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暗示,就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下面就如何运用这种教育方法谈谈本人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奚延华 《教书育人》2001,(11):31-32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某年,美国一所新兵训练营接收了一批新兵,这些新兵文化水平低,又沾染上了不少坏习惯。为了使他们成为标准的美国军人,训练营的军官并不是靠强制纪律,而是印发一些家信要新兵们阅读,然后学着写。信的内容无非是告诉家人,他们在军队里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如每天早起刷牙,夜晚睡觉前洗脚,衣服鞋袜放置有序,天冷开窗睡觉等等。说也奇怪,不久这批新兵果真克服了原先的坏习惯,军营整齐,精神焕发,训练刻苦,待人接物礼貌周到,个人卫生合乎条令。为何出现如此神奇的效果?其奥秘在于军官运用了心理暗示法。 心理…  相似文献   

5.
6.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克章 《文教资料》2006,(11):55-56
后进生是群体性学习组织里特定时空内相对存在的特殊群体,由于教育者没有深入地审视他们各个个体身上的闪光点,更没有适时地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引导,致使这群后进生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里,不思进取,自我消弭。如果教育者能接受他们,张显他们各自的闪光点,然后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为每个后进生搭建了成功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9.
二战期间,由于兵力不足,美国政府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犯人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要求他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描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正如他们信…  相似文献   

10.
11.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考综合症是由于中考临近,考试压力而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学生的中考综合症呢?文章列举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法应对学生中考综合症的案例,谈谈如何在中考前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法做到事半功倍,摆脱中考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16.
暗示法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用的教育过程。言语、表情、手势等均可成为暗示的信号。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和反暗示三种基本类型。直接暗示是把家长意图直接提供给孩子,使之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理解、领会。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用手势、动作、眼神、表情等方式暗示孩子给客人倒茶。父  相似文献   

17.
心理巧暗示润物细无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要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受到影响,最好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动,尽量少用命令的形式提出要求。例如,有的孩子偏食,不肯吃青菜,父母就不宜用命令的方式,强迫他吃,可以自己先大口大口吃,并且说“这青菜真好吃”,还可以谈论青菜的营养价值高。这样,孩子多半也会随着吃一些青菜了。其实,这就是暗示的作用。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使其产生与暗示相  相似文献   

18.
王群美 《考试周刊》2011,(61):75-75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部分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对学习明显力不从心,谈数学色变,或者干脆完全放弃数学,这令人甚是担忧。鉴于此,作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成功地将心理暗示教学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期望效应,只要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期望,那么他就会发展得更好.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擅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暗示之妙用     
暗示,即“非语言信号”,主要指教师用微笑、目光及一些动作来暗示学生,从而达到引导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教育和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非语言信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