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檀祝平 《江苏教育》2023,(39):26-28
高职教育应结合类型教育特征,将党的建设与高职院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并推动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奋力践行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三重使命:一是面向强国建设,树立“德技并修”的党建育人理念;二是服务地方产业,探索“共建赋能”的党建融合模式;三是聚焦办学质量,构建“引领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职院校组建类型及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发优势”进行了理性思考;依据近几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发展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挥“后发优势”的有效途径:在管理模式方面的改革要在转型中求“变”、在整合中求“改”、在提升中求“效”,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要在创新中求“活”;同时探讨了改革进程中必须注意盲目照搬式、急于求成式及等待观望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教育“错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是一个事关高职院校办学方向与定位的话题。它揭示了高职教育在历经数年规模发展之后,亟须在理性思维框架下,理清办学思路,谋求规范化生存与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从语义、内涵、实质三个角度解读高职教育必须“错位发展”的理论体系和价值;提出资源第一、前瞻性、价值观再造和流程重组、创新、个性与特色、产学研相结合等六个方面关于实施“错位发展”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4.
广西高职院校数量相对较多,发展党员工作任务重,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新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不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应该从新生抓起,做好学生党员发展的启蒙教育工作;完善学生教育培养考查机制,建立“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的“三早”学生党员教育选拔机制;健全考察渠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力度;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加大党务专项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5.
曹阳 《职教论坛》2004,(5X):59-60
高职院校“五专生”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即不通过高考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校,前两年以高中文化课和专业技能基础课为主;后三年以专业技能课为主,连续五年完成高职教育。由于“五专生”不通过高考直接进入高职院校,高中、高职阶段都由高职院校直接培养,所以,凡招收“五专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实用性”;二要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三要落实“因材施教”。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回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理实因源:回应政策要求不够,类型特色不凸显;产教融合不深,社会服务效能矮化;改革内驱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低效。高水平教师、先进性教材、高效性教法分别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核心根本、物化成效、创新方向。从“学校—专业群—专业”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行动路径:教师改革要坚持多维交互、校企联动,形塑产教融合型教师团队;教材改革要坚持行动逻辑、能力目标,构建产教融合型课程教材体系;教法改革要坚持成果导向、分类教学,重构产教融合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反思与校本教育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法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现状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高职院棱教师校本教育的背景、内涵和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即高职院校立足于本院校、教师本人、本专业特色的“三本”教师教育模式。其教育目标是更新理念、完善知能、学会创新;教学内容注重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教育方式要体现多样性、特色性、灵活性;教育管理要形成支持性环境,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竞争力不仅与学校自身发展有关,而且与学校的宏观环境与外部竞争环境息息相关。运用PEST模型以及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宏观环境因素与外部竞争环境,提出以“特”“高”“融”三字诀为核心的江苏高职院校发展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0.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核心。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培养途径;如何建立能够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借鉴“企业公众形象”的概念,给出了“高职院校的公众形象”的定义。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公众形象做出了基本估价,从三个方面论证了高职院校塑造良好公众形象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抓内动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来提升高职院校公众形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省高职院校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学生规模、基本办学条件、“双师型”教师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得知,河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呈高度弱势状态,整体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观念不适应;专业设置和定位不合理;办学投入严重不足;师资缺乏等。  相似文献   

13.
引进或培养博士教师是高职院校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对X职业学院3名博士的扎根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博士教师缺乏有效学术资源支撑,学术能力发展不足;责任能力被放大,非学术能力发展机会较多;考核评价不严,发展压力不大;职称职务晋级艰难,发展效度有限。基于现实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博士教师需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深化科教融汇,提升综合素养;高职院校需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评价,对博士教师进行精准化培养;政府部门需优化类型定位,探索建立面向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博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为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出现的问题,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师资结构和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考察组建议     
发展切忌盲目性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就存在“三个滞后”的问题,一是高职理论研究滞后于高职的教育实践。没有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指导,高职教育难以上层次,上水平。二是高职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在数量上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专业教学内容的建设还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汽车专业讲的是老车型,而新车型几乎是一年推出一批。三是高职院校教工队伍建设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省纷纷批建高职院校,一些中专学校…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体现“高教性”,突出“职教性”,强化“区域性”.在分析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倒推法,从毕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和创业方向入手,以“三业”为先导,来整合区域性的创业课程内容;以“三师”为核心,分层次进行创业指导;以“三书”为教育成果,来评价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丰富职教师资培养多元格局,探索高职院校等主体融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选择3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高职院校进行嵌入性多案例研究,辨析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具有“优质理想生源选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专业设置灵活多变,培养过程资源整合”等可行性,并存在“学校办学条件待提高,教师师范性属性欠缺,课程教学顶层设计有难度”等现实难题。基于此,提出“构建优质高职院校参与的开放培养格局;试行基于高职院校自身条件的多样化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特殊性的‘校校企’共同体;探索基于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协同管理’机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人才供给难以匹配,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转变等问题的不断显现,导致用人单位“招聘难”和高职学生“就业难”并存,影响就业质量。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等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引导,不断开辟优质新岗位;高职院校调整就业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促进就业创业能力;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实现最佳人职匹配。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职教育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走创新之路,探索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这就要求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要依靠行业和行业协会办学,保持院校与行业的有效沟通,形成“校企互动”的办学模式;按照务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建立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学科、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长远规划,建立机制,优化结构,致力于建设“理论型”,“技能型”、“双师型”三支教师队伍,为高职教育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朝兵 《文教资料》2010,(4):222-223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需要高职院校“有所作为”、高职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高职院校要练好内功“有所为”等三个方面论述高职院校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