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越南民族从野蛮时期迈入文明,是以汉文化的传入为契机的.秦汉以前的交趾,还处于十分落后的原始阶段.没有文化可言,越南著名历史学家吴时仕谓:  相似文献   

2.
答:公元40年,越南爆发了一次越南人民反抗我国汉朝封建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出身于越南貴族雒将的征側、征贰姊妹,因此越南史家也称此次起义为二征起义。四汉时期,汉朝封建統治者的势力已經滲入越南。公元前二世紀时(公元前207——111年),越南属于赵佗統治下的南越国。当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掉南越,将南越领土分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在这九郡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地方。  相似文献   

3.
从秦朝将中原罪人“与越杂处”开始,汉语汉字便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进入交趾地区,从而对越南的语言文字产生长久影响。这种影响既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既体现在语音层面,也体现在文字和词汇层面。在语音层面,汉语不仅促进了汉越音系统的形成,而且促进了越南语声调系统及清浊辅音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在文字方面,越南的本土文字——喃字无论是在音、义还是构词方法上,都跟汉字密切相关。在词汇方面,汉语为越南语提供了大量的借词词源,为越南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公元四○年(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六年),在东汉交趾郡(?)冷县(按:现今越南境内安浪县、永富县一带)境内,发生了一次(?)冷部落女责族征侧起兵事件。据说,征侧攻城略地,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公元四二年(即建武十八年),光武帝刘秀派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前往交趾,平定了征侧。公元四四年,马援班师回朝。  相似文献   

5.
从《理惑论》看东汉末年儒佛之争及其影响邓刚(一)《理惑论》是我国古代最早介绍佛教理论的著作,作者牟子。牟子生活在东汉末年,苍梧(治所今广西梧州市)人。当时战争频繁,天下大乱。为躲避战乱,他同母亲逃到交趾(治所今越南北守省仙游东)。二十六岁时,他回到家...  相似文献   

6.
略论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运福 《天中学刊》2004,19(3):93-95
历史上越南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时,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称为北属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带动了越南文化全面进步,中国文化的精髓被越南人民加以吸收和改造,构成越南文化乃至越南民族特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越南最终走向独立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越南汉诗是越南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涌现过无数有才华的汉诗作者,写作了数以万计的诗篇。清朝广西按察使劳崇光在答越官魏克循的诗中赞曰:“海濒仙矫郁楼台,蔼蔼人多翰墨才。”越南古称“交趾”、“交州”或“安南”。越南诗人黎崱《安南地图歌》云:“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东邻合浦北宜邑,南抵古城西大理;古来岭外号蛮夷,肇自陶  相似文献   

8.
二征起义是东汉初年在交趾地区爆发的大规模起义.关于二征和二征起义,中越古籍中论及其事者甚少,且出入颇大.越南方面认为这是一次驱除外寇、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二征夫人是为民族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的民族英雄.而中国方面认为,二征起义是一次地方豪酋的武装叛乱.该文认为,二征起义是在以郡守和县令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与交趾奴隶主贵族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下发生的.从本质上说,这是两种制度之间的较量.当时发生起义的交趾、日南、九真三郡都是中国汉朝统治下的地区,属于国内发生的阶级斗争,不属于国与国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6世纪以来法国经历了宗教渗透、建立交趾支那殖民地并取得越南的保护权,通过中法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的商约和界约,法国掠取了滇、桂、粤三省的铁路权和矿权,随后强租广州湾,最终完成了"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建构.经济圈强化了法属印度支那和滇桂粤的地缘政治优势,尽管具有侵略性,但无疑对我们加强世界横向交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变革作用的思考和再认识,为我们研究"泛北部湾"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提供了历史张本.  相似文献   

