内容方面来区别,那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了。我国早期的报纸,内容注重在评论和新闻。办报人出于某种动机,对当时的政治和时事,发表各自的见解,抑扬褒贬,畅所欲言。但这种言论,往往与统治者发生矛盾,因此常常受到统治阶层的干涉和制约。戊戌前后,朝政不纲,国势凌夷,统治者益发昏愦无知,一味以钳制舆论为能事。士大夫中一部分受  相似文献   

4.
小报大能量──英国的通俗小报邓炘炘在英国政府的眼里,那些咄咄逼人无孔不人的通俗小报就像是被惯坏的孩子,时不时地总弄出点麻烦,常有人欲加以管束。有人甚至主张“重刑伺候”。不过,明眼人知道,这是说来轻松做来难的事。因为若是真下重手,不仅国内反对的不少,对...  相似文献   

5.
小报优势谈     
大报有大报的优势,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小报有小报的苦衷与制约因素,但是小有小的优势。小报的优势,我以为就是四个“接近”和五个“比较少”。小报接近基层,接近读者,接近第一线的实际,接近通讯员,在本地区拥有广泛和热心的读者,因而也可以产生比较实在、比较深刻、比较具体的影响,唤起比较真切、比较强烈、比较迅速的回声。小报在扣住时代的脉搏,触及群众的痛痒,触动敏感的神经方面,在说得“有人笑,有人跳,有人恼,有人叫,有人深思,有人开窍”方面,在发布“拍肩膀新闻”、传递“牵线搭桥信息”、开  相似文献   

6.
上海的小报     
小报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年间,逐渐形成为一种流派。那些所谓洋场才子,往往借此小小地盘以发洩他们怀才不遇的牢骚,愤世嫉俗的感慨;或者自命风雅,诗词酬唱;并记载些花丛新闻,歌场月旦。总之,只供茶余酒后的消遣,谈不上什么意义。当时创始小报的,是别署南亭亭长的李宝嘉(字伯元),他首创指南报、游戏报,专门发表一些嬉笑怒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张面向基层、面向工农的地区小报来说,有一个用什么语言向群众说话的问题。我们的体会是少用“应该”、“必须”等指示性的训示性的语句,多用和众群谈家常的亲切语句。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展变化,报纸要选用新出现的健康、明确的语言,不能盲目地跟社会上的流行语言,即使好的语言也要考虑自己主要读者的接受水平,不要变化太快,搞得人眼花缭乱,象“怪圈”、“微观细胞”、“同步震荡”、“裂变”、“误区”等名词,还是慎用为  相似文献   

8.
傅海 《新闻界》2012,(17):77-80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7)的小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以北京小报为代表的北方小报风格和以上海小报为代表的南方小报风格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小报侧重时政,格调严肃、庄重,上海小报内容侧重休闲娱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北京小报和上海小报在数量、种类、发行及办报规模方面各有所长,小报文字风格显露的地域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9.
小报大泡沫     
当下报纸市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报卖得比较“火”。报纸有读者,受青睐,办报人之福也,起码,说明这报纸在贴近生活与群众方面,做出了努力。然当下报纸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小报者,消遣也,看看玩玩行,当真不行。何故?因为小报的“泡沫”多、水分多,不那么可信。...  相似文献   

10.
浙南日报是浙江温州市委的机关报,是一张综合性小报。作为一级党组织的机关小报,是不能照套大报模式的。如何扬己之长,弃己之短,使小报办得读者爱看,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摸索探讨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方面体会。一、不步大报后尘,根据自己的情况组织报道。小报跟大报,在十年浩劫中,几乎成了一条不准超越的新闻法规。三中全会后,我们  相似文献   

11.
12.
~~小报美术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3.
~~小报美术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4.
从连续四届的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比来看,深度报道有可能成为地市报新闻报道中的强项之一。而报纸言论仍然是当前地市报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有人提议,明年第五届地市报好新闻评选工作,除多倡导现场短新闻外,宜强调和重视言论报道,促进报纸言论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参评的言论,评上二、三等奖的共有28篇,一等奖空缺。这是历届评选所没有的。这里有严要求的因素在内,但主要反映出小报言论报道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提高了,引导舆论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是时代对报纸言论的严峻挑战。言论报道,一是要旗帜鲜明,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引导舆论:二是不放过应该说话的机会,不办哑巴报纸。地市报(包括县报在内)的言论,宜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优势,面对面向广大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在回顾往事的时候,总会有些闪烁着光彩的记忆。我少年时期在上海的一段经历,至今想来,仍使我感到振奋。《新少年报》的通讯员当我还在家乡上虞念小学时,就是上海《新少年报》的通讯员,我为报纸常写通讯、短诗和小故事,参加争做“模范少年”、“小先生”等新鲜有趣的活动。以后又担任发行员,推销报纸。 1948年,我十三岁。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读中学。住在哥嫂家里,我到西门路355号《新少年报》社看望了大朋友,也认识不少通  相似文献   

16.
小报化风险     
能取悦广告商吗? 这是打算改版的报纸最为关注的问题.事实上,欧美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广告商的热情不及读者,报纸改版后广告前景仍然幽暗不明.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矿山企业小报,专业性强,从一版到四版,讲的都离不开“煤”。同其他报纸相比,相对说来报道面窄,对办好办活小报带来一定困难。有一段时间,我们小报基本上是“小报底子,大报架子”,表现在两多一少。即会议消息多,长文章多,短小精悍的文章少。  相似文献   

18.
小报评论要面向群众,既要为群众讲话,也要向群众讲话。我们体会这样做效果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的言论居高临下地发指令、提要求的多,有些言论,一连用十多个“要”、“必须”等等;一些说理性的评论也是生吞活剥地往下灌,不考虑群众是否能接受。群众批评我们:“报小架子大,评论口气大。”在报纸改革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报主要是办给群众看的,评论必须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多为群众讲话。如去年5月,阜宁县有些社队干部片面强调“统”,一个队里规定了“十个统”,有些县社干部干脆在会上说,要在“统”字上大做文章。为此我们发表了《在“宜”字上做文章》一文,对不利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执行和完善的提法和做法,作了批评,强调了应该是宣统则统,宜分则分的思想。群众反映这篇文章登得及时,有些干部也觉得澄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我们江苏淮安报对时事宣传进行了改革,力争县报的时事报道及时、适量、简明、通俗。对于如何搞好时事宣传的问题,我们曾进行过较长时期的探讨。最主要的问题是,县报要不要对读者进行时事宣传?由于县报是周二刊,版面有限;同时县报出版周期较长,时效性也差,因此看法不一致。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20.
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报难,小报更难。我们在坚持开展批评中,尝到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小报抓批评性报道的困难,主要在于地市县报的天地有限,不仅当地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这个亲戚,就是那个朋友;而且可以找上门来,说情吵闹。因此:一是采写难,由于小报与群众靠得近,往往是有了报道线索,被批评者便很快知道了。他们采取各种办法阻挠批评者了解事实真象,意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见报难。婆婆多干预多。不少被批评者的主管部门或领导,往往缺乏政策和全局观念,回避矛盾,或搞“下不为例”,甚至包庇、袒护。三是部分编采人员有后顾之忧,担心“捅漏子”后与己不利。加上听到一些好心人的“规劝”和亲属的埋怨,愿写顺手的稿子,不愿写缠手的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