10.
越南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早在“秦并南越”之前,这里的居民已经拱触到中国内地文化,并受其影响;汉字在越南运用极广、影响极深,字喃和越南拼音文字深受共影响。儒学和科举制在公元11世纪中叶以后为越南历代统治者极力推崇,影响到越南的各个阶层和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南越,亦称骆越,《后汉书·马援列传》注:“骆者,越别名。”它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五岭以南直至今越南中部地区。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户215448,口1372289。至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七郡有户375624,为前汉七郡户的1.7倍。口1931843,为前汉七郡人口的1、4倍(《后汉书·郡国志》对郁林、交趾两郡户口没有记载,著者暂按《前汉书·地理志》所载之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永乐初,明成祖派兵平定安南后,郡县其地,并改名为交趾,设立交趾三司及府州县统治机构,采用流官主导,土官辅助的方式共同治理。在交趾属明二十年间,明朝对交趾地方官员也实施考满与考察相结合的考核形式,但与内地又有差别。由于交趾官员的整体水平偏低,加上考核的作用有限,导致吏治腐败,激起民变,这些都是明朝失去交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取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南民族精神创造于越南整个历史过程并表现于越南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中,它在越南为独立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当前,民族精神对许多民族的改革与现代化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稳定保持与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保持与弘扬那些创造了民族文化同一性的传统价值观;其次要选择适宜于越南条件的模式,要积极地与世界融合,广泛参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对话,学习其精髓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同一性。  相似文献   

14.
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调整了对内对外的政策,结束了"一边倒"的外交路线,逐步过渡为"多元化"的外交方针。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越南在认识到文化外交的正面效应后,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外交的指示》《到2020 年越南文化外交战略》从制度上给了文化外交顺利实施的保障。文化外交推介了越南的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为越南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借机抒怀,目的相同王勃幼年被誉为神童,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17岁时又做了沛王的侍读,可谓少年得志。可是,此后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先是因为“戏为《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几年后好容易得补为虢州参军,又因“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犯了死罪,幸遇大赦天下,才免于一死;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公元675年,26岁的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时,适逢九九重阳,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滕王阁并欢宴群僚和宾客。孤身作客,形单影只,内心戚戚的王勃,面临那“胜友如云”“高朋满座…  相似文献   

16.
译者按:十三世纪以前,越南没有自己的文字,诗文全部用汉字写成。十三世纪以后,由于字哺(越南古文字)的问世,为越南人写作第一次提供了新的语言载体。从那时起,越南出现了模仿中国格式和越南独有格式两种书面文体并存的局面,并延续到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1802-1945).本文译自越南阮朝举人潘继炳著的《越南风俗》中的《文章》一章,记叙的就是越南历史上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汉语文体不仅在历史上曾对越语文体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且即使被称之为越南独有的文体,直至今日,也与…  相似文献   

17.
南宋海外贸易和交通路线主要分三路:(1)自泉州、广州出发,至大越升龙(交趾,今越南河内)、占城(越南南部),宾瞳龙(越南南部的藩朗);向西南沿海岸航行,至真腊(柬埔寨)和马来半岛上的诸古国;经上、下竺(马来西亚奥尔岛)南去,至三佛齐(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阇婆(爪哇岛)等地,自上、下竺向西航行,经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海岸航行,可至蒲甘(今缅甸)、鹏茄啰(孟加拉)和注辇(印度马  相似文献   

18.
《滕王阁序》是一篇赠序,是初唐诗人王勃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时而作,该文不仅语言优美,更是包含了不少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越南歌筹是古代宫廷的歌舞,深受中国歌舞的影响。如今,歌筹获得了重生,其在越南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南歌筹当中的说唱曲体裁,受到当时文人墨客极度喜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文章就越南盛行的说唱曲诗句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进行探讨,揭示其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越南小学学制为5年,根据1998年通过的教育法,初等教育为强迫教育,所有6~14岁儿童都必须接受5年制学校的5年教育,学生入学年龄为6岁。1999~2000学年越南小学在校学生10063025人,学龄儿童在校率为92%。越南小学现行的课程设置、教材等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前苏联的模式设计的。同样,受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课程改革运动影响,越南在1996年也开始了自己的课程改革。一、教育目标越南小学教育目标分为世界观、政治、法律、道德行为的教育,文化和科学教育,劳动和普通技术、职业技术